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他是宋朝名將,平定方臘起義,卻被宋徽宗勒令退休,最後結局如何?

童貫平方臘起義確有其事,當時宋軍只用了450天和15萬精銳,就搞定了蔓延至整個東南的農民起義,童貫作為江浙、淮南宣撫使,在這次軍事行動中起到多少作用很難說,但他肯定不是諸葛亮那樣的文武一把抓,他最多隻是皇帝派來的的監督者。

平定方臘起義作戰不只有童貫一個人,還有

王稟

譚稹

這兩個重量級人物,譚稹擔任兩浙路制置使、王稟則為統制,他們才是剿滅方臘起義的關鍵人物,幾年之後童貫功高蓋主被宋徽宗勒令退休,譚稹就取代了退休的童貫,可見我們都誇大了童貫平定方臘起義的功勞,譚稹和王稟是被嚴重忽略的人物。

因此說,童貫的履歷有造假的成分。

童貫一直有收復北方煙雲十六州的夢想,這應該和宋神宗定下的遺命有關,宋神宗說誰能收復北方燕地,就封誰為王,並劃給封地以資獎勵(原話是:能復燕山者,雖異姓亦可封王)。宋神宗的遺命牽動了許多人的心,畢竟在封建王朝列土封王是所有外姓臣子的最高理想,這個理想只有透過北伐契丹來實現,野心勃勃的童貫也不例外。

公元1111年,童貫出使遼國,他發現當地漢人都對大宋有好感,代表人物就是

馬植

,也許從這一刻起他就萌生了北伐煙雲之地、博取王爵的想法,但無奈被方臘起義打斷了。

平定方臘起義後,遼國在與金國的戰爭中損失慘重,同時陷入內鬥,這讓童貫堅定地推動北伐戰爭,

馬植

提出了聯絡女真人,南北並進瓜分遼國的構想,受到整個北宋高層的重視。

公元1122年,20萬宋軍在童貫、蔡攸的統帥下開始北伐,史稱第二次燕京之戰,結果和之前的雍熙北伐一樣大敗而歸,但童貫和宋徽宗都不甘心失敗,僅僅過了3個月就恢復了北伐的攻勢,這一次獲得了遼國漢人將領的大力支援。

遼國常勝軍統帥

郭藥師

獻上2個州的土地降宋,宋軍主將

劉延慶

讓郭藥師帶路偷襲遼國首都燕京。由於遼國在與女真族作戰期間損失了大部分的精銳部隊,能用來守衛京畿的遼軍非常少,劉延慶抓住機會在雄州前線拖住遼軍,派精銳部隊遠端偷襲遼國首都,這說明宋軍還是有一定戰術素養的。

但這個遠端偷襲計劃的關鍵一環出了問題,本來應該最後一波趕到的劉光世(劉延慶的兒子)並沒有如約趕到,第一波攻入燕京的甄五臣、第二波入城的郭藥師等人不僅無法擴大戰果,反而陷入困境,最終以失敗告終。

看到這裡不難發現,童貫似乎更像是個官僚,它本身就是個皇帝寵幸的太監,就是躺著拿榮譽,具體工作全部交給手下去辦,這也是宋朝的普遍現象,也是他滅亡的關鍵原因。

總之,童貫並不是平方臘、伐遼國的軍事指揮官,譚稹、劉延慶、郭藥師、甄五臣這些人才是主要的出力者,所以不要誇大這個人。

那麼童貫到底算不算奸臣呢?

我覺得是,這個人為了功名不擇手段,他監軍西北時期先是假傳聖旨要求主將

王厚

攻擊當地羌人,這次他賭對了,宋軍大勝;後來童貫又積極對西夏用兵,逼迫宋軍名將劉法出擊,結果劉法戰死,而童貫竟然謊報戰功,嚴重敗壞了防禦西夏的宋軍戰力(西路軍是宋軍的主力)。

童貫掌管軍事期間,沒少幹壞事,比如破壞禁軍規章制度,隨意任免親信官吏等等,這導致宋軍的戰鬥力每況愈下,他為了鞏固自己的權勢犧牲國家利益,做實了奸臣的惡名。

童貫兩次攻擊遼國首都燕京,面對遼軍的殘兵敗將,20萬宋軍屢戰屢敗,充分暴露了大宋的無能,而負責攻擊遼國上京的金軍卻十分順利,為了達到目的,童貫竟然要求金軍幫忙攻下燕京,之後他自己成功被封為廣陽郡王,而大宋拿到的僅僅是被金軍洗劫一空的城池,還為以後的靖康之變買下了伏筆。

總體來看,執掌大宋軍事力量20年的童貫,並沒有那麼神,他最多隻能算一個宋徽宗的寵臣而已,而且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不擇手段,嚴重矇蔽了皇帝的眼睛、損害了宋軍的戰鬥力,說他是奸臣一點也不為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