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拜占庭帝國早期的皇位繼承製度是怎樣的?為什麼會出現收養繼承製?

封建社會的皇位繼承製度往往關係一國發展之未來,拜占庭帝國早期的皇位繼承製度在眾帝國中可以說是獨樹一幟,獨具特色,血親繼承製與收養繼承製交錯,其中又夾雜著軍隊的聲音,共同譜寫了一曲帝國繼承製度的交響樂。

拜占庭帝國早期受羅馬帝國四帝共治制的影響,收養繼承製也非常盛行,甚至一度有取代血親繼承製度的傾向,只是君士坦丁一世的去世也加速了四帝共治制的滅亡,血親繼承製才得以戰勝收養繼承製,成為主要制度。

由於帝國初期的領導者主要出自於義大利的羅馬,而下層民眾經常生活在靠近東方的帝國東部地區,所以早期拜占庭帝國文化深受東西方的影響,是東方與西方的交匯點。

皇位繼承製度也兼具東西方色彩,

即東方專制政治中的皇子繼承製度與西方政治中的養子制度共同構成拜占庭帝國皇位繼承製度。

拜占庭帝國早期皇位繼承製度出現如此鬥爭,表明武力在帝國政治生活中仍佔據重要地位,沒有形成專門的一套皇位繼承製度。

一、拜占庭帝國皇位繼承製度溯源

1.拜占庭帝國早期的歷史分期

“拜占庭”一名最早是熱羅姆·沃爾夫提出的,用來指代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東方帝國,這個東方帝國地域狹小,並非今天意義上的“大東方”。

該詞享譽歐洲還得益於路易十四的支援。長期以來,拜占庭的歷史分期成為學術界的一大困擾,其中關於早期歷史的分期主要分為三種觀點,而且各有充分理由。

拜占庭早期階段的開端主要有三個觀點:324年、395年和476年。

第一個觀點給出的原因是君士坦丁皇帝於324年統一了地中海世界,開始了“重建”帝國的步伐,奠定了拜占庭帝國的根基。

第二個觀點認為狄奧多西皇帝將帝國一分為二,交給兒子,此後羅馬帝國再也沒有統一過,此事應該被視為帝國的開端。

第三種觀點認為476年是西羅馬帝國滅亡之日,從此拜占庭帝國走上了獨立發展的道路。

拜占庭早期階段的下限主要有三個觀點:565年的查士丁尼統治結束的時代、7世紀初的希拉剋略時代和8世紀初的伊蘇里亞時代。

第一種觀點認為直到查士丁尼統治時期結束為止,拜占庭帝國的各方面已經基本具備了中世紀拜占庭帝國的特點,為中期拜占庭的鼎盛已經打好了基礎。

第二種觀點認為希拉剋略實行的軍區制改革使帝國奴隸制的生產逐漸向封建制過渡,具備中世紀特徵;第三種觀點是因為8世紀是拜占庭封建制的大發展時期。

總的來說,各個歷史分期都有充分理由,但最有影響力的是以324年為開端和以565年為下限的歷史分期,原因在上文都有介紹。

此外,君士坦丁一世在330年正式移居帝國首都君士坦丁堡,建立了與羅馬一樣的政治機構,如元老院等;查士丁尼的一整套執政政策更是為中期拜占庭的繁盛奠定了歷史基礎。

2.四帝共治制對早期拜占庭帝國皇位繼承製度的影響

拜占庭帝國一直自詡為“羅馬帝國的繼承者”,它的各項制度也繼承自羅馬帝國,其中,羅馬帝國的四帝共治制對早期拜占庭帝國的皇位繼承製度產生了重要影響,帝國早期出現的收養繼承製就是這一影響的產物。

四帝共治制是戴克裡先建立的帝國行政制度和皇位繼承製度,原因主要有三點,首先,四帝共治制時帝國的皇位繼承製度形成明確法令,維護了皇位繼承的穩定;其次,四帝共治制度講求四帝分治一方,保證了帝國疆域和邊疆地區的穩定。

最後,四帝共治制可以保障皇位長期留在家族內,延續家族榮耀。

《世界史》一書強調:“但帝國分而不裂,仍保持統一,戴克裡先以君主地位握有最高權力。”“以血緣婚姻關係保持世襲統治,防止非法篡位改革。”

四帝共治制是一種血親繼承和收養並存的制度,戴克裡先可以將“奧古斯都”和“凱撒”的稱號賜予兒子和養子,使二者都具有繼承權,拜占庭帝國早期階段給養子繼承以合法性就受到了羅馬帝國四帝共治制的深刻影響。

養子的來源通常是皇帝的親屬,比如因無嗣而過繼的侄子等皇室成員,還有一些軍功卓著或者深得皇帝喜愛的人都可以收為養子,但有無繼承權都視皇帝意願和有無子嗣為主,

同樣有幸繼承的養子必須以聯姻方式獲得合法性。

二、帝國早期皇位繼承製度的發展

1. 血親與養子的皇位之爭

拜占庭帝國早期的皇位繼承製度以血親繼承和收養繼承為主,除此之外,還包括臨時任命、反叛等特殊繼承方式,帝國皇位繼承製度的多樣性表明這一制度尚未真正形成。

從合法性上來說,在這場血親與養子的皇位之爭中,直系血親佔有很大優勢,

因為以養子為代表的收養繼承製度是有條件的,條件是皇帝沒有合法的繼承子嗣,只有如此,養子才能登堂入室,透過聯姻獲得皇位繼承的合法性。

然而,血親雖有繼承優先性,但不意味著皇帝的子嗣在皇位繼承問題上可以高枕無憂。

索佐門在《教會史》中提及:“當克里斯普斯在世時,他一直被視為帝國中地位僅次於君士坦丁一世的人,他是君士坦丁一世的長子,德行和才能都是諸子中的佼佼者,結果,公元326年,君士坦丁一世突然處死了克利斯普斯。”

由此可見,最適合的血親長子在皇位繼承問題上也需要與自己的其他兄弟,以及父親的養子們進行競爭。

對於養子而言,並非只有無嗣的皇帝才會收養養子,

有子嗣的皇帝也會收養功勳卓著的養子,其重點是“功勳卓著”,而非“皇位繼承權”,

可以說,有的養子頭銜只是為了起到鼓勵作用,與繼承完全沒有關係。

因此,養子獲得皇位繼承權比血親子嗣更為困難,一是養父沒有子嗣而依靠合法方式獲得繼承權;二是在緊急時刻,由養父授權,比如戰敗陣亡時期;三是養子篡位自立,同時與宗親聯姻,套上合法性的外衣。

2.軍隊在皇位繼承中的角色擔當

軍隊在拜占庭帝國早期的皇位繼承中有著重要作用,這一作用毫無疑問沿襲自羅馬帝國,尤其是羅馬帝國末期的戰亂時代。張曉校在《羅馬軍隊與帝位嬗變—從奧古斯都到君士坦丁》中就認識到了軍隊對羅馬帝國皇位繼承的重要作用。

受羅馬帝國傳統影響的拜占庭帝國也留下了武力色彩,君士坦丁一世依靠父親的軍隊而建立以君士坦丁堡為中心的大帝國,獲得了帝國的合法繼承權。

軍隊對皇位繼承的影響主要分為兩個方向,一方面是支援皇位繼承者,另一方面是反對皇位繼承者,前者在於軍隊將領支援皇帝的血親子嗣或養子掌握皇位繼承權,後者在於軍隊反對這些人繼承皇位,而有軍隊統帥自己依靠武力掌握皇位繼承。

這在羅馬帝國後期和拜占庭帝國初期就非常盛行,而且拜占庭帝國的誕生本身就是各方征伐的結果。因此,不論軍隊反對誰或支援誰,它在帝國都會享有很大的權力。

因此,自軍隊插手皇位繼承以後,拜占庭帝國的皇位繼承製度就充滿了暴力和血腥,直到帝國早期結束之際才真正確立起一套以血親為主的皇位繼承製度。

原因在於查士丁尼及其之前的拜占庭皇帝不斷強化權力,軍隊受制於皇帝,無法對皇位繼承指指點點,軍隊成為皇帝的擴張工具,主要職能對外,而非專注於國內的政治鬥爭。

三、總結

根據學者對拜占庭帝國的歷史劃分,早期拜占庭的歷史大概是從公元324年君士坦丁皇帝統一地中海世界開始,一直到公元565年查士丁尼大帝統治結束,都屬於拜占庭帝國的早期時代。

這一時代為強盛的中期拜占庭帝國發展了各項制度,包括皇位繼承製度的完善。

早期拜占庭帝國的皇位繼承製度既是在血親繼承和收養繼承中徘徊,也是在武力與傳統中徘徊,

只有皇位繼承製度確定下來,帝國的核心才能安定下來。

拜占庭帝國早期的最後階段終於確立了以血親為主的皇位繼承製度,這一繼承方式的確定對拜占庭帝國產生了重要影響,原因在於

血親繼承以血緣為繼承依據,武力繼承走向不合法,這就避免了帝國核心地區的核心領域爆發戰爭。

尤其是血親繼承製與收養繼承製並存時期爆發的養子和皇室成員的繼承權之爭,因此,血親繼承製度的確定意義非凡。同樣,血親繼承製度與古代東方帝國的繼承製度有較多相似之處,合法的血緣大於一切。

參考文獻:

1.《拜占庭的歷史分期與早期拜占庭》

2.《世界史(古代史下卷)》

3.《君士坦丁傳》

4.《教會史》

5.《羅馬軍隊與帝位嬗變—從奧古斯都到君士坦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