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17歲小姑娘,一個整天在家裡玩電腦,玩手機的小姑娘會是抑鬱症嗎?

一個整天窩在家裡玩電腦,玩手機的17歲小姑娘會是抑鬱症嗎?這名小姑娘的媽媽這樣問我,因為她並不相信自己的女兒是一名抑鬱症患者,當然也就不認可藥物的治療。

在她看來,抑鬱症不是應該什麼都不想幹嗎?抑鬱症真的可能會整天玩電腦玩手機?想必這也是很多人的看法。所以,這名家長雖然在兩年前就被醫生告知女兒患有抑鬱症,也被建議去北京上海的大醫院看過病,但就是不認可醫生的診斷,也沒有帶女兒進行系統治療。直到2年以後,女兒已經無法繼續學習生活,並持續流露出消極絕望的輕生念頭,這名媽媽才不得不陪孩子再次來到了醫院。

可能我們並不理解為什麼都已經絕望的抑鬱症患者,還是會整體窩在家玩電腦,玩手機。在抑鬱症狀中,有一條非常常見的症狀叫做興趣狹窄或者興趣喪失,對日常事務都失去了興趣,或者只對單一事務存在興趣。

比如這名原本上高二的小姑娘,由於抑鬱症狀的影響,記憶力、注意力、判斷力、邏輯分析能力等等都出現了受損情況,根本無法堅持日常的學習生活。小姑娘因此還出現了明顯的自我評價過低,自罪自責表現,更加抗拒上學。回到家就知道抱著自己的電腦玩steam上的單機遊戲,甚至廢寢忘食,甚至挑燈夜戰。但除此之外,哪怕是對於食物的興趣,也消失殆盡。小姑娘說,在玩遊戲的時候,可以暫時忘掉所有的不愉快,逃避掉現實的痛苦,所以很依賴那種哪怕是不真實的輕鬆感覺。

和小姑娘一樣的孩子其實還有很多,絕大部分都被家長“診斷”為厭學,接受不厭其煩的教育,或者是“暴風驟雨的教育”。這恰恰是青少年抑鬱症患者最常見的症狀表現之一,也恰恰是家長們最無法認可的症狀表現之一。

在接觸青少年抑鬱症小患者們期間,我發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這些還未成年的孩子,反而要比這些大人們更容易接受自己的病情,甚至這名17歲的小姑娘在兩年前就曾向母親求助,希望母親帶她到醫院看醫生,但在心理門診被專家診斷為中度抑鬱症後,父母還是沒有任何的作為,甚至轉而帶小姑娘去看了中醫吃了中藥,還去了“大佛寺”對面據說很靈驗的“大仙”家看“外病”,幾乎所有不該乾的都幹全了,就是沒有帶孩子接受過系統的醫學治療。

很多家長並沒有及時迴應孩子們的求助,而是將之當做了不想上學的藉口,甚至還沾沾自喜的認為自己識破了孩子的“小把戲”。可就像小姑娘一樣,求助無門的她會怎麼樣呢?她的回答是從此以後掩飾自己真實的想法,你想我怎樣,我就裝作怎樣。看起來彬彬有禮,臉上還掛著禮貌的微笑,可壓抑的負面情緒,並不會因為掩飾而消失,只能是日積月累,問題也一天比一天嚴重。

一個孩子,尤其是處於青春期的孩子,性格往往沒有定性,具有可塑性,同樣也具有不穩定性。情緒同樣如此,波動更大,孩子們本不懂得如何向人求助,這也是我們的教育中缺失的部分。但恰恰就是這些孩子在無法面對自己的負面情緒時,好不容易像父母求助,希望父母帶自己看醫生。可悲的是父母卻並不認可孩子的說法,也不認可醫生的說法,只是認可自己的看法,哪怕這樣的代價很沉重……

多傾聽孩子的故事,多參考醫生的意見,抑鬱症早一天治療,可能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