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清朝時期的中國為什麼會如此緊縮?為什麼說這是一個很嚴肅的問題?

明清以前的中國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其經濟、政治發展水平遠遠領先世界其他國家,特別是在唐宋期間,中國的經濟、政治繁榮發展,日本、朝鮮等國家都曾派遣使者來華學習。

然而到了明朝中後期,中國的對外政策緊縮,所有中國人都不知道那個時候的西方世界正在悄悄變革、發展,其以微不可察的速度趕超了中國。

即使是清朝時期最繁榮的康乾盛世,也沒能及時與西方世界進行資訊交流,封閉的對外政策讓中國失去了一次騰飛的機會。

乾隆皇帝是清朝頗負盛名的一位君主,但是他的“聖明”多表現在平定叛亂、收復失地的功績上面。而有關對外政策方面,乾隆皇帝的決斷卻出現了戰略性的失誤。

眾所周知,乾隆皇帝之前的兩代統治者分別為康熙皇帝、雍正皇帝,這兩位皇帝執政期間整個社會的政治、經濟持續繁榮。

在這樣的大環境下,乾隆皇帝對自己國家的政治、經濟狀況具有十足的自信,所以他並不認為中國有和西方國家交流的必要,更談不上向西方國家學習。

在統治者的影響下,清政府對外的態度也十分倨傲,所以當英國派遣使者來華時,英國使者便遭到了“冷落”。

18世紀末,英國工業得到了大力發展,在機械的幫助下,工業品的製作效率顯著提高,但是英國本土市場根本不能夠滿足其工業發展,為了進一步擴大市場,增加盈利,英國將目光放在了未曾進行市場開發的中國。

當時乾隆皇帝恰逢80歲大壽,於是英國政府想要藉著祝壽的理由前往中國進行商業談判。

英國政府來華的目的雖然並不單純,但是他們對待中國的態度並不失尊重和誠意。奉命前往中國祝壽的英國使臣名為馬戛爾尼,隨行的還有副使喬治·斯當,他們在英國都身居要職。

除此之外,馬戛爾尼領導的船隊承載著英國當時最為先進的工業產品,其中有地球儀、千里鏡、織布機、蒸汽機等,甚至還帶著各類槍械。

乾隆皇帝聽到英國使者將要來華的訊息時,他同時也瞭解了有關這些“貢品”的訊息,懷著對西洋物件的好奇心,他還下令讓各地官員互送其安全到京。

沒曾想到馬戛爾尼到了中國雖然很容易地到達了天津,但是他在前往北京將要拜見乾隆皇帝時,卻與清朝大臣發生了衝突。原因是馬戛爾尼堅持朝見清朝皇帝時行西方的鞠躬禮,而中國大臣卻要求其行跪拜禮。

雙方各執一詞,一時間耽誤了朝見乾隆皇帝的時間,最後只能各自妥協,同意馬戛爾尼行單膝下跪之禮。馬戛爾尼見到清朝皇帝后非常驕傲的向其介紹從英國帶來的工業品,但是乾隆皇帝卻並沒有被這些“冷冰冰”“沒有人情味兒”的機器打動,他反而對沒什麼實際用處的透鏡表達了興趣。

從馬戛爾尼的角度來看,乾隆皇帝的這種選擇簡直是“撿了芝麻丟了西瓜”,看來乾隆皇帝當時並沒有看出槍械的軍事作用等,不過這並不妨礙馬戛爾尼提出他想要與中國互市的請求。

馬戛爾尼告訴乾隆皇帝,英國希望與中國進行貿易往來,還希望能夠減輕貿易稅費。聽到馬戛爾尼這樣的請求,乾隆皇帝一口否決,他並不覺得這些做法對中國有利。於是乾隆皇帝給英國國王寫了一封信,這封信有976個字,現如今還存放在大英博物館,不過這封信的內容卻十分荒唐。

信的開頭乾隆皇帝便以“天朝大國”之主自居,語氣像是寫給臣子的回覆。還說英國使者歷經艱辛來到中國十分不易,而清朝在英國使者到達之後盛情款待,盡了地主之誼,想來你們應該很滿意。但是你們還想在中國擁有久居之地,這不能被允許。

另外你們想與中國“互市”的想法也不合適,中國物產豐富並不需要你們國家的東西。從這封信來看,乾隆皇帝自滿自得,完全沒有將西方世界的工業品放在眼裡,他甚至覺得那些機械“冷血無情”,根本比不上手工製品。

然而乾隆皇帝根本無法預料,他曾經“看不上”的這些工業品幫助西方世界完成了工業改革,也讓中國的發展遠遠落後於西方世界。這封信見證了清朝統治者的驕傲自負,同樣也說明了清朝衰退的必然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