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天命鳳鳥、翱翔九天——趙氏在晉國的起家和興盛之路

晉獻公二十一年(前656年)冬,因為晉獻公寵妾驪姬的誣告、以及獻公本人對於兩個庶子重耳、夷吾勢力越來越壯大而心中產生了嚴重的猜忌提防之心,認為他們有可能各自據守封地起兵作亂,於是獻公派出軍隊討伐重耳和夷吾的封地:蒲地、屈地。蒲地的晉國國人都願意支援重耳,準備自發起兵抵抗國君派來討伐的軍隊,但重耳認為不能和君父對抗,寧願流亡也不願和晉獻公兵戎相見。

於是,重耳命令

地國人不要抵抗,去迎接國君的軍隊接管蒲城,自己則帶著少數親隨從逃出

地,

出奔到

生母的故國

翟國

狄國

)。

這一走,重耳在外流亡了十九年,直到晉懷公元年

(也是晉文公元年、前636年)二月,在姐夫兼老丈人秦穆公的支援下,六十二歲的重耳才返回晉國,奪取了君位,成為

第二十二任

晉侯

——晉文公。

而不離不棄、跟隨主公重耳踏上漫漫逃亡路的的親隨,有趙衰、先軫、狐偃、狐毛、賈陀、魏犨、胥臣、顛頡、介子推等人,其中有好幾個都是將來的無雙國士,文武全才。重耳回國繼承君位、成為晉侯後,重用忠心耿耿隨自己在外逃亡近二十年的親信隨從,先軫、狐偃、趙衰、胥臣等人先後進入朝堂,成為執掌晉國軍政要務的卿士。而趙衰所在的趙氏家族,也從此登上了晉國的最高政治舞臺,並在接下來的四百年裡,成為這大爭之世中風雲激盪的主角(之一)。

晉國趙氏,是

黃帝軒轅氏的後裔、少昊金天氏血胤,其始祖伯益因為曾協助大禹治水,立下了大功,所以被

賜姓

之後

伯益的子孫侍奉於夏、商兩朝歷代君主,至商末,伯益十一世孫飛廉(蜚廉)成為商王帝辛(紂)的心腹重臣。

周武王伐商時,飛廉及子惡來忠於帝辛,對抗周軍,因此被武王誅殺。惡來之子

“女防”被周軍俘獲,遷至周原故地,作為周王室的牧馬僕役。飛廉的這一支即後世秦國的先祖,在惡來六世孫非子的時候,因為給周王室養馬有功,得封到秦地,建立了“附庸”之國(即贏姓秦氏、秦國的祖先)。

飛廉還有一個少子名叫季勝,季勝的曾孫造父被周穆王選中為車御(就是駕車司機),在平定徐淮叛亂的過程中立下了大功(

穆王使造父御

……

徐偃王

反,穆王日馳千里馬,攻徐偃王,大破之

——-<史記 趙世家>

),所以周穆王事後論功行賞,把造父封到趙城(今山西洪洞),成為周王室的卿士。

此後造父的後裔

為氏,

改姓趙,即贏姓趙氏。因為趙氏出自於少昊金天氏,而少昊部族以

鳳鳥為圖騰

所以趙氏得到封地、成為周王室的卿士時,就自稱

“天命鳳鳥之後”。

二百年後,周幽王在位時期,因為幽王寵愛褒姒、嬉戲無度,致使國家日漸衰敗、諸侯久不入朝參拜,四夷也有覬覦之心。造父的七世孫叔帶當時是周幽王的卿士,心憂國事,屢次向幽王進諫,勸其重視國政、斥退寵佞。但幽王非但不接受叔帶的忠言,還聽信奸臣挑唆,罷免了叔帶的官職。叔帶心灰意冷之下,毅然離開周王室,攜帶家眷投奔王室的旁支晉國。晉國國君晉文侯(晉國第十一代國君,不是晉文公重耳)聽聞王室賢臣叔帶前來投靠後很是高興,立即任命叔帶為晉國大夫,加以重用。從此,嬴姓趙氏一族就在晉國紮下了根,而叔帶就是晉國趙氏的始祖。

叔帶以下歷代趙氏子弟都出仕為晉國大夫,叔帶的六世孫(有不同世序記載,這裡採用六世孫一說)趙衰從年輕時就和晉國公子重耳交好,繼承趙氏家主之位後,趙衰曾經就

侍奉

國君晉

獻公還是侍奉幾位公子進行占卜,都

不吉利

結果

占卜

是否

侍奉公子重耳時,結果

吉,

於是趙衰下定決心,

侍奉

公子

重耳。

此後趙衰主動加入重耳的家臣隊伍裡,隨侍其左右,重耳被封到蒲地時,趙衰也一起前往蒲地,負責封地的管理事務。

當重耳被父親晉獻公逼迫出外逃亡時,趙衰和其他同僚:先軫、狐偃、狐毛、胥臣、魏犨等人也放棄了原本穩定而體面的

“士人”身份,追隨主公流浪國外十九年,盡心盡責、忠心耿耿,幫助重耳度過了一個又一個難關,最終使重耳堅持到了回國繼位,成為第二十代晉侯的巔峰時刻。

在流亡的時候,雖然生活有時候很困苦,甚至顛沛流離,但重耳的親隨們沒有一個人半途而廢、棄主公之不顧,一直忠心侍奉在重耳的身邊,為其竭盡全力。當時各國卿大夫乃至國君在見到了重耳及他的隨從們時,都由衷地稱讚“晉公子賢明忠厚、品行高尚、志行廣大、謙恭有禮;諸家臣也肅敬寬容、忠勤有才,都是國家棟梁之才;晉公子有賢臣如此,必將天盛其大業,承受晉國社稷!”

晉文公元年(晉懷公元年、前

636年)二月,流亡十九年、歷經磨難的重耳在秦國的大力支援下,帶著親隨們渡河回國,擊敗侄子晉懷公,奪取了國君之位,即晉文公。主公成為國君後,趙衰等人被提拔重用,進入了晉國朝堂,被授予卿大夫之職,協助晉文公處理國政。

晉文公四年(前633年),晉文公在被廬舉行蒐禮閱兵,將晉國軍隊從左右二軍擴編為上中下三軍、並設六卿分別統帥三軍。剛開始的時候,晉文公想讓連襟趙衰(當年重耳逃亡在翟國的時候,翟國攻打戎族廧咎如,得到了兩個美貌的戎族姐妹,翟君把年紀大一點、名叫叔隗的女子許配給趙衰;把年輕一點、名叫季隗的女子許配給重耳,因此趙衰和晉文公重耳可以稱為連襟)為中軍將,併兼執政大夫,作為自己治理晉國的第一輔臣。但趙衰推辭不受,並推薦晉國賢臣郤榖為中軍將,狐偃為執政大夫,協助晉文公執掌國事,自己則以上卿的職位退居幕後,贊襄國政。

晉文公很是欽佩趙衰的公心,此後一直信任並重用他,趙衰也盡心盡力輔佐國君,參與了尊王(平定王室內亂)、攘夷(晉楚城濮之戰)、會盟(踐土之盟)等重要軍政大事,立下了赫赫功勞。

晉文公八年(629年),晉文公舉行清原之蒐,在三軍之外再設立新上軍、新下軍,合計五軍。因為趙衰多次謙讓並舉薦他人擔任軍卿,晉文公心裡實在過意不去,所以這一次舉行蒐禮時,晉文公強行將趙衰任命為新上軍將。同一年,晉國上軍將狐毛、上軍佐狐偃(都是晉文公的舅舅)相繼病逝,晉文公以中軍將先軫(原中軍將郤榖已去世,先軫晉升為中軍將)之子先且居為上軍將,將趙衰提拔為上軍佐,至此,趙衰成為成為晉國排名第四的重臣。晉文公還把原地封給他,作為趙氏家族封地。

晉文公去世後,趙衰繼續輔佐繼位的晉襄公(晉文公的太子驩,文公側室逼姞所生),在崤之戰中全殲了狂妄自大的秦國軍隊。之後,因為不能控制情緒而在朝堂上

怒斥晉襄公私放

崤之戰

秦國俘虜而深感愧疚

的中軍將先軫,在

箕之戰

白狄

作戰中

主動

解下甲冑、衝入敵陣

自殺殉國

晉襄公為激勵晉國臣民、褒獎忠勇之士,於是把先軫的兒子先且居從

“上軍將”升為“中軍將”,成為晉國新一代“中軍元帥”。而原上軍佐趙衰則升為中軍佐,成為晉國朝堂諸卿中的第二人。

此後趙衰隨先且居參加反擊秦國進攻的彭衙之戰,大獲全勝,並在一年後秦國再一次來襲時建議晉襄公堅壁清野、不和秦軍作戰,使得秦軍勞師無功而返。秦軍在秦穆公親自率軍出征的前提下,只收復了被晉國攻佔的汪邑和彭衙兩城,並攻佔了晉國王官、郊邑兩座小城,就再也沒有戰果,和晉國軍隊主力決戰的意圖破滅。

晉襄公六年(前

622年)

晉國

中軍將

先且居

、上軍將

欒枝

、上軍佐

胥臣

這三位先君重臣先後去世,接二連三的壞訊息讓晉襄公憂心不已。但哀聞還沒結束,當年晚一些時候,中軍佐兼執政大夫趙衰也因病薨逝。晉國排名前四的卿大夫就此全部離開了人世,這讓年輕的晉襄公一時間不知如何是好,只能著手準備調整朝堂卿士位置,從諸卿家族中重新選拔人才,入朝參政。

自晉文公回國繼位開始,晉國國內就一直存在貴族卿大夫之間相互的利益衝突,晉獻公、晉惠公、晉懷公的老臣或者被晉文公誅殺,或者逃離國內,流亡他國。而獻公、惠公時代還有一部分傳統貴族,在晉文公回國時選擇了投靠文公,因此權力和家族地位依舊保持,這一派的代表是郤榖、欒枝、

箕鄭父

士榖

梁益耳

先都

荀林父

等。

但晉文公自己也有一幫流亡時忠心追隨的親信臣子,他們在晉文公回國繼位後理所當然地被提拔重用、進入了晉國朝堂,成為新的國政參與者,這一派的代表是趙衰、狐偃、狐毛、先軫、胥臣。這些人以及他們的子嗣,和國內的老臣派之間,為了爭奪利益及朝堂地位,有著極大的矛盾。晉文公將左右兩軍擴為上中下三軍、又增添新上軍、新下軍,都是為了平衡兩派的利益,並將蛋糕做大,使得諸卿之間利益均佔。

在晉文公高超的政治手腕下,老臣派的郤榖成為第一任晉國中軍將,欒枝也成為執政大夫,但親隨派的趙衰、先軫、狐偃等也紛紛進入朝堂和軍隊,擔任各軍軍、佐,手握大權。晉文公薨逝、晉襄公即位後,以仁德寬厚的統治手段,暫時化解了晉國卿族之間的矛盾,但一直沒有徹底解決兩大政治集團的對立情況,國內老臣派和文公親隨派之間各懷心機,時刻準備著打擊對方,擴大自己的權力範圍。

在先且居、趙衰、欒枝、胥臣這四位晉國朝堂排名前四的重臣去世後,晉襄公起初準備從老臣派內選擇賢者代替他們在朝堂上的位置,預備提拔士榖為中軍將、梁益耳為中軍佐、箕鄭父為上軍將、先都為上軍佐,只把下軍將、佐兩個位置留給親隨派,並廢除新上軍和新下軍,重新恢復三軍六卿制。這個訊息很快就洩露出去,老臣派一片歡騰、躊躇滿志,而親隨派則忿忿不平、準備據理力爭,奪回父輩們艱苦奮鬥才得來的位置。

當時,親隨派的第一代已經基本調零(趙衰、狐偃、狐毛、先軫、胥臣等),但他們的後輩也成長起來,接過了各自家族的宗主位置,如

狐射

賈季

狐偃

之子)、

趙盾

(趙衰之子)、

先克

先軫之孫、

先且居

之子)、

欒盾

(欒枝之子

原屬於老臣派,但審時度勢後加入了親隨派

胥甲

(胥臣之子)

這些年輕人聽到晉襄公準備

優先

選拔老臣派、讓親隨派讓出權力和位置後都強烈不滿,並迅速團結起來,準備向晉襄公諫言,請國君收回成命。

晉襄公七年(前621年)春,晉襄公召集軍隊及諸卿,在夷地舉行大閱蒐禮,並趁機宣佈對國政和諸卿位置的調整,調整的內容就是他當初預定的“重用老臣派、暫時讓親隨派靠邊站”的政策。但在舉行正式會議的時候,年輕氣盛、最善於揣摩國君心理、同時表達能力極強的先克第一個發言,對晉襄公言辭懇切地說:“國家能有這樣的興旺局面(指文公、襄公兩代稱霸、並擊敗楚、秦、北狄),都是先君文公和先大夫們(指追隨文公流亡的親隨們)歷經困苦、艱難創業而來。國君您數次展示君威、連敗強敵(指崤之戰、彭衙之戰、箕之戰),是先大夫們流血乃至犧牲才得以成功(指先軫陣亡於箕之戰)。我們晉國之所以能夠成為天下的霸主,狐、趙之功不可忘(以狐偃、狐毛、趙衰代指所有的親隨派,至於為什麼不提先軫,那是因為先軫是先克的祖父,要避嫌)!”

先克慷慨激昂地發表了自己的意見後,親隨派(其實是少壯派)其他人也紛紛符合,向晉襄公請求追崇當年跟隨晉文公左右、為晉文公和晉國開創霸業的各位親信隨從的功勞。

晉襄公是繼承父親晉文公的君位、從而成為晉君的,他也知道自己的國君位置是依靠父親的親隨們當年歷經艱辛和困苦輔佐主公(晉文公),堅韌不拔、盡忠職守才能繼承得來,晉國的霸業也是他們和父親晉文公一起打拼出來的。現在先克這麼一鬧,其他少壯派也順勢起來力爭,原先的人事安排怕是不好落實了。

而且,晉襄公明白:這些少壯派才是自己的

“基本盤”,將來的統治基礎還得靠他們。而國內的傳統貴族、也就是老臣派,也不是說不忠心,但他們忠心的是國君的法統,而不是某一位國君,就像當年晉文公回國時,因為佔據了道義上的優勢,所以老臣們(郤榖、欒枝等)就可以拋棄晉懷公,迎接晉文公繼位。假如自己有什麼不測,想來少壯派大機率會支援自己的後裔,而老臣派就不知道會去迎立哪位先君的子嗣了。這麼一比較,之前自己想要重用老臣派的想法還是太草率了。

於是,晉襄公接受了先克的諫言,改變了原本計劃好的人事安排,除了裁撤新上軍、新下軍行動不變外,重新安排了六卿兼各軍將佐位置:以狐射姑(賈季)為中軍將、趙盾為中軍佐、先克為上軍將、箕鄭父為上軍佐、荀林父為下軍將、先蔑(先軫之弟、先克叔祖)為下軍佐,趙盾併兼執政大夫。這樣,少壯派得到了六卿中的四個位置,而老臣派只得到上軍佐、下軍將兩個位置(且下軍將荀林父已經和原來的政治同盟逐漸疏遠,他在以後基本不被看作傳統貴族一員,而是獨立自成體系。荀林父的後裔,也從荀氏分出來,別立為中行氏,成為日後晉國朝堂的新興力量。)

就這樣,晉國少壯派的中堅力量

趙盾

在晉襄公的提拔下(還有先克的據理力爭下,雖然先克的初衷是為了全體親隨派後裔爭取利益),繼承了父親趙衰的權勢和地位,

成為

晉國

朝堂

舉足輕重的卿

大夫

以中軍佐兼執政大夫的職位,參與

制定

晉國對內對外的一切

國策

輔佐晉襄公

繼續穩固霸業。

晉襄公舉行了夷之蒐、置三軍六卿,完成朝堂人事安排後不久,他的老師陽處父從溫地返回,參拜晉襄公。在聽到新的人事安排後,陽處父向晉襄公進言說:“賈季(狐射姑)雖有才,但是為人剛愎、驕橫自大,而且目光短淺,對於大事把握不足,又自認為是國君的長輩(狐射姑的父親狐偃是晉文公舅舅,狐射姑是晉文公表弟、晉襄公表叔)而不大尊敬公室,這都是隱患所在。趙盾則賢能大度、執法嚴明,士人敬服,由他代替賈季統帥晉國三軍、輔佐國君,才能使我們晉國霸業不墜。”

晉襄公溫文爾雅、仁厚敬賢,對於老師的進言深以為然,他內心也認為狐射姑確實是有些驕傲自大、辦事毛躁,不如趙盾穩重成熟。於是晉襄公再次對朝堂進行微調:讓狐射姑和趙盾交換位置,

趙盾為中軍

狐射姑

為中軍佐

另外趙盾的執政大夫職位不變。

這樣,晉國六卿的位置最終調整為:中軍將趙盾、中軍佐狐射姑、上軍將先克、上軍佐箕鄭父、下軍將荀林父、下軍佐先蔑,趙盾還另兼執政大夫。從趙盾開始,晉國曆代中軍將都兼執政大夫,成為晉國國君之下的朝堂第一人,即正卿(大多數情況下,是實際的第一人,晉國國君自晉襄公以下,君權都不強。晉悼公以後,國君更是成為一個牌位,被高高供起,有如傀儡),而之前的郤榖、先軫、先且居、狐射姑等中軍將,都是不兼執政大夫的。

這樣的朝堂政治模式在晉國持續了一百多年,直至晉定公二十八年(前490年),經過了八年內部混戰後,晉國六卿中的範氏、中行氏最終被智氏、趙氏、魏氏、韓氏四家聯合擊敗,範氏、中行氏家主帶著族人逃亡到齊國,兩家的封地被沒收(其實就是被四家瓜分),晉國六卿變為四卿,晉國才取消中軍建制、廢中軍將,改設上下兩軍,以上軍將為正卿。

也許趙盾真的是身負

“天命鳳鳥”的家族氣運,在他出

任中軍

將兼執政大夫、

集軍政大權於一身

權勢地位僅次於國君晉襄公之後還不到半年,唯一能夠在權力上制約他的人:國君晉襄公卻突然得了重病,在彌留之際勉強支撐著向正卿趙盾留下

立太子夷皋為君

穩定朝堂、維護晉國霸業

”的遺囑後,

晉襄公七年(公元前

621年)八月

寬厚仁德的守成之主晉襄公去世。晉國正卿趙盾由此成為了晉國權力臺階上的第一人(實際)。

晉襄公去世後,趙盾召集諸卿大夫,商議迎立新君之事。雖然晉襄公曾經留下過遺囑,要趙盾扶立太子夷皋繼位,但夷皋太過於年幼(當時還不到三歲),如果立這麼幼小的國君,恐怕會有當年奚齊、卓子之禍(即晉獻公的兩個幼子,獻公去世後,荀息先後擁立奚齊、卓子為君,都被權臣裡克弒殺。晉國因此內亂紛紛,國家動盪不安),於是趙盾出於一片公心,準備放棄立夷皋,而從襄公的兄弟、文公的兒子們中選年長者接回國繼位,“國賴長君、社稷安穩”(按照晉國傳統,國君以外的諸公子,都不能留在國內,而是出仕於他國,或者侍奉周王室,以免危險到君權),其他卿大夫對於趙盾的提議也沒有反對,畢竟國家穩定才是大夫們繼續享受權力紅利的先決條件。

但是在迎接哪一位宗室公子回國的問題上,作為正卿的趙盾卻和排名第二的重臣、中軍佐賈季(狐射姑)產生了對立意見。趙盾屬意的是出仕於秦國的公子雍,

公子雍

是晉文公的愛子,

深受

父親

文公

重視

為人有

才學

品德也很高尚,

秦國

位居亞卿

大夫,

有政治經驗,如果

立他

為新君

的話

晉國霸業

很大程度上

可以得到延續

但是狐射姑不知道出於何種目的(也許是傲慢自大、也許是忌恨趙盾搶走了他的中軍將位置,所以才跳出來和趙盾唱反調),堅決不同意立公子雍,而是要求立公子樂。

公子樂的生母是晉文公在秦國所娶的秦穆公之女文嬴,而文嬴之前還是晉懷公以太子身份在秦國當人質時所娶的妻子,名懷贏。因為晉懷公在父親晉惠公病重時偷偷跑回晉國繼承君位、拋棄了懷嬴,所以秦穆公一氣之下,才把懷嬴改嫁給晉懷公的伯父重耳(晉文公),以後改名文嬴。先後兩嫁伯侄二人,這在風氣開放的春秋時期,都不是什麼好事。但狐射姑不管這些,還振振有詞地說:

“公子樂

的母親

曾被

懷公

文公所寵愛,

又是秦國國君之女,

我們立她的兒子,晉

國國

人必然擁護

而秦國也會和我們緩和關係,就立公子樂!

趙盾一是看不上公子樂,二是要打擊狐射姑對自己的冒犯,於是毫不客氣地反擊說:“辰嬴(晉文公去世後,文贏改稱辰嬴)在先君文公的妃妾裡地位本來就不高,她的兒子能有什麼威信,讓國人敬服?何況一個婦人侍奉過兩代國君,這品德就不好,她的兒子繼位更是名不正言不順。作為先君文公的公子,公子樂不能得到大國的庇護重用,而呆在陳國這樣一個小國裡(晉文公的公子中,很多都在大國或者周王室出仕,公子樂只能呆在陳國,也沒有什麼出色的成就,從這一方面來推測,他的能力和才華也不高),這說明他沒出息、沒能力,怎麼能成為我們晉國的國君。即使硬把他接回國繼位,在國人中他也不會有崇高的威信和口碑,立公子樂不合適!”

平心而論,

趙盾

想要立成熟有才、品行高尚的公子雍,確實是

一心一意為

晉國社稷

著想,

忠心可

而狐射姑要立公子樂,實在是為了反對而反對,並沒有什麼站得穩的理由。其實,

如果換

了其他對晉國社稷有野心的卿士,立平庸的公子樂,遠比立才華突出、政治成熟的公子雍要好控制

或者直接立還在襁褓之中的太子

夷皋

那更加是攫取權力的好機會。因為

立一個沒

能力的庸君、

或者年幼

無知

幼主,那不

正是

實際執政者趁機

大權獨攬

奪取利益

的好時機

麼!

但是趙盾並沒趁機佈置玄機奪取權力、一統晉國朝野,而是出於公心,要迎立成熟的長君回國繼位,確實是賢德持重的忠誠之士,這一點無需質疑。可趙盾為了國家穩定、在朝堂上公開背棄晉襄公的遺願,絲毫沒有顧及先君的權威和最後的囑託,這不禁也讓晉國的大夫們深深擔憂,這樣一位權勢滔天、行事果決、極度自我的執政正卿,在掌握了晉國最高權力之後,對國家社稷到底是福還是禍。

激烈的爭吵中,趙盾沒辦法說服狐射姑,狐射姑也絕不可能同意趙盾的意見,於是原本屬於少壯派集團同盟者、在晉國朝堂上排名前兩位的卿士就這樣因為立新君的分歧而鬧翻、關係破裂。趙盾決定不管狐射姑的反對,搶先派出下軍佐先蔑、大夫士會前往秦國,迎公子雍回國繼位。得到趙盾已經去接公子雍的訊息後,狐射姑也不甘示弱,派親信前往陳國,迎公子樂回國爭位。眼看晉國就要因為爭奪君位而發生當年齊國的前車之鑑,宗室內訌,國家動盪(即齊桓公去世後,群公子在各自的黨羽支援下發生內戰,爭奪齊國君位,由此引起的內亂持續了數十年,齊國的霸業也因此傾頹,再不復齊桓公時的輝煌)。

得知賈季私自派出使者去接公子樂回國、要和自己爭奪

“擁立之功”後,

趙盾

勃然大怒,立即顯露了個性中霸道專橫、雷厲風行的一面

他直接

出暗殺隊伍,

在郫地

伏擊了已經在陳國接到公子樂、正準備返回晉國的賈季使者及

公子樂

一行人,

他們

一網打盡

全部殺死,包括晉文公的愛子公子樂

。趙盾

的雷霆手段,讓

賈季

“奪位”

計劃

徹底

破產

但同時他也揹負了

“殺害公室”的罵名,其中的利弊,只有當事人自己才知道了

晉襄公七年(公元前

621年)

九月,收到自己派出的使者和寄予厚望的公子樂都被趙盾暗殺的訊息後,狐射姑也是怒髮衝冠、誓言要報仇。想起自己在朝堂上總是被趙盾壓過一頭,到手的中軍將也被趙盾換走了,狐射姑就怎麼也咽不下這口氣!你趙盾可以暗殺我的使者,我就不能殺你的人麼!

因為是陽處父向晉襄公進言,讓趙盾代替自己擔任中軍將、並由此掌握了大權,所以狐射姑也深恨陽處父。對於趙盾,現在暫時是動不了,而要殺陽處父卻很容易。於是狐射姑派自己的族人狐鞫居暗殺了陽處父,作為對趙盾的報復、以及向晉國國人顯示自己的權威。狐射孤沒有想到,他這麼莽撞的舉動,非但壓制不了趙盾,還給自己的家族帶來了災禍,實在不是一個成熟卿士所做的事。陽處父的死並不影響趙盾繼續擔任正卿,還讓狐射姑落下了授人以柄的口實。

陽處父被暗殺後,趙盾表面上不動聲色,其實已經在暗地裡準備處置狐射姑了。他藉口向諸國告哀(即向各國派出使者、通知晉襄公去世、請他們來弔唁)的名義,派身為中軍佐的狐射姑出使赤狄潞國,行告哀禮,將其調虎離山。等狐射姑一走,趙盾立即下手,逮捕了

狐鞫居

並嚴加審訊,得到了是狐射姑下令暗殺陽處父的口供,然後將

狐鞫居

的罪狀公之於眾,並誅殺了

狐鞫居

作為向狐氏家族動手的訊號。

狐射姑在潞國得知趙盾已經動手的訊息後大驚失色,沒料到趙盾會這麼快展開報復。原本狐射姑還想返回國內,發動親信和趙盾對抗,但是趙盾在狐射姑離開晉國時就佈置妥當,將狐氏勢力及家臣們都控制起來,使得狐射姑成為無根之木,再也掀不起大浪來。無奈之下的狐射姑只得逃亡到翟國(狐氏家族的母國,也是晉文公的母國),以避趙盾的追殺。

趙盾在打垮了狐射姑後,並沒有窮追到底,而是大度的放棄了深究狐氏家族,還派出原

狐氏家臣

臾駢

狐射姑

族人及全部

家產

送到翟國去,

交給狐射姑(當然,狐氏在晉國的封地就沒收了)。趙盾的

意思

白:我就此收手,不再追究你,以後你也不要再和我作對。看在狐、趙兩家幾十年的交情上,你就呆在翟國安身,以後都不要回晉國了。

狐射姑在收到了趙盾送來的族人和財產後也很感慨,自己費盡心機也沒能鬥過趙盾,結果搞到這個地步。不過也還好,趙盾還算念舊情,沒有對狐氏下死手,把人和財產都送回來了,維繫了最後一點香火情。即懊惱又慶幸的狐射姑從此離開了晉國,先後流亡在翟國和潞國,最終在潞國去世,一輩子也沒有返回晉國,因為狐氏的封地在賈地,所以後世對狐射姑也稱為賈季。而在晉文公、晉襄公時代威名赫赫的狐氏家族,也徹底告別了風雲變幻的晉國朝堂,成為第一個被淘汰出權力舞臺的晉國卿族。

狐射姑的落敗和逃亡,使得最後一個能讓趙盾忌憚的人也離開了晉國,他認為在晉國朝野之中再也沒有可以阻擋自己的力量,以後可以憑藉著手中的權勢和意志力和來統攬操控晉國國政,並攜晉國的諸侯霸主威名,繼續深入的參與到“合諸侯、匡天下”的霸業之路上去。不過趙盾很快就會知道,在晉國,還是有人會制約乃至威脅他,搞得他狼狽不堪又無可奈何,被迫屈服,並違背自己的初衷重新改立新君,相當於自己給了自己一記響亮的耳光!

而這些未竟的精彩故事,就是我們下一篇文章將要描述的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