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被人認為是“童年最不幸的皇帝”,朱元璋的童年,經歷了什麼?

命運終是公正的,它不會把你承受不了的苦難強加給你。曾有人在網上發起過一個投票,選出明朝哪個皇帝的童年是最不幸的,明太祖朱元璋以71%的超高人氣穩居榜首。

對於朱元璋其人,大多數人的印象只怕還停留在他那標誌性的“鞋拔子臉”上,至於其他的生平往事,知道的人就不多了。這個一手建立了大明王朝的血性男兒,連帶著明朝的過往,在歷史的迷霧中漸行漸遠。

如果我們想要了解明朝,那我們就不得不將時間調回到元朝天順帝天曆元年九月十八日。《明史》對於這一天的記錄可謂傳奇,“母陳氏方娠,夢神授藥一丸,置掌中有光,吞之,寤,口餘香氣。及產紅光滿室。自是夜數有光起,鄰里望見,驚以為火,輒奔救,至則無有。比長姿貌雄傑,奇骨貫頂。志意廓然,人莫能測。”

意思就是陳氏懷孕的時候夢見有個仙人給了她一粒仙藥,然後等到要生產的時候整個屋子更是冒出紅光,於是她就在一片“火光”中生了個孩子。這個孩子就是後來趕走蒙古人,建立大明王朝的明太祖朱元璋。

其實,這種“天降祥瑞”的一貫套路很多皇帝都用過,漢武帝劉徹出生前,他爸漢景帝就夢到了一隻身裹祥雲的紅毛豬;到了唐太宗李世民出生時,雲端則出現了兩條金色的巨龍。畢竟是“天子”,總要與眾不同一點,更何況朱元璋本來就是布衣出身,身份已經夠“低調”的了,出生再不“高調”一點,那這皇帝的位置又怎麼坐得踏實呢?

撇開那些神乎其神的祥兆不談,朱元璋的出身普通得不能再普通了。他出生於安徽鳳陽一個叫孤莊村的小地方。往上數好幾輩都是貧農,到了朱元璋這一代更是窮得一乾二淨。

但是即便如此,朱家仍秉持著中國古代“越窮越生”的傳統。朱元璋同父同母的兄弟姐妹就有三個哥哥、兩個姐姐,再加上四個堂哥,朱元璋排行最小,前面的哥哥們已經把重一到重七都佔了,於是到了朱元璋這裡就叫“朱重八”。

當然,對於“朱重八”這個名字的來歷也是略有爭議。在中國古代。下層百姓是沒有正式名字的,只有上學了才會起學名,等做了官又會有官名。那麼據考證,那些上不了學,更做不了官的普通人,有的就會用行輩做稱呼,就如上文所說。

有的也會用父母年齡的數目之和做稱呼,既可以是直接相加之和,也可以是相乘之和。以咱們的朱重八為例,重八即兩個八,那如果按照父母年齡的數目之和做稱呼這個說法,朱重八出生的時候朱父朱母的年齡相加要麼直接是88歲,要麼是64歲。

不過對此也有人質疑,如果按照年齡之和88歲來算,作為母親的一方至少也是三十多歲甚至是四十歲,這樣的高齡產婦在古代並不常見。這裡且無論“朱重八”這個名字是怎麼來的,總之朱重八這個人,他已經來了,而且在不知不覺中改變著整個歷史的軌跡。

都說“皇帝愛長子,百姓愛小兒”,朱家也不例外。但是朱家太窮了,窮得根本養不起孩子,而朱元璋又自小多病,瘦得跟個麻桿一樣。母親陳氏心疼孩子,不想他再跟著自己過苦日子便“狠心”和丈夫商量把朱元璋送到寺廟去“避災”,一來是希望孩子能有個吃飯的地方,二來則希望寺廟裡的佛祖、菩薩能庇佑孩子。於是剛剛十歲的朱元璋就被送到了皇覺寺。

待了不到一年,因為在孤莊村實在是過不下去了,朱家決定遷到西鄉另謀出路,於是朱元璋就離開了寺廟。到了西鄉,父親給朱元璋找了個放牛的活,每天朱元璋的工作就是和幾個夥伴給地主劉德放牛。

劉德對待這些放牛的孩子態度極差,高興時會給點糧食,不高興了隨便找個理由就餓著他們。朱元璋十分討厭劉德,卻又沒法反抗,只能咬牙忍著。好在,略有安慰的是,一同放牛的還有自己的好朋友們,也就是後來明朝的開國大臣們湯和、徐達和周德興。

每天將牛趕到坡上吃草以後,幾個小夥伴就開始了最愛玩的遊戲,過家家。朱元璋向來是幾個人中鬼點子最多的,他不喜歡像其他的小孩玩些將軍打仗的遊戲,他最喜歡的是扮皇帝。也就是他戴個野草搓出來的“皇帝帽子”用木頭劈出幾塊板子當作大臣上朝用的笏板,然後一群小夥伴圍著他三跪九叩,幾個人玩得不亦樂乎。

所有人都沒想到的是,也許“一語成讖”這幾個人的未來也就真如過家家一般,稱帝的萬人朝拜,為臣的建功立業。

就這樣渾渾噩噩的生活中,朱元璋活到了17歲,這一年恰逢大旱最糟糕的是蝗災和瘟疫也接踵而至。不到半個月朱元璋的父母兄長先後染病,飢餓與病痛中,三哥去給別人當了上門女婿,整個朱家就只剩下了朱元璋和他的二哥。

既沒錢又沒地,朱元璋為了給親人安葬,便和二哥到處去哀求,只希望能有人幫幫自己。後來有個姓劉的鄰居實在看不下去了便讓朱元璋把他的親人葬在自己的劉家墓地裡。

“殯無棺槨,被體惡裳,浮掩三尺,奠何餚漿。”這是後來當了皇帝的朱元璋在寫皇陵碑時對這一段經歷的回憶。沒有人知道,作為皇帝的朱元璋在寫下這句話時心裡的想法,但是對於當時年僅十七的朱重八,這可是天大的打擊。

走投無路之下,二哥決定要往外走,為自己也為了弟弟拼一把。走前他告訴朱元璋“一定要好好活著,等我回來!”在不捨中朱元璋又送走了自己最後的親人。

獨自一人,朱元璋又想起當初自己曾經待過一陣子的皇覺寺,於是他決定回皇覺寺當和尚。只是在這亂世中,和尚又哪裡是那麼好當的?剛人寺廟的朱元璋,是整個寺廟的小行童,每天明面上的工作就是掃地、上香、撞鐘、洗衣……暗地裡他還得給師兄們端茶、倒水、捶背。所有的大事小情都壓在了朱元璋的身上。身體勞累也就算了,動不動還得挨頓罵。

大殿的蠟燭被老鼠咬壞了,朱元璋要被罵;寺院裡養的鵝死了一隻,朱元璋要被罵。人不在沉默中爆發,就在沉默中滅亡,朱元璋在這一天一天的逼壓下,不斷蓄力,只盼有一天能噴湧而出。可惜老天沒給他時間去爆發,因為沒過多久皇覺寺就“關門大吉”了。

皇覺寺早就陷入僧多粥少的困境之中隨著寺裡的人越來越多,無奈之下住持高彬法師只能決定“罷粥散僧”,讓寺廟裡的和尚們去各處雲遊化緣。於是僅做了50天和尚的朱元璋又無家可歸了。

渾身上下只有一瓶一缽的“貧僧”朱元璋決定往人多的地方走。走著走著他就從濠州一路到了合肥。然後折向西進入河南,到了固始、信陽又往北走到汝州陳州等地東經鹿邑、濠州,最後又回到了皇覺寺。

三年多名為雲遊,實則行乞的日子,讓朱元璋見多了人和事,他看到了元朝統治下的黑暗,看到了普通百姓的艱苦,更看到了那些所謂的貴族富人的殘酷。再次回到皇覺寺的朱元璋已經不再是以前那個“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的傻小子,而是一個志在千里的少年郎。

1351年,白蓮教首領韓山童、劉福通在安徽阜陽發動起義。次年,郭子興和孫德崖在濠州起義,朱元璋聽到訊息後內心十分激動,他也想參加起義,用自己的力量幹一把,但是苦於不知該如何毛遂自薦。

正當這時,幼時一起放牛的湯和給朱元璋來信在信中,湯和先是列舉了元朝統治的黑暗和殘暴,然後又盛情邀請朱元璋參加郭子興的義軍。收到信的朱元璋,剛開始十分興奮,終於等到了自己一展身手的機會了,但沒過多久朱元璋就冷靜了下來。

這起義可不像是以前的“過家家”,弄不好是要掉腦袋的,他開始害怕了。夜深人靜,朱元璋想起了二哥走前說的“一定要好好活著”,又想起了當年接連死去的父母和兄弟。他恨元朝,但並不代表他要把生命也搭在這恨上,如果一個人連命都沒了,其他東西又有什麼意義呢?猶豫中,朱元璋遲遲沒有給好友回信。

正當朱元璋在寺廟內糾結的時候,寺廟外早就亂成一團了。幾十起暴動在元朝統治的區域接連發生。數百萬人透過各種方法加入了起義軍,元朝統治岌岌可危。為了穩定統治,元朝政府在各地大肆捉拿起義軍。每個領導鎮壓起義軍的官兵們身上都有任務,那就是必須抓到一定人數的起義軍,否則就會受到處罰。可起義軍哪裡是那麼好抓的,為了交差,官兵就到處抓普通老百姓,抓到了隨便扣個名字就當起義軍給殺了。

這原本跟朱元璋沒什麼關係,但師兄卻告訴他有人要將他曾收到起義軍的信這件事告發給官府,這一下可把朱元璋逼上了梁山。去,有可能死不去,一定會死!朱元璋的內心開始動搖了,但他依舊拿不定主意。

他決定要去找好友周德興,讓他出個主意。周德興一聽,這種大事他哪裡好做主,於是他想了想說:“要不我給你算一卦吧!”朱元璋同意了,算卦結果是“卜逃卜守則不吉,將就兇而不妨”,朱元璋沒聽懂。周德興告訴他,上天不讓你留在原地,也不讓你逃!朱元璋一愣,這意思就是非得起義不可!

朱元璋一咬牙,起義就起義,老天都說了起義,那就起義,大不了一死。於是,當天朱元璋收拾東西就往濠州去了。這一去,咱們的明太祖朱元璋就正式掀開了歷史的帷幕,迎來了屬於老朱家的燦爛春天。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白某觀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