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朱元璋臨終前,留下4字遺言,有時歷史就是這麼匪夷所思

《明史》中稱讚朱允炆:“惠帝天資仁厚”。洪武31年,朱元璋駕崩,孫子朱允炆登基。朱元璋明明有26個兒子,在諸多的兒子中,不乏像燕王朱棣這樣能征善戰,勇冠三軍的英雄人物,但他既然要將皇位傳位給孫子朱允文。

古代歷來講究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朱元璋與馬皇后所生的第一個孩子,也就是太子朱標,應該順理成章成為大明朝的第二任皇帝。但遺憾的是,就在洪武24年,太子朱標突然染病去世。太子朱標已然去世,但是太子之位不能空著。在眾多兒孫中,朱元璋挑了資質一般的朱允炆做繼承人。

洪武31年,朱元璋重病纏身,臨死前他對女婿馬梅殷說了4字遺言,彷彿也預示了皇孫朱允炆的結局,歷史就是這樣讓人匪夷所思。

朱標死後,其父深受打擊,僅一夜之間就白了大半的頭髮。

但朱元璋畢竟是朱一國之君,他沒過多久便緩過神來,並開始處理朱標的善後事宜。

太子朱標死後,大明朝未來的皇位到底應該由誰來繼承,這也在朱元璋的處理範圍之內。由於此事事關重大,朱元璋並沒有立刻做下決定。

在這場繼承帝位的戲碼中,朱元璋曾試探性地向大臣們詢問,大臣們的意見很不統一。有支援秦王朱樉的,也有說立晉王朱棡的。

無論朱樉還是朱棡,比起朱棣的能力都差太遠了,但是朝中大臣沒有推薦立朱棣為太子的。

朱元璋雖然有26個兒子,所謂的嫡系,也就是跟馬皇后所生的孩子,一共只有3個,他們分別是長子朱標,二兒子朱樉以及三兒子朱棡。

明成祖朱棣,雖然膽識過人能征善戰,但其母公碽妃只是一個妃子,所以朱元璋一直都很瞧不上他。

朱元璋與馬皇后伉儷情深,他們的愛情經歷了戰爭歲月,歷經萬千的磨難,跨越過大風大浪,一直相濡以沫。愛屋及烏,朱元璋對他們的嫡子也比較心。在朱棣七歲時,朱元璋才想起來給他起個名字,這就是嫡庶之別。

儘管朱棣不太受朱元璋的喜歡,但他那兩個哥哥朱樉和朱棡也一樣不被朱元璋認可。朱樉和朱棡不被認可不是由於血統的原因,而是個人原因。

朱樉雖然也是馬皇后所生,但由於朱元璋早年過於關心朱標,從而對朱樉疏於管教。

據史書記載,朱樉在西安時常年騷擾百姓,欺凌百官,從而被朱元璋召回南京。

如果不是太子朱標勸他爹,朱樉早就被貶成了庶人。

老三朱棡,跟他哥哥朱樉比起來倒也有幾分才能,不過這人脾氣太暴躁,導致朱元璋也不怎麼看好。

如此一來,馬皇后所生三個兒子,朱標去世,朱樉和朱棡無能不被重視,太子之位很難抉擇。朱棣有能力繼承王位,但終不是馬皇后所生,朱元璋內心是十分介意的。

一番思考,最終朱元璋選定了太子人選,朱標之子朱允炆被封為繼承人。朱元璋在位時,為了確保自己對朝政的控制,將自己的兒子和孫子都分封做藩王。為了鎮壓叛亂和抵抗蒙古進犯,朱元璋還給了藩王軍權。其中朱棣帶兵最多,也多次鎮壓蒙古軍隊。

不僅如此,朱元璋還規定,他死之後,新皇帝登基的三年內,藩王不能帶兵進入朝廷。

不過在朝廷有難之時,各藩王可以在新皇帝的號召下鎮壓來犯,完成任務之後,必須再次返回封地,這樣的規定與“靖難之役”的發生有很大的關聯。

朱允炆即位後,擔心各地藩王叛亂,逐漸削弱藩王地勢力,除了拿掉軍權以外,俸祿也減少了。

燕王朱棣看到藩王們都開始被削,也預感到自己的好日子也快到頭了,就有了叛亂之心。

不過燕王的三個兒子還在朝廷做人質,他也不能輕舉妄動。

經過一番“裝瘋賣傻”後,三個兒子回到了朱棣身邊。

朱棣開始一邊等待時機,一邊著手準備與朱允炆的皇位之爭。朱元璋死後的第四年,朱棣就起兵入朝。朱棣手下計程車兵雖然不比朝廷的多,但他常年帶兵打仗經驗豐富,與朝廷的指揮不相上下。

朱棣在軍事能力方面已經十分成熟,這場戰爭無疑是燕王勝,歷史驗證了朱元璋臨死前的遺言“燕王危矣”。

在朱元璋生命的盡頭,他也察覺到了燕王的勢力,只因為女婿能夠盡心輔佐自己的孫子。朱棣帶著自己的隊伍,衝往南京,結果顯而易見。關於朱允炆的去向,說法不一。

有一說法是,朱棣抵京後,皇宮失火,朱允炆擔心朱棣上位之後折磨他,與其被折磨,不如自焚來得痛快。

還有一說法是,朱允炆趁亂從地道逃走,出家當了和尚。雖然此後他也想捲土重來,但看到朱棣把大明王朝打理得井井有條就放棄了這個念頭。此外還有傳言說,朱棣讓鄭和下西洋的目的,其實就是為了尋找朱允炆的下落。到目前為止,朱允炆的去向都沒有一個可靠的說法。

幾個兒子中,最像朱元璋的就是朱棣。朱元璋出生貧苦農家,朱棣也不是嫡系出身,父子兒子無論是帶兵還是治理國家都是一把好手,兩人也都是會向命運揮刀的猛人。朱元璋當上了明朝的開國皇帝,朱棣起兵開創了永樂盛世。

歷史往往就是這麼不可思議,一個小小的變化,也會改變發展的方向。

參考資料:

《明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