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歷史上的越王勾踐心機深嗎?有人說他不是個好人

導語:

在我們語文課文裡,都會提及到越王勾踐,他是春秋戰國時期人,直到今天的三千年歷史的長卷裡面,在歲月長河中,總會提到一個成語

“臥薪嚐膽

”然後形容忍耐一時,後可以成大事的句子就是

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再後來有人就喜歡給這句話寫成長句

“破釜沉舟,百萬秦川終屬楚;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自然而然的我們都知道說的是

項羽

勾踐

這位古代君王一直隱忍多年,無論在勇氣上,還是在智謀上,他都不會輸於項羽,但是他的名聲卻很差,幾乎算是一個小人啦,因為他

不仁不義

,當代史學家——易中天就在座中有談到

勾踐

這個人。我們很多人卻不知道勾踐背後還隱藏著很多如此

陰暗

的事情,和一些深刻的

處世道理

易中天

說話方式屬於幽默、一針見血的,他評價古代越王勾踐:

“越王勾踐這老小子心機深得很,而且歹毒,真不是個東西!”

很多人不理解一個忍辱負重的典型例子的人,可以說是

楷模

的人物為何易中天會如此評價呢?

范蠡

是勾踐很要好的朋友,經常在他身邊形影不離,在勾踐遇到困難危難之時,范蠡都會盡自己最大的努力去

幫助

他,可以說是真心相對,在危險來臨之際,他從來沒有想過,拋棄好朋友勾踐,這才能夠有了後來的越王勾踐。

當時的越王勾踐是聽范蠡和文種的謀劃的,他花重銀收買啦當時吳國在朝廷為官的一位權臣——

太宰嚭

,所以戰敗後依然可以

投降

保命,臣服於吳國之下。後來就把他當做

人質

,扣在吳國服侍

夫差

(春秋時期吳國的末代國君)

3年

。夫差之所以不殺死殺夫

仇人

,其根本原因是吳國連年戰爭,藉此機會停歇修養生息,也因為他認為勾踐沒有

翻盤

的機會,因為當時的越國,無論是經濟、物資還是軍備可以調動的都很少。

3年後,夫差放了勾踐,勾踐回到越國之後,勾踐臥薪嚐膽,開始躬耕田地和禮賢下士,用自己為表率,去不斷點燃越國人想報仇的想法,心中的怒火;他表面看重文種,封為大夫,另外把

范蠡

送到到吳國,和自己當年一樣作為人質,假裝屈於誤下,迷惑夫差。

後來利用收買的人員,使用各種手段,比如“

七術

”和

“美人計”

、“

離間計

”這些來把吳國的朝堂搞得亂七八糟,同時勾踐還下令,

男20歲

以前、

女15歲

以前都要結婚,不結婚自己的父母都要進

監獄

,結婚後沒有小孩的都要交婚後交很

高的賦稅

,就這樣,裡面以後,越國人數猛增,

兵源

有啦。

10年後

夫差

忙於中原的爭霸,對趙國失控,吳國的

人口

不斷減少、物資也不斷

凋敝

民怨

也四處沸騰。勾踐出兵攻入吳國,吳國很快滅亡。就在夫差絕望和怨悔中自殺的時候,

雅魚王后是勾踐的夫人,陪著勾踐一同在吳國3年為奴,他們住在

闔閭墓旁

守墳、餵馬、除糞

和聽夫差各種活,比如夫差如果想騎馬,勾踐就要匍匐在地讓夫差能夠輕鬆踩著自己的身子一腳上馬,再比如夫差晚上如果睡不著,

雅魚王后

就要把自己的身子洗乾淨了,進宮侍寢,甚至陪完夫差睡覺還得給其他國架的使臣侍寢,一國的王后就這樣宛若名妓……

勾踐被戴了這麼多

綠帽子

,心中的刺有很多,怎麼也拔不掉,於是,雅魚王后理所當然的

“自殺”

死了。

就在雅魚王后死後,范蠡卻看清楚了勾踐的本性是什麼樣的!勸說好友

文種

自和自己隱形埋名一起

離開

趙國,遠離勾踐,可文種不信勾踐會對自己這樣的人,越國得勝的第二功臣“

七術”

之策,就是大夫文種提出來的。他沒有聽從取范蠡好朋友的建議,急流下快速的勇退,反而他誤認為勾踐其實被逼無奈,骨子裡是

厚道仁義

的,可以是明君,結果勾踐連一點的舊情都給留,隨便給他安上一個叫做

“心中有怨恨,然後去作亂”

的罪名,用劍逼文種自殺,當時的連眼睛都不曾微微眨一下。就這樣,越王勾踐把功臣全都殺啦,自己獨自佔領越國的

權利

,安享榮華。文種被勾踐同別人一起

殺害

了。而范蠡是

唯一

一個逃出去有個好結果的人,後來還成為了一個有錢的商人。

第一點

如果不能看出勾踐的人性,那麼

第二點

就是足以看出來的

故事發生在

公元前496

,吳越兩軍交戰,越國處於弱勢,勾踐想奇招,他命令前面一排排士兵們都自己揮劍

自刎

,以此證明趙軍已經投降,來迷惑吳國敵軍,沒想到趙國打贏了吳國。

士兵沒戰死,卻是死在了自盡,還是自己的手裡,這簡直就是對士兵生命的最大侮辱,可是他們為什麼會聽勾踐的話,沒有違背呢,

言聽計從,是因為勾踐

抓住

他們的家人,要挾他們必須這麼做不然會把他們家人通通的殺掉,這樣

卑鄙

君王,怎麼會不引起人們的

痛罵

呢?

還有

第三點

,是可以看出勾踐是個什麼樣的人的,

《吳越春秋》

有記載,那時夫差已經死了好多年,吳國和越國之間的關係也慢慢緩和,後來又重歸於好。那時候越國發生了一次很嚴重的饑荒,這時候吳國的國君

毫不猶豫

地就把自己國家的

種子

借給勾踐,越國也因此度過了這次自然災難。

後來吳國也同樣發生了自然災難,吳王向越王勾踐有同樣的求助時,勾踐打心裡不想借給他們的,但是又不好得不借,於是思來想去,換不猶豫的使了個

壞心眼

。勾踐把種子全部

煮熟

再借給吳國,後來吳國的種子怎麼也長不出糧食,百姓沒飯吃,勾踐還藉口說,是兩個國家的土地裡面的養分,土壤結構不同。勾踐其實是想

報自己的心頭之恨

百姓死活

和他無關緊要,一個人的人性在勾踐身上完全找不到。

這也著名歷史學家——易中天評價勾踐,不是個東西的三個最主要原因,回顧勾踐的一生命運,從高高的君王在上再到底層的奴人,再到高高在龍椅上,如此的大起大落,大喜大悲,戲劇性的人生,勾踐的狠心大概也是從此而來的吧!這也是那句

“高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敵國破,謀臣亡”

典故的由來,而古往今來歷史,也證明了無數次的暴君的

假仁慈

,帝王都需要功蓋於自己的臣子,他們大度就是偽像,無情才是是帝王的人生遇到的常態,他們早已習慣自己身上的痛苦事情,加倍到自己身邊的

親臣

,這也是不管和帝王關係有多麼的好,都要在其自己功勞大的時候選擇快速

隱退

,這是自保,有句話說的好,

伴君如伴虎

,一起打天下容易,一起守天下難!

結語

:這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那些幫助勾踐打天下的大臣,是他們親眼目睹過勾踐那些

不堪經歷

的過去,是他不想回憶屈辱的見證者,他心裡覺他的

功臣

和自己身邊的

左膀右臂

和他一樣,表面兄弟,背後是

不服

的,甚至還可能看不起他,每天其實都提防著他們,怕他們到處散播自己不堪的過去,在他的眼裡,這些人就是他的仇人,他們有一天活著,自己的臉上心裡都不可能有

榮耀感

,甚至

汙點

永遠洗刷不掉,所以他做了一些事情他自認為很

明智

。所以勾踐的行為不是我們應該佩服的,但是他有種

不屈服

的信念可以學習。

【作者】沙牧文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