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星雲大師的點撥:欲成大事,先除“心賊”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千面修行者

千面略懂居士

阿彌陀佛704

作為《陽明心學》的創始人,王明陽先生於正德十二年間,奉旨討伐竊賊,屢建戰功,也因此贏得民眾歡呼,官吏稱讚。

但是他並沒有因此沉醉於眼前的功勳利好,反而時時刻刻提醒自己和部下,甚至立下了“非有詔而不得作樂”的軍中鐵律。

當朝宰相聽聞王陽明的所作所為之後甚是不解,於是便問王陽明,為何凱旋歸來,卻不居功自利。對此王陽明卻只是淡淡回覆道:“破山中賊易,破心中賊難。”

王陽明認為山中之賊可以依靠武力來解決,而心中的慾望歹念卻難以戰勝,若沉迷於紙醉金迷而不得解脫,戰勝不了內心的邪念,那麼縱使當下獲利,那也註定是不得長久的。

最終在王陽明的正確領導下,反動的賊寇很快就被一掃而空,而有關於王陽明的故事也在民間廣為流傳,為後人歌頌稱道,流芳千古。

那麼陽明先生所言的“心賊”究竟是何物呢?很簡單,其實就是指人心中的慾望雜念。

一個人內心的慾望雜念,即誘惑、迷失、自私、錯誤、痛苦、無知、矯狂、迷惑、猶豫、慾望都隸屬於心賊範疇,它們是阻礙人發展精進的病源,它們的存在會給人帶來不容忽視的負面影響。

故而,陽明心學一再強調,人一定要時時刻刻與心賊戰鬥,需要用一生的時間去昇華,去降伏它們,以達到心無瑕疵,心中無賊的境界。

其實不僅是陽明先生看到了心賊的危害性,過去佛門高僧星雲大師也曾在自己的講座上闡述過心賊的危害。

星雲法師就認為,一個人想要成大事,也必須得先除心賊,再盡人事,心賊不除,則一切努力修行自當徒勞無功。

對此法師告誡道,欲成大事,先除心賊,想要勝券在握,參透這三句話。今日我便藉此機會給大家分享一下法師的心得,希望有值得大家參考借鑑的地方。

01

以自我為中心的人,將困於人生最大的陷阱

星雲大師為了闡述這句話,分享了這樣一則佛學故事:

相傳有一位佛弟子修行數十年,在漫長的修行過程中,他涉獵了無數的佛法佛經,自認為自己在修佛的造詣上已經做到極致,可奈何始終修不成正果。

對此他百思不得其解,於是痛苦難耐之下,便向佛祖詢問,為何自己修行如此刻苦,卻依舊難塑佛身。

佛祖面對質問不作聲響,只是撿起一顆普通石頭,將其扔向亂石堆,並讓佛弟子找回剛剛扔出去的石頭,告知他答案就在其中。

然而奇怪的是,不管佛弟子怎麼翻遍石堆,卻始終找不到佛祖扔的石頭。

佛祖見狀,接著說道:“石頭本身並無特別之處,它和其他石頭一樣,自然也就不會脫穎而出,你又從何尋得。

星雲大師分析說:就如同你之於諸多佛弟子一般,雖然修行許久,但自身卻無異於常人之處。而你總是

以自我為中心,執著於更高的道行,忽略了修行循序漸進的重要性,自然也就難成正果了

所謂世事緣起緣滅,若是無緣,自難相見,若是緣分到了,那麼即便你不去刻意強求,佛緣自會出現在你眼前。”

星雲法師也表示,

人一生中最致命的缺陷,便是沒有自知之明

,過高看待自己,迫使自己陷入“以自我為中心”的“我執”狀態,實乃“心賊”之首。

現實中,當一個人逐漸變得自我、自私時,就會對世俗之物,即美貌、名聲、金錢、愛情等各方面有一念的執著。

這些執念會間接誘發出我們體內隱藏的虛榮心、攀比心、自卑心、嫉妒心等等,從而導致貪執、偏執、嗔怒等。

又因為不自控而演變成行為上的錯亂,使自己陷入盲目無知的險境中,從而造成很多原本可以規避的矛盾煩惱。

再反觀那些內心豁達,敢於接受負面事物的人,他們就不會受這些煩惱困擾。能夠做到從容淡定,可以看到別人的缺點,卻不會一味責備,懂得反躬自省。

這樣的人,才會更加自然地融入到別人的圈子中去,註定是有一番成就作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