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三國演義解讀:三國演義為何要設計張飛殺關羽的情節

大家好,我們今天給大家講《三國演義》裡面和關羽有關的故事。什麼故事呢?斬蔡陽,或者說斬蔡陽兄弟和好。這個故事有意思在什麼地方呢?就是張飛一上來就要殺關羽,要拼個你死我活。那這到底是怎麼回事呢?

關羽過五關斬六將之後好不容易衝出了曹操所控制的地盤,更開心的是他不僅得知了劉備在什麼地方,而且也得知了張飛在什麼地方,他就先去找到了張飛,當然帶著他的兩位嫂嫂和一干人等。張飛所在的地方名字叫做古城。

到城外後,關羽就先派孫乾去給張飛報信說,嫂嫂來了你趕快出城迎接。張飛一聽,立馬臉色就黑了下來,二話不說,穿上自己的戰甲,拿上自己的丈八蛇矛,騎上自己的駿馬,怒氣衝衝地衝出城,把報信的孫乾嚇了一跳,但是他又知道張飛脾氣比較暴躁,也沒敢勸他,也沒敢問具體什麼情況,趕緊隨著張飛出城了。關於一看,唉呀,果然是自己的三弟張飛啊,長得還是那麼黑呀!呵呵!於是就很開心趕快騎著馬過去,正想和張飛來個擁抱呢,卻突然看見張飛一矛刺了過來,把關羽給嚇了一大跳,趕快就閃過,說,三弟你瘋了嗎?你忘了桃園結義了嗎?張飛說,哼,你是誰的二哥?你是個無義之人。我知道你投資了曹操,曹操給你加官進爵,你現在肯定被他收買了,是不是過來要騙我,然後把我給殺掉!

關羽解釋說,三弟你怎麼可以這樣誤會我呢?我當年投降曹操那是逼不得已,不信你去問問嫂嫂去!兩位嫂子趕快替關羽說話,但是張飛根本就不聽,一門心思認定關羽既騙了兩位嫂嫂,同時還認定關羽把他騙出來要殺他。關羽很無奈,就一聲長嘆說,三弟你如此誤會我,你想想,我如果要是真的來騙你殺你,我怎麼會孤身一人呢?我應該帶部隊過來呀!嗨,這個話音剛落,張飛就指著遠處說,瞧瞧,那不是你帶來的部隊嗎?這一說關羽心中也大吃一驚,順著張飛指的方向看過去,果然是塵土飛揚,部隊過來了。關羽心裡就很納悶這是什麼部隊呢?突然腦子裡想到一個計策,說,三弟你要是不相信我真的是無辜的,那麼我把這個來的將軍斬殺掉,以表明我的真心。張飛聽後說,好,不過我給你一個限制:我要你在三通鼓罷就要把他殺掉。——我們知道古代打仗都是要擂鼓助威的,關羽答應了。

他就騎上自己的赤兔馬拿上自己的青龍偃月刀,衝著來的部隊過去了。這來的部隊到底是誰呢?就是蔡陽所率領的部隊。那這個蔡陽為什麼要追關羽呢?這跟關羽過五關斬六將的第五個關卡有關係。這一關的守將秦琪是蔡陽的外甥,結果被關羽殺掉了,蔡陽要替自己的外甥報仇,恰好路過古城碰上關羽了。關羽就迎上去跟蔡陽二話不說,見面就打,張飛親自擂鼓,一通鼓還沒有敲完,蔡陽被關羽咔一刀把頭給斬掉了,同時關羽又捉了蔡陽手下的一個小卒,問清楚小卒蔡陽追殺自己具體是什麼原因,於是小卒把具體情況說了一下,關羽把他帶到張飛那裡,把這個情況一五一十地給張飛說了,張飛才明白原來自己是真的冤枉二哥了。

所以說等於蔡陽用自己的人頭為關羽和張飛兄弟盡釋前嫌和好做了貢獻。開個玩笑。這就是我們今天給大家講的斬蔡陽的故事。

張飛一上來就要殺關羽,《三國演義》為何要這樣的情節設計呢?不是桃園結義的時候三人同生共死的嗎?這豈不是張飛違背了當初的誓言嗎?其實,作者這樣的設計才真是了不起,精緻之極,讓人佩服得不得了。此話怎講呢?

其一,張飛要殺關羽恰恰突出了張飛極其看重桃園結義的誓言,對其是刻骨銘心的。他之所以要殺關羽,是因為他認為關羽違背了誓言,投降了曹操,是一個無義之人,原文的話說“忠臣寧死而不辱。大丈夫豈有事二主之理”,玷汙了他們的誓言他們的宗旨,故而要殺之而後快。這說明張飛的心志極其光明磊落,極其始終如一,按我們今天的話說,叫不忘初心。因此,張飛是真君子,大丈夫,對道義的遵守可以說是矢志不渝的。這樣的情節設計進一步弘揚了劉關張的桃園結義,進一步讚頌了他們的結義誓言、人生宗旨,是極其高妙的設計。

其二,這樣的設計雖然突出了張飛的莽撞,性如烈火,但同時也點出張飛並非一個頭腦簡單之輩。二者看似是矛盾的,莽撞又怎麼頭腦不簡單了呢?因為關羽畢竟投降了曹操,而且為曹操立下了汗馬功勞,而且曹操對待關羽與眾不同的好,這些張飛肯定是知道的。這時候的張飛是什麼角色呢?是佔據古城的一個最高長官,他不僅是關羽的三弟,他還要為手下的幾千人馬負責的。關羽這時候突然來到古城,再加上張飛深知關羽是個知恩圖報的人,曹操對他那麼好,難保關羽不會未來報恩變節做出非常之事,所以,張飛對關羽保持戒心也是正確的,可以看出張飛是一個識大體的人,不因無法確定的弟兄情義而忽視古城的幾千人馬的安危、前途。

其三,這樣的設計屬於一種典型的誤會模式,更符合情理上的邏輯,藝術上的真實。照一般的作者,既然劉關張肝膽相照,那麼就會設計讓他們之間的情義針扎不進水潑不進,三人好的穿一條褲子,完全沒有任何嫌隙、猜疑。殊不知這樣的設計恰恰是拙劣的二流的設計,不符合情理上的邏輯、藝術上的真實。尤其是劉關張三人的性格本就多元,劉備深沉,關羽儒雅,張飛莽撞,設計一些誤會既能凸顯角色的特點,同時也更能加深劉關張的情義——這也正是作者的用心所在。所以,這才是極其高妙的寫作手法啊。這種誤會模式的設計在《西遊記》裡又得到了發展。三打白骨精、真假美猴王,唐僧兩次趕走孫悟空,這不正是典型的誤會模式嗎?所以這也可以看出《西遊記》對《三國演義》一書的借鑑吧。

最後,這樣的設計其實不也正好說明了關羽降漢不降曹是站不住腳的嗎?所以這也的確可以再次說明《三國演義》在藝術手法上不夠完美,某些情節上還有瑕疵。本來是為了美化關羽的投降,卻藉著張飛刺向關羽的丈八蛇矛把之前的粉飾之辭戳個窟窿,這大概是作者沒有料到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