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李定國死後,西南最後的抗清大旗誰在扛?為何能堅持四十年之久?

清康熙元年、南明永曆十六年(公元1662年)六月,明延平郡王鄭(朱)成功去世,此前,鄭氏軍事集團已基本放棄大陸,將最後的抗清基地轉移至臺灣。

同年同月,明晉王李定國去世,臨死前對兒子說:

“寧死荒外,勿降也!”(其子李嗣興後降清,為寧夏總兵)

,殘部退往緬甸。

在鄭成功和李定國去世的二十多天前,南明永曆皇帝朱由榔及其子朱慈煊被吳三桂殺害,南明到此滅亡。

清康熙三年(公元1664年),明臨國公李來亨殘部被清軍包圍在茅麓山,突圍無望,李來亨攜全家自焚殉國,夔東十三家徹底覆滅。

公認的幾股南明反清勢力在大陸的存在似乎到此終止,史家也都如此認為,如計六奇所著的

《明季南略》

的記載就終止於康熙四年。

此後,除了臺灣鄭氏依舊高舉明朝大旗,直至康熙二十二年(公元1693年)被清朝消滅,似乎再無任何在明面上擁明的反清武裝勢力。

但在當時雲南邊境地區的瀾滄勐朗壩,還有一支公開打著明朝旗號,並建立了政權的反清勢力,本文就結合一些目前公開的資料,對這個政權做個簡單的敘述。

明晉王李定國死後,其部下中有一部分跟隨將領吳三省退到

瀾滄勐朗壩(今雲南瀾滄縣,吳三省在此為李定國建有衣冠冢)

在李定國死前,發現復明無望的吳三省其實有過降清的想法,因得知降清後的同袍們在投降後日子過得很苦,所以絕了投降的心思。

吳三省在李定國死後,堅持高舉反清復明的大旗,和李定國的兒子李嗣興分道揚鑣,帶著一部分不願意降清計程車兵退往勐朗壩。

在勐朗壩,吳三省聯合了一部分心向明朝的土司勢力,和他們組成了軍事同盟,並擁戴明朝宗室硃紅珍為大明王,吳三省自任大將軍兼兵部尚書,改勐朗壩為興郎城,改年號為洪興。

硃紅珍,原名朱璟淳,據說是明太祖朱元璋第十九子韓王朱松的後裔,韓王一系最早封藩在遼東,永樂年間改封到陝西平涼,然後一直延續到明末。

如果硃紅珍的身份屬實,能在兵荒馬亂中,從平涼逃到清(明)、緬邊境,還是相當不容易的。

不論硃紅珍身份的真假,吳三省以李定國殘部為基礎建立的這個政權,算是有了一定的名義,

為方便稱呼,本文暫稱這個政權為殘明

(據說,東南半島各國曆史學家習慣稱其為興郎政權)

殘明政權不見於史書,因為實在是太弱小,李定國所部在磨盤山戰役後,也只剩下幾千兵馬,一部分還跟著李嗣興降了清朝,吳三省能帶走的兵馬自然更少,少到鎮守雲貴的吳三桂可以視而不見。

當然,殘明政權能繼續存在,也跟他們所處的地理位置有關,在當時,勐朗壩算是兩不管地帶,沒有流官治理,當地的土司既可以嚮明或清稱臣,也可以向緬甸稱臣。

這種比較麻煩的地區,只要不是有絕對的威脅,吳三桂也好,清朝也好,估計都懶得管。

所以,吳三省和硃紅珍雖然打出了大明的旗號,卻一直沒有被吳三桂征討,得以在當地修生養息。

殘明洪興七年(清康熙七年,公元1668年),修生養息了七年時間,並積蓄了一定力量的殘明,由吳三省率軍兩萬,誓師北伐。

吳三省一路高歌猛進,打到距離昆明七百里的來巴山時,被清軍包圍,苦戰後大敗而回。

隨後,吳三桂出兵征討興郎城,因地形不屬失利,雙方暫時結束了戰爭狀態,殘明又有了休養的時間。

殘明洪興十三年(清康熙十三年,公元1674年),因此前一年爆發了

“三藩之亂”

,殘明政權試圖抓住中原亂戰的機會,再次由吳三省率部北伐。

但這次殘明的北伐,沒有機會參與到

“三藩之亂”

中去搞風搞雨,出兵沒多久,在雲南境內,就被當地土司圍剿,吳三省不幸陣亡,殘明軍隊撤回興朗城。

當地土司圍剿殘明軍隊,並不是為了幫助清朝,而是敵視殘明在當地的主要盟友、土司那喜烈,那喜烈的家族深度參與到了殘明的政權當中。

此次北伐失敗後,殘明政權中的大權被那喜烈家族掌握,加上原李定國部的將領、官員陸續亡故,再無反清復明的基礎,內鬥成為該政權內部的主流。

殘明政權歷經二代四朝

(獻宗硃紅珍、敬宗朱進瑜、靈宗朱進珏、末代明王朱進琪)

後,至殘明信德七年(朱進琪靈在位時的年號,康熙三十三年,公元1694年),因掌權的那氏家族殺掉了清朝派來勸降的使者,激怒了清朝,殘明政權進入了倒計時。

信德八年(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清朝出兵攻打殘明,殘明軍民在明王朱進琪的率領下,雖然多次擊退清軍,但最終於信德十一年(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因那氏家族降清,興郎城被攻破。

此後,逃出興郎城的朱進琪之子朱培鑑在緬甸、寮國、清朝的邊境地區繼續堅持抗清,大約在清康熙四十年(公元1701年)時,死於緬甸人之手,也有一種說法是,他沒有被殺,而是隱藏起來等待時機,逐漸銷聲匿跡。

從殘明洪興元年(康熙元年,公元1662年)算起,這支堅持抗清的小政權存在時間長達四十年之久,比在臺灣的鄭氏軍事集團還多堅持了十幾年。

殘明政權能存在這麼長時間,不是因為其實力強橫,而是因為弱小,只能給清朝帶去點小麻煩,卻不是大患,所以,直到康熙平三藩,收臺灣,平準格爾等重要戰略完成之後,才有空盯上殘明。

不管怎麼樣,殘明政權能在區區一座小城的輻射範圍之內,堅持抗清這麼久,還是值得尊敬的。

清朝的崛起連李定國、鄭成功、夔東十三家都阻止不了,何況李定國所屬的一支殘部?怪只怪當時的多個抗清勢力不夠團結,沒有一個強力的、能統合所有勢力的核心領導人。

備註:本文所講述和整理的關於吳三省建立的這個政權的內容來源於網路,沒有具體的史料來源。該政權的稱呼(興郎政權)據說也是來自於東南半島各國(越南、寮國、泰國、緬甸)史學家的說法,清朝的史書和文人的相關筆記少有記載,其相關歷史需要更多的史料來證明,真偽待定,如讀者有相關資料,可在評論區留言探討。

想了解更多精彩內容,快來關注

孤寡老人講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