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無法直視在魯迅先生那個時代,他的評價,讓我們無法抬起頭來

無法直視在魯迅先生那個時代,他的評價,讓我們無法抬起頭來

1917年(民國六年)初,錢玄同在給《新青年》撰稿的時候,時常勸說周氏兄弟也加入其中。周作人很快有了稿子交來,周樹人卻遲遲沒有動手,同年8月張勳復辟失敗後。錢玄同找到了周樹人,再一次建議他可以做點文章,周樹人卻說:假如一間鐵屋子,是絕無窗戶而萬難破毀的,裡面有許多熟睡的人們。

現在你大叫起來,驚起了較為清醒的幾個人,使這不幸的少數者來受無可挽救的臨終的苦楚。你倒以為對得起他們麼?錢玄同立即說:然而幾個人既然起來,你不能說絕沒有毀壞這鐵屋的希望。正是這段對話,使他走出隱默,才有了後來中國文學史上的魯迅。在那之後不久,他便寫出了震耳發聵的抨擊舊禮教的白話文小說《狂人日記》,從此一發不可收拾。

他以他手中的筆,諷刺中國封建禮教和中國人的陋俗,以書中人物形象來影射人性的劣根性。始終在批判,順次翻開魯迅生前出版的14本雜文集,就可以看到一部不停息地批判、論戰、反擊……的思想文化鬥爭的編年史。他以尖銳的語調喚醒人們心中沉睡的靈魂,以深沉的目光審視他們麻木的心靈,對依然沉睡著的人憤怒哀悼。

無論是以前還是現在,魯迅的著作都是一個警示的故事,他的批判一直都很準確。以至於我們最後在他的評論中,越來越抬不起頭,可其實這是有必要的鞭策。魯迅的批判,來自於他對當時社會的總結,是他所親眼看到的絕望。魯迅所說的鐵屋子,其實就是當時的中國,那一代人所經受的痛苦是難以想象的。

曾在世界東方雄踞了五千多年的華夏文明,一朝降到了歷史的最低潮,面臨三千年未有之大變局。自鴉片戰爭以來,面對列強的巨大壓力,國人始終處在“救亡圖存”的風雲中。民族自信心也低落到前所未有的程度,中國的貧弱、腐敗,外加西方的殖民、侵略。使中國人開始不斷反思國家落後的根本原因,經過數十年的中西文化對比,以及國內不斷爆發的事件後。

一些國人得出一種結論:中國之所以落後、腐敗,是因為舊的傳統文化在作祟。因此要想拯救中國,就必須掃除舊文化,由此有了魯迅的批判有了新文化運動。雖然說因為太著急一度做出全盤否定的結論,具有片面性,也沒將文化運動與工農運動結合。但魯迅以及他們讓我們抬不起頭的評價,只是希望國人能覺醒,它帶來的進步意義也非常多。

比如說在文化氛圍上,打破了封建舊文化的統治地位,以改良過的歐美新文化代替了酒舊文化。進一步啟迪了民智,溝通了東西方文化交流,使中國對西方的理解更加深入一個層次。思想上,進一步打擊了封建專制思想,傳播了民主、只有精神。政治上,培養了一大批關心國事、圖存圖強的現代人才,這一次的思想解放運動無疑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這就是魯迅以及他的批判想要的結果,他所開創的雜文問題富有現代性、自由行、批判性和戰鬥性,是後世作家最常使用的“批判武器”。或許話沒那麼好聽,甚至顯得刺耳,可這是飽經痛苦錘鍊出來的精粹。其帶來的效果、鞭策作用難以取代,也是後世之作家難以寫出的,因為它本就是親身經歷而成。

孟子曾有句話說:生於憂患死於安樂,又有成語說居安思危。這便是魯迅作品的意義所在,從前的魯迅作品起到的是促進覺醒的作用,到了如今是鞭策的作用。假若說有一天失去了魯迅,那是很悲哀的,他不應該被誤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