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朱棣為何征討越南?屢屢被挑戰底線,朱棣:罪惡滔天,不亡何待

明朝永樂時期,明成祖下詔出兵安南,即今天的越南北部,那麼明成祖朱棣為什麼要打這一仗呢?

01 朱元璋對安南政策

安南的南面是占城,即今天的越南南部,因此安南夾在大明和占城之間。從秦朝時起,安南就是我國領地,五代十國時吳權割據安南,元朝時重新收歸我國版圖,到了元末時,安南又鬧獨立。

古代時,皇帝最看重的是主權,只要周邊小國奉天朝為宗主國,似乎獨立也沒什麼大不了的。

明朝時,安南和占城是明朝的藩屬國,是在以明朝為中心的朝貢體系內。

早在洪武元年,朱元璋就派人前往安南督促其朝貢,承認大明的宗主國地位。次年,安南派人去朝貢,是明朝建立後第一批去朝貢的,自然受到朱元璋的高度重視,還賜了“文獻之邦”四字。

朱元璋

可是安南卻很強勢,總是想方設法擴張領土,開始和明朝邊境界線有爭議,朱元璋查明安南誆大明領地,便命令廣西拒絕安南納貢。

明朝的絕貢威脅起了一定的效果,之後多年裡,安南還是進貢,而且進貢的物品更貴重了。

但是到了相國黎季犛掌握實權後,對明朝的態度開始漸漸強硬。

在洪武二十九年,安南竟然向北200多里,攻佔了大明廣西五縣。朱元璋一看很惱怒,一個小國竟然敢犯我大明,吃了雄心豹子膽?朱元璋立刻命令安南國王陳日焜把領土趕快還回來。

朱元璋的命令是發出去了,可是安南一點回響都沒有,談判也陷入僵局,安南黎季犛擔心明朝有軍事行動,上書明朝禮部狡辯,絲毫沒有歸還的意思,朱元璋採取了容忍的態度。

此時安南國王陳日焜年幼,相國黎季犛輔政,把持朝政,陳日焜成了一個傀儡國王。黎季犛想擺脫明朝朝貢體制,樹立安南的民族特點,並走上了對外擴張的道路。

朱元璋為什麼容忍安南呢?

因為他擔心北方的蒙古勢力會捲土重來,只要南方各國不挑事,就不會發生戰爭,所以安南儘管一直生事,對明朝表現出不恭敬,朱元璋也會忍耐,對安南最嚴重的懲罰也就是斷交絕貢,甚至後期還將安南劃為15個不徵之國,並定為明朝的對外政策。

列入《皇明祖訓》中的不徵之國

對於朱元璋的寬容,黎季犛竟然得寸進尺,更加肆意妄為。

安南北面是強大的明朝,西面是高山密林,東面是大海,所以只能南下侵佔占城。洪武時期早年,朱元璋派人調節安南和占城的關係,兩國之間由於各種複雜的矛盾常常打來打去,紛爭不斷。

占城國遺址,婆那加佔婆塔

洪武末年,安南發生叛亂,黎季犛逼陳日焜禪位給年僅三歲的兒子,自己輔政,把持朝政。

02 安南惹惱朱棣

建文二年,國相竟然把國王陳日焜給殺了,並把陳氏家族幾乎全部誅盡,自己做了國王,並改姓胡,史稱“胡朝”,陳朝滅亡。

半年不到,黎季犛將王位讓給了次子黎漢蒼,實際上仍掌握實權。傳位給次子是為了方便嚮明朝討封,因為黎漢蒼的母親是陳氏家族的一位公主。

後來黎氏父子派使者到大明討封,謊稱陳氏後繼無人,朱棣雖有懷疑,但還是睜隻眼閉隻眼算了。

可是不久,大明和安南在廣西邊境一帶又出現糾紛,不安分的安南繼續侵佔土地,甚至後來將野心擴充套件到雲南。

在朱棣發動靖難之役前後時期,安南開始欺負南面的小國占城,掠奪財富,而占城也打不過安南,就想起宗主國大明來了。

永樂二年占城國派使者來到南京告狀,明成祖朱棣問罪安南,告誡要安分守己,則可以過往不究。

安南領土夾在大明和占城之間,如果兩線作戰可沒這個實力,新國王黎漢蒼心裡有些打鼓,就回復明成祖不打占城了。

明成祖朱棣

實際上安南並沒有收手,而是肆無忌憚地繼續攻打占城,想吞併安南,而且還不讓占城把被打的事告訴大明。

結果占城一轉身就跑到大明哭訴:安南不僅搶錢財,連朝貢時大明的賞賜之物也搶了,還讓我們歸順他們,歸順他還不如歸順大明,請大明將我們納入大明版圖,派官員來治理。

明成祖一聽就火了,立刻派人去嚴重警告安南立刻收手,並把侵佔的土地還回來。

永樂二年,安南國王陳氏族裡唯一的倖存者陳天平,歷盡千辛萬苦逃到大明,朱棣才搞清楚黎氏父子謀逆之事。

關於陳天平的真實身份,仍有爭議,有史料稱他是冒充的,是陳氏家族的一位家臣,流亡到寮國,因為複雜的利益關係,得到寮國的支援。

古代帝王最討厭謀權篡位的事,朱棣真的動怒了,派使者去安南:

“爾為陪臣,屢行篡弒,奪而有之,罪惡滔天,不亡何待!”

黎氏父子知道理虧,但仍然繼續狡辯說,以為陳氏無後才稱王的,既然陳氏有後,那就請他回國復位好了。

黎季犛像

甘願讓位,估計連黎氏父子自己也不相信,朱棣就更不可能相信了。於是黎氏父子表現的態度非常誠懇,還對天起誓,朱棣心想一個小國能有多大膽,就再信他一次吧。

古代人講究先禮而後兵,先勸諭對方,實在不行再打仗,如果能和平解決地區問題,對大家都有好處,畢竟打仗也是要花很多錢的。

朱棣使用帝王之術,先給黎漢蒼畫上大餅,許諾給上公官位,封大郡,並傳給子孫。

接著明成祖朱棣派高階將領統兵五千,護送陳天平回國,但是朱棣心裡還是有些不太放心,畢竟黎氏一而再再而三的違背諾言,就交代下屬見機行事,不可大意。

明軍護送陳天平進入安南時,沿途受到老百姓的熱烈歡迎,所到之處都有官員恭候,好吃好喝的招待,看上去黎氏安排挺周到。

但是一位將領覺得有點不對勁,因為國王自己怎麼不來迎接,按照禮儀國王應親自來迎接。安南的陪臣敷衍說國王近日身體不大好,明軍將領就沒再多想,繼續護送陳天平按原計劃路線走。

等到他們到了一處茂密的樹林深處,恰逢下大雨,道路也不好走。這時安南的十萬伏兵從天而降,劫殺了陳天平,打敗了明軍。

其實黎季犛篡位成功後,就一直在做兩手準備,一邊積極爭取明朝冊封,一邊暗自備戰。篡位之事被陳天平揭露後,大明態度日漸強硬,他知道大明早晚會出兵。

唐鹹通元年(860年)安南都護府全圖

一再被黎氏父子矇騙,這不是肆無忌憚地挑戰大明王朝的底線嘛,一個藩屬國竟然如此膽大,宗主國再不出兵,臉面何在?以後還怎麼在其他藩屬國面前立威,朝貢體制怎麼維持,國家安全怎麼保障?

03 討伐安南

明成祖別無選擇,只能下令討伐安南黎漢蒼。朱棣一再叮囑將士紀律要嚴明,不能侵擾百姓。

進攻前,將領發給安南的檄文是討伐黎氏父子,有重立陳氏的意思,得到了安南百姓的擁護,安南的守軍也沒有戰意。

討伐之時,下西洋的鄭和已率先抵達占城並與其結盟,與北面的明軍南北夾擊,安南能不敗嗎?

據《明實錄》記載,一年後大明頒發給占城國的詔書,寫的是占城助兵討安南有功。

儘管黎季犛父子做了長期的作戰準備,但是安南軍的脆弱令人難以相信,僅七個多月就被大明徵服。歷史上各朝進攻安南大多情況都是無功而返,很少凱旋。

古安南武士浮雕

越南史家黃高啟說:黎氏父子的失敗在於失掉民心。

黎氏父子為了完成“得百萬兵以敵北寇”的願望,進行戶籍登記,規定十五歲以上、六十歲以下的百姓必須服役,心存怨憤的百姓越來越多。此外,黎氏父子謀權篡位以及實施的一系列政策,引起安南內部的強烈不滿和反對。

因此征討安南之役,明軍大獲全勝。

永樂五年,明軍抓到了安南黎氏政權首領。安南耆老千一百二十餘人上言說,陳氏被黎賊殺盡,沒有繼承人。安南本來就是中國領地,請求重新納為明朝管轄領地,派人來治理。於是順理成章的,大明重新收復安南,直接統治了今天的越南北部。

收復安南,是實現大明朝在中南半島的軍事存在,與鄭和下西洋相配合,從陸路與海路共同鞏固西洋朝貢體制。

安南的地理環境極其重要,處於我國大陸和中南半島的連線處,收復後可以更好地控制中南半島,遏制了占城、暹羅、真臘、滿刺加,及半島附近的蘇門答刺、舊港、瓜哇、濘泥等國。

此外,安南肆無忌憚地挑戰宗主國的地位被興師問罪,對西洋各藩屬國起到了殺雞儆猴的作用。

可是,朱棣重收安南,儘管政策寬厚,但是安南獨立有400多年,早就視大明為外人。再說先前朱棣討伐黎氏父子時,有重立陳氏後人為王的話,現在卻收回安南改設郡縣,安南豪傑很不滿,叛亂時常發生。

從永樂六年至永樂十二年,明朝花了近六年的時間兩次征討,才穩定住安南局勢。期間,安南叛亂遍及全境,陳氏後入打著恢復陳朝的旗幟,得到安南百姓的擁護。對於大明朝來說,擊敗黎氏政權比平定陳氏叛亂要容易得多。

安南陳朝時期地圖

明帝國統治安南受到這些力量的阻撓,儘管政策上給了很多優待,對安南的統治仍以失敗而告終。朱棣在位時,數次派大軍南下鎮壓叛亂,才基本維持了對安南的統治。

朱棣去世後,安南又掀起了新一輪的叛亂浪潮,由於繼任皇帝朱高熾與朱瞻基一系列的政策錯誤,明朝最終被迫於宣德二年退出安南,沒能完成收復安南國土的偉業。

如果你覺得我寫得還不錯,請點個贊。

文:十里桂花(關注我,給你講更多有趣的歷史故事。原創不易,未經本人同意禁止轉載,違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