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北宋褒貶不一的“奸臣”,當時被認為不忠,後世卻評價為千古名相

如果我們仔細翻看從秦朝到大清之間的歷史,我們會發現一個非常有意思的事情。

宋朝在某一方面是要領先於所有朝代的,不管是哪一個朝代,它們都沒有像宋朝一樣出現過如此之多的奸臣。但如果你要以為,宋朝最後滅亡是因為這些奸臣的存在,是他們搗的鬼,可就大錯特錯了。

宋朝時期,儒學復興,出現程朱理學。這個時候的宋朝在文學和科技方面都處於迅速發展之中,但它同時也政治開明,宦官專權和軍閥割據的現象並不嚴重,兵變、民亂等次數以及規模在我國曆史上都是相對較少的。宋朝建立三百餘年,北宋、南宋的滅亡都是因為外敵的原因。

在當時的北宋期間,比較有名的奸臣有“北宋六賊”“北宋五鬼”,他們的名字我們也比較耳熟,秦檜、張邦昌、丁大全、王欽若等等。

但其中還有人也被認為是“奸臣”,可在後世看來,他卻是一個千古名相。他就是我們讀書時候語文課本上經常出現的王安石。最初認識他是因為他的詩,知道後來才知道,王安石還是一位非常厲害的政治家。

品行沒問題

王安石一生從政三十五年,他對自己始終只有一個要求——兼濟天下

。不管是官場的沉浮還是仕途的去留,王安石都沒有特別的看重。因為做官的目的始終就不是為了個人,所以無論外界怎麼看輕他、侮辱他,他都不在意。

他少年英才,自幼聰穎,酷愛讀書,看過的書基本都是過目不忘。年紀再大一點的時候就跟著自己做官的父親在各地遊走。

之前王安石只在書本上學習了理論的知識,遊走各地以後,他體驗民間疾苦,接觸到了現實。他這時才發現書中與現實之間的落差有多大。也正是此刻,王安石默默在心中立下苦讀從政,有補有為於世,以天下為己任,報效國家和黎民百姓的遠大志向。

王安石考中進士做官以後,主張“發富民之藏”以救“貧民”。“有司必不得已,不若取諸富民之有良田得谷多而售數倍之者。貧民被災。不可不恤也。”

我們翻看王安石的一生,他的品德總是崇高的,他的道德操守處處擁有聖賢風範。

為官多年,兩袖清風,從不貪汙,在生活中上一切從簡

。總的來說,王安石是一個擁有博大精深學識且品德高尚的人。但事實上王安石在《宋史》中則是以“奸臣”的身份出現的。

新法帶來的優勢

為什麼王安石在當時會被認作是“奸臣”呢?這就要從王安石的所操辦的變法說起了。

對於王安石所推行的變法,在我們現在看來,這是一個功大於過的變法,且非常具有學習效益。

但是在當時的人看來,王安石的變法就是導致北宋滅亡的主要原因,

並且將它記錄到《神宗實錄》裡。

後來,《神宗實錄》一直流傳到後世,直到元明清的時代大家也都認為王安石是一個十足的奸臣,朝廷對此也是非常贊同的。

王安石推行變法最主要的目的就是要將北宋“積貧積弱”的局面給改變。為了讓北宋能夠存在的更加長久,增強對外防禦是非常重要的一件事情,這也是必須最先辦好的事情。其次是對內彈壓的能力,這個可以鞏固和加強北宋的封建統治。

從新發的實施到新法被守舊派廢除,這其中一共經歷了十五年。在這十五年之中,每一項新法在推行以後,儘管都不免產生了或大或小的弊端,但是基本上也都能收到一些效果。

不過這對守舊派來說可不是一個好訊息,新法的每一次推行都對他們的利益產生了動搖,不然他們也不會如此激動地要將新法廢除。新法最後還是完成了王安石的心願,使北宋在這十五年間達到了“富國強兵”的效果。

我們的新中國所走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也是一條從來沒有人走過的道路。在上個世紀,我們效仿蘇聯的十月革命在南昌發動了起義,但是最後的結果是不如人意的

為了能夠革命成功,我們研究出了一條適合我們自己的革命道路。以前,想要一個國家變得富有,就只有資本主義這一條道路可以走。

因為,只有這一條道路是成功了的。但是現在,資本主義道路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這時候,我們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發展的特別好,雖然缺點也有,但它整體是良性的。

王安石推行新法以後,頒佈了一系列有關於理財的措施,使得官府的財政收入大幅度增長。最難得是什麼?這些理財的措施都不是透過壓榨百姓的民脂民膏而增加收入。宋神宗年間國庫積蓄可供朝廷二十年財政支出。

而且新法在一定程度上將豪強地主給抑制住了,青苗法也限制住高利貸對農民的剝削,方田均稅法限制了官僚和豪紳大地主的隱田漏稅行為,市易法從商人口袋中拿出一部分的利潤給國家……新法對北宋的影響無疑是巨大的,它讓北宋呈現出了百年都不曾有過的繁榮景象。

為何被看成奸臣

在當時很多人眼中,王安石的新法就是在瞎搞,妥妥的一個奸臣。蘇軾的父親蘇洵也是同樣的看法,為了罵王安石,他還特意撰寫了一篇《辨姦論》。裡面說王安石是一個不注重儀表的人,不洗臉不洗澡,整日蓬頭垢面的,身上的異味讓人紛紛遠離。

還有,王安石在識人這一方面可謂是毫無眼力。宋神宗之後,蔡確、章惇、呂惠卿等被認作是奸臣的人,大多都是靠著王安石直接或簡介舉薦上來的。

可是,在我們看來王安石是不善識人。但在當時的人看來,這王安石不就是在培養自己的黨羽嗎?不然為什麼這麼多奸臣都與他有著或多或少的關聯。

一位名叫鄭俠的人在後來畫成了一副《流民圖》,呈上給朝廷,希望朝廷能夠將新法罷除。

在這幅《流民圖》中,流亡的難民帶著家人來到開封城,一個個的都面黃肌瘦。為了能混上一口飯吃,他們把自己的妻子、女兒都典賣掉,以換取一些糧食。實在餓得不行了,就去吃樹皮草根。還有很多人餓死躺在路邊。所以,王安石當時被當成奸臣並不奇怪。

小結:

王安石的變法從整個國家角度來看,是利大於弊的。如果不是他的變法,那麼北宋可能會滅亡的更早。對於那些說王安石是奸臣的人,我們也反駁不了。他們所說的基本上都是事實。

用部分百姓的疾苦去換取整個國家的繁榮,哪邊更重要呢?這就涉及到了一個哲學的問題。你是更願意犧牲一部分人,讓更多的人享受幸福,還是寧願所有人都不那麼幸福,最後早早的滅亡。

世間難得兩全法,總得有人背上罵名去做一些“正確”的事情。這個“正確”是否真的正確,還得交由你自己的心來判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