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劉邦除掉異姓王,本質上是國家統一程序的延續

劉邦除掉異性王,本質上是國家統一程序的延續

許多人根本區分不清楚分封制度的歷史變遷,直覺的以為漢朝和明朝是一個情況,以為中國的大一統是天然存在的,殊不知,楚漢戰爭的結束並不意味著天下一統,先秦分封傳統的歷史慣性下,漢初的諸侯王實實在在的是割據勢力,而不是後世純粹的爵位,所以劉邦殺異性王本質上是國家統一程序的延續,甚至包括景帝時期平定七王之亂,都是大一統程序中的一部分,這和朱元璋殺功臣有本質區別。大多數群眾只知道作為初漢三傑中軍事統帥的韓信對漢朝的建立有莫大的功勞,而後因為被劉邦忌憚,最後被殺,自然而然得出劉邦濫殺功臣的結論。

但大多數群眾卻不瞭解其中的細節,比如韓信為立功,攻打本來已經投降的齊國,結果坑死了算劉邦集團元老之一的酈食其,而後更是挾兵自重要挾劉邦封他齊王,楚漢決戰的時候更是首鼠兩端,在劉邦許以重利之後才出兵攻打項羽。韓信就是這麼作死,劉邦還是沒打算殺他,結果韓信最後還密謀造反被呂后殺了,劉邦聽到韓信死後表現還是且喜且憐,說明對這老部下還是有點感情的,封建帝王中劉邦真的算很有人情味的。劉邦殺的人是不多,但他等於是把功勞最大的,異姓王都殺了。彭越什麼都沒幹就被流放蜀地,路過長安被剁成肉泥。他女婿張敖,對劉老三恭敬的不得了,還是被撤銷了封國。封侯的也很危險。蕭何被迫自汙,即使如此也曾被下獄。

陳豨,跟曹參平級的功臣,史料裡面根本就不知道他楚漢相爭四年裡幹了什麼,莫名其妙的就反了。劉邦臨死還想殺了樊噲,不是陳平樊噲可能真就被殺了。西漢功臣152個,劉邦等於是把元帥殺光了,大將殺了一個,關了一個國家總理,更可笑的是項籍以魯公的規格下葬,項氏三人封侯,日後納入皇族,下場比他的功臣們要好的多。頂級的功臣殺了這麼多,歷朝歷代裡也只有朱元璋能跟他比。真正的原因是以皇帝為代表的大一統中央政府和以諸侯王為代表的地方。

政府之間結構性矛盾,跟具體人關係不大,劉邦和盧綰打小就光著屁股一起長大的鐵哥們,盧綰封王還是劉邦自己私心照顧,大家都買皇帝的面子把他捧上王位,結果當上燕王后和造反的陳豨不清不楚,自己也不那麼幹淨。最後盧綰沒有起兵,反而跑到長安邊上想當面向劉邦請罪,然而沒見上面劉邦就病重而亡,最終盧綰不得已逃亡匈奴。這說明剪除諸侯王並不是劉邦一開始就有的規劃,否則也不會把自己最好的哥們往火坑裡推,而是頭疼醫頭的臨時措施,隨著中央與地方的矛盾不斷凸顯。

經過多年平定異姓諸侯王的戰爭,最後實踐出真知,才有了白馬之盟,後世歷代封建王朝基本也是這個套路,異姓諸侯王基本都沒有好下場,同姓諸侯王基本是被圈養起來。劉邦的內心是渴望成為信陵君那樣的人,為此他不計較出身,招賢納士,所以才擊敗項羽,奪取天下。但是,農民出身註定了他會把天下當做自己家業,而他經歷過的背叛也使他對人性有極大的恐懼,雍齒、曹無傷、魏豹分別代表著嫡系、臣子和諸侯三種類型。也就是說,當奪取天下後,這個內心傷痕累累的農民信陵君,已經失去了對外部世界的信任,可同時他也站在了權力的頂峰。

應該說,高祖是個意志力強韌的男人,他以極大的耐心逐個剷除了異姓王,又以白馬之盟的方式跟群臣達成最終的分贓協議。劉邦對韓信是又愛又恨,愛他的才,恨他不跟自己一條心。韓信要是收起自己的慾望,安心跟著他走,不會落下這樣的下場。先是要挾封王,後又與陳豨勾結,任何一個帝王也不允許這樣的威脅存在。其它跟著劉邦的人,樊噲、夏侯嬰、蕭何、周勃、曹參這些豐沛集團,張良、陳平、王陵這些後加入進來的人,每一個的結局都不錯。

總而言之,劉邦沒有殺功臣,造反的陳豨除外,至於消滅合夥人,只不過因為皇帝與諸侯王作為中央和地方的天然代表人物,中央和地方的矛盾具化到這兩個人身上。受個人和社會環境影響,同樣的矛盾可能有不同的表現形式和解決辦法,但是這樣的矛盾是的的確確存在且無法避免的,不以個人間感情和關係好壞為轉移,不管是異姓兄弟如劉邦和盧綰,還是同姓兄弟如景帝和梁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