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泓德基金困局:長期堅守還是長期誤判?

基金排名爭奪戰已落下帷幕,其中也包括

一隻福禍相依的基金——泓德卓遠混合,這隻曾一日售罄明星基金,去年八月身陷“交易許可權門”,該事件以原基金經理鄔傳雁妥協、增聘一名基金經理共同管理告終後,至今這隻基金如何了?

Wind資料顯示,截至去年12月31日,泓德卓遠A/C全年下跌18。16%、18。81%。業績不佳,或許不算致命,但對於泓德基金來說,人才的缺失和規模連續三個季度縮水,卻是一場頗具轉折意味的變故。

當長期堅守遭遇巨大波動

隨著下半年資本市場波動加大,泓德卓遠在於浩成加入共同管理之後,四季度最終沒能扭轉頹勢,A/C份額淨值跌幅收窄到1。5%和1。7%,同期同類平均漲幅為0。55%,滬深300漲幅為1。06%。

不僅是泓德卓遠,周觀新金融注意到,去年一整年,鄔傳雁所管理的產品年內收益率幾乎飄綠。其中,泓德豐潤、泓德三年豐澤、泓德臻遠、加上泓德卓遠A/C份額年內跌幅都超過10%。

資料來源:Wind資訊

究其原因,鄔傳雁所管理基金的重倉股趨同且集中,恆瑞醫藥、視源股份、廣聯達、海天味業、隆基股份、匯川技術等前十大重倉股持倉佔比超過50%,可以看到,鄔傳雁踏空了2021年大漲的新能源汽車以及半導體行情,此外,鄔傳雁管理的基金有近40%的資金投入港股市場,2021年港股的至暗時刻,部分港股標的也拉低了基金的淨值。

在三季報中鄔傳雁提到“堅定增持雖然短期利潤不達預期而股價下跌,但長期看好的上市公司”,具體到其代表作泓德遠見回報上,2021年盈利承壓、前三季度股價幾乎腰斬的海天味業三季度重回前十大重倉股,頗不受市場待見的光線傳媒也被大筆買入。

而在泓德臻遠回報上,儘管火鍋及調味料的大幅調整,拖累了這隻基金的業績,但鄔傳雁逆市加倉海天味業仍然很堅決;而在恆瑞的失速讓不少投資者對其避之不及的同時,鄔傳雁把其名下所有基金的第一大重倉股全部調整為了恆瑞醫藥。

業績表現不佳不但沒有及時調整方向,甚至越跌越買,某種程度上或可驗證鄔傳雁的長期投資理念,大機率四季度也保持了其現有的投資框架。然而,2021年市場各個板塊節奏輪動較快,作為泓德基金為數不多的基金經理,當“長期堅守”持續多個季度遭遇大幅波動,到底是“長期堅守”還是“長期誤判”,這是個問題。去年持續性業績不佳,也為泓德基金的擴張之路埋下了隱患。

擴張之路受阻

作為成立最早的“個人系”公募基金公司,泓德基金成立近7年間,管理規模快速上升,去年已突破千億,直到2021,泓德基金的規模擴張之路遇到了阻礙。

2020年四季度末,泓德基金管理規模達到最高峰1167。75億元之後,便連續三個季度縮水,2021年一、二、三季度末,管理規模分別為1158。41億元、1153。76億元、1016。06億元,僅第三季度就縮水138億元,環比降幅達11。93%。

資料來源:Wind資訊

泓德基金前幾年規模的增長主要受益於權益產品的增長。資料顯示,泓德基金當前股票、混合型產品總規模為978。79億元,規模佔比達80。30%,債券型產品總規模為196。26億元,近幾年增速相對緩慢,規模佔比為19。32%。

而僅鄔傳雁一人管理規模就有319。7億元,佔基金公司總規模近三分之一,這也導致泓德基金權益類產品前十大重倉股隆基股份、匯川技術、恆瑞醫藥的持倉總市值超過100億元,持倉總市值超過權益類規模的三分之一。

水能載舟,亦能覆舟,依靠幾隻權益產品擴張規模的泓德基金,去年賭錯了賽道,此前功成名就的老將難掩業績失色,再加上八月末經歷的交易許可權風波,三季度僅鄔傳雁名下6只產品,總管理規模就從二季度的320億元驟降100億元。

除了總規模縮水,去年泓德基金的發行規模與淨申購份額也出現了跳水。在公募基金髮行市場上頭尾分化嚴重,行業“馬太效應”愈演愈烈的背景下,泓德基金的壓力明顯增加。

資料來源:Wind資訊

能否應對危機?

實際上,在去年在經歷了固收核心團隊李倩離職後,泓德基金至今僅剩8名基金經理,平均管理資產127。01億元,人均管理產品4。5只,其中還有4名是是固定收益投資事業部的基金經理。

而權益類規模與泓德基金相似的幾家公司中,比如華寶、萬家、中銀、大成基金,基金經理數量依次是30位、22位、36位和35位,管理權益類產品的基金經理則分別有28位、20位、20位和23位。

在公司人才稀缺、長跑選手遭遇困境的情況下,泓德基金接下來能否順利應對危機?

脫困並不容易,因為公募基金業績表現總是矛盾的結合體。一方面,業內總是在強調長期業績,另一方面,投資者對基金經理短期的業績容忍度又很低。不難理解泓德基金為什麼要下調鄔傳雁的交易許可權,讓另一位新能源賽道選手上位,一個長期擁有超額收益的策略,大機率是建立在短期失效的基礎上,也就是說,長期業績優秀的基金,短期業績落後很可能是一種常態。

泓德基金的困境,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投資者教育仍有待加強。投資的低門檻,隨處可見的廣告宣傳,都容易帶給很多入門級投資者

“賺錢很容易”

的錯覺。當平臺重銷售、基金公司重規模,當基金經理以三年甚至更長的視角看問題,而投資人注重一年甚至更短期的收益,最後導致風險偏好、久期、投資目標的錯配,這些問題也終將在基金淨值下跌的過程中暴露。

—THE END—

以上觀點分享不構成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