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周王室王子帶之亂:藉助於戎狄之力

一、事件經過

王子克之亂和王子頹之亂相隔19年,間隔週僖王之世,相較於這兩次周王崩逝後發生動亂,接下來的王子帶之亂中子帶兩次作亂,並藉助了戎狄的力量。此次庶孽之亂的矛盾雙方——大子鄭和王子帶,矛盾源於惠後寵愛子帶,周惠王有廢太子之意,其鬥爭在周惠王在世時就顯現出來,諸侯國也在動亂正式爆發前就參與進來。

齊桓公作首止之會,以尊王大子,想借此安定周王室。這當然不是周惠王的意思,相較於當年周桓王想立王子克而無奈先逝,周惠王為了能夠成功立王子帶,針對齊國的首止之會有所行動。《左傳》同年傳中記錄下周惠王的離間行為:在首止之會正式開始前,周惠王派周公召來鄭伯,給予撫鄭從楚,並以晉國輔助的好處,以交換鄭國不參與首止之會,鄭伯接受了周惠王的條件,又擔心出席首止之會被齊侯等強留,便拋棄軍隊潛逃。

同時,透過周惠王給予鄭的條件中能夠替晉答應輔鄭,可見當時周惠王與晉國的親近。所以除了晉正在伐虢的原因,晉侯不參與首止之會,應該還有周惠王的影響。

鄭的逃盟招致齊國為首的其他諸侯幾次討伐,幸有楚國前來圍許救鄭。後第二年春天又有齊伐鄭。面對多次的討伐,鄭國最終妥協,在秋天的甯母之會上,派鄭大子華與會,並於冬天請盟於齊。同年十二月,周惠王崩逝,而大子鄭唯恐王子帶取代自己,告難於一直以來支援他的齊國,由此有了僖公八年(公元前652年)的洮之盟,洮之盟既成,大子鄭繼位為周襄王,位定而後發喪。周襄王繼位後繼續加強與齊國的聯絡。

洮之盟、葵丘之盟後,主要的諸侯國都擁護周襄王,晉國也被其積極拉攏,不滿襄王繼位的王子帶只能藉助其他的勢力。《史記》和《左傳》有關王叔帶之亂的記載,《史記》子帶與戎、狄謀伐襄王、子帶奔齊前伐京師藉助戎的力量、襄王伐鄭和叔帶再次動亂都藉助狄的力量,顯然將戎、狄二者有所區分的。

二、所涉及的諸侯:齊、鄭、晉

關於子帶奔齊,齊納子帶並和王室的史事。襄王因為王子帶召戎進攻而想要誅殺他,王子帶出奔齊國。齊國接納了王子帶,並且試圖調和子帶與襄王間的矛盾。齊是不支援王子帶繼位的,首止之盟、洮之盟等確定周襄王繼位的行為明確地表明瞭立場,所以王子帶和齊侯的關係肯定不會好。與此同時,齊國也不具有地理位置鄰近方便出奔的優勢。由此筆者認為,王子帶選擇出奔齊國,齊國又接納王子帶可能出於以下考慮:對於王子帶而言,當時基本沒有諸侯國明確表達站在王子帶一邊,站隊基本一致的情況下,齊國是當時實力最強的諸侯國,而且齊的行動打著“尊周室”的旗號,王子帶也是周惠後之子,出奔齊是生存機率最高,也是最有可能回到周的選擇。

對於齊侯而言,接納王子帶也許是因為葵丘之盟時,周宰孔勸阻晉侯與會,並且貶低齊侯。齊侯希望透過葵丘之盟使諸侯盡棄前嫌,言歸於好,而周襄王的代表宰孔在回去的路上遇到晉侯,指出了齊侯不講求德行而致力於遠方的侵略,認為晉侯應該先安定國內之亂,並勸阻晉侯一同與會。齊侯可能由此對宰孔甚至周襄王不滿。此外,還有另外的可能是按照周王一貫平衡牽制諸侯國勢力的做法,周襄王參與晉侯之立的事情可能讓齊覺得周襄王想擺脫其強大影響。抑或周王室一定程度的不穩定是齊國插手周王朝內部事務,從而擴張自身勢力的良好契機,所以齊國接納了王子帶,而不是消除王子帶這個不利於周王室穩定的因素。

王子帶出奔十年後,由於周大夫富辰對於周王室“兄弟之不協,焉能怨諸侯之不睦”的一番規勸,周襄王召王子帶自齊歸於京師。可是第一次召戎的失敗和襄王召回京師的示好,並沒有讓王子帶對周王之位死心。

魯僖公二十年(公元前640年)由於滑人叛鄭服衛,鄭派人入滑,並於滑人再次答應聽命於鄭後撤師。僖公二十四年(公元前636年)滑再次即衛,此舉又招致鄭國的討伐,這次周襄王也牽涉其中。襄王派大夫伯服和遊孫伯二人如鄭請滑。鄭文公記恨鄭國協助平定王子頹之亂,但惠王重回王城時並沒有賜給鄭厲公相稱的嘉獎,又怨恨襄王這次袒護衛與滑,所以囚禁襄王派來的伯服。周襄王因此很生氣,但是周王室衰微,自身實力不足,其他諸侯國也未必同意一同伐鄭,襄王與此前的王子帶一樣,選擇借用戎的力量。曾諫言召王子帶歸京師的大夫富辰再次上諫,指出鄭國始封者是周厲王之子,並且鄭國在平王東遷和惠王重回王城上都有重大的貢獻,實在不應該因為這一點憤怒而與鄭國反目成仇。襄王根本不聽取富辰的諫言,派大夫頹叔和桃子二人出使狄迎娶狄人女為後,作為交換條件,地師伐鄭,取櫟。周惠王執意娶狄人女為後,結果引出了王子帶的第二次作亂。

襄王迎娶狄後,根據《左傳》,王子帶與此狄後通,周襄王廢后,此行為招致了狄的討伐,曾出使狄迎娶狄後的頹叔和桃子兩個大夫擔心狄師的報復奉王子帶作亂。周襄王出奔鄭,然而此時的鄭國實力不復從前,並不能給予周襄王太多的幫助。周襄王后告急於晉,晉文公誅叔帶,襄王得以重回王城。

三、所涉及王朝大夫:頹叔、桃子

在此次動亂中,王子帶第一次依靠戎的力量作亂,第二次則更加得到了王朝內部頹叔和桃子兩位大夫的支援以及狄師的力量。頹叔和桃子原是周襄王派至狄迎娶狄後的使者,由於襄王廢黜狄後,擔心狄師報復的他們奉王子帶轉而依靠狄師,伐襄王。這樣的做法不免有些令人費解,作為王室臣子受命出使,如果狄師真的將狄後被廢的仇恨加諸到二人身上,重新擁立另外的周王便能撫平狄師的仇恨?所以筆者認為其二人“我實使狄,狄其怨我”之言應該只是他們為自己奉王子頹作亂的藉口。

王子帶之亂同樣首先來源於前任周王的寵愛,而周襄王不聽諫言,尤其依靠狄師的力量也是一部分原因。王子帶之亂前後兩次,持續將近二十年,在動亂過程中出現了依靠戎狄力量的現象。同時,相較於周襄王的權威,桃子、頹叔更是借狄師伐周的契機作亂,從這些可以看到周王室軍事力量在進一步下降、周王的權威也逐漸衰微。諸侯國中,齊國在動亂爆發前尊王大子和平定王子帶第一次的作亂上發揮了重要作用,而根據一直以來的牽制與平衡原則,周王還積極拉攏和尋求晉國的幫助,平定王子帶第二次的作亂晉國發揮了關鍵的作用。而隨著晉國實力的發展強大,出現了晉文公昭襄王的事件,這再次反映了周天子地位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