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一句水太涼,千古罵名揚

最近讀到了國學大師陳寅恪的大作《柳如是別傳》,大師的考據的確實很詳細,文筆也非常好,但

是其中有的觀點,卻不敢苟同。李自成攻破北京城後,崇禎自縊於煤山,福王朱由崧在南京繼位,成立南明,年號弘光,錢謙益先在南明的小朝廷任禮部尚書,圖謀抗清復明,國破後欲殉國,未果。後降清,降清後,仕途失意,稱病歸鄉,後又暗中資助反清志士進行曲線救國。反清復明,這樣的錢謙益實在是怎麼都不能洗白的。如此反覆,節操全碎。看一個人的品行,氣節,是從他的所作所為來體現的。

河東君柳如是

人性是趨利避害的,人性也是複雜的,南京的汪精衛曾經追隨國父孫中山先生,在刺殺攝政王載灃失敗後入獄,也曾經在滿清的獄中慷慨激昂的寫道:

慷慨歌燕市,從容作楚囚。引刀成一快,不負少年頭。留得心魂在,殘軀付劫灰。青磷光不滅,夜夜照燕臺

”,可是他最終卻活成了他自己最討厭的樣子。一失足成千古恨,做了阜昌天子,從他做出這個決定之後,無論自己以前多麼慷慨激昂,以前的是多麼的熱血革命,千古罵名是再也洗不掉了。

汪精衛照片

士人是中國古代文人

知識分子

的統稱。他們學習知識,傳播文化,

政治

上尊王,學術上循道,周旋於道與王之間。他們是國家政治的參與者,又是中國

傳統文化

的創造者、傳承者。士人

中華文明獨有的一個精英社會群體

,以

修身

齊家

治國

平天下

作為追求目標。

知識分子是要有家國情懷的,鐵肩擔道義,妙手著文章,是知識分子的一個風骨的體現。錢謙益正是明末精英知識分子的代表人物,他出生於萬曆年間的

蘇州府常熟縣鹿苑奚浦

萬曆三十八年

也就是公元

1610

考取一甲三名進士,授翰林院編修。同年,父親錢世楊去世,回鄉丁憂守制

天啟年間又出仕,陷入黨爭,此時東林勢弱,被閹黨排擠,被革職回鄉,崇禎年間,閹黨覆滅,再度出仕,與朝中實力派

溫體仁、周延儒結怨

,再度被排擠,

55

歲的時候削籍歸鄉。看起來錢謙益的前半生是沒毛病的,就是官運太差,三天兩頭被整。真可謂

是三起三落,命運多舛。在這幾起幾落之間,他的威望日隆,成為了東林黨魁。

錢謙益柳如是

在他歸鄉後

59歲時,迎娶

年輕的

20

多歲

的名妓

柳如是

,婚後,錢謙益為她在虞山蓋了壯觀華麗的

絳雲樓

”和“紅豆館”,金屋藏嬌。兩人同居絳雲樓,

兩人舉案齊眉,

讀書論詩相對甚歡。錢謙益戲稱柳如是

“柳儒士”。柳如是後生有一女

佳人愛才子,你情我願,從這點看也是沒有毛病的,如果沒有清軍入關,他們可能一輩子恩愛到老,傳為一段佳話。但是人不是生活在真空中的,

1

645

年五月,清

兵臨南京城下時,柳如是勸錢謙益與其一起投水殉國,錢謙益

答應了

但是

最後走下水試了一下水,說:

水太冷,不能下

,柳如是

奮身欲沉池水中

,卻給錢謙益硬

拉住了。柳如是無語應對。

錢謙益在下水的那一瞬間,心情是複雜的,是不甘的,也就從他說的水太涼那一刻開始,文人士子的錢謙益的底線被突破了,他想著他的名仕地位,想著他的萬貫家財,想著他的嬌妻,更想著他的寶貴的生命,不願意為那個已經腐爛沒救的朝廷再賣命了。

一句水太涼,千古罵名楊

5

15

日,他率領南京的群臣在大雨中向滿清的統帥多鐸請降,東林黨魁,文壇領袖的歸降對清朝統治者絕對是一個天大的驚喜,它的效果比打一百場勝仗都大。底線一旦被突破一次,就不在意再突破一次,也就不會再有第一次突破時的心裡負擔,一次和一萬次已經沒有什麼區別了,有一天錢大儒說頭皮癢了,就出門去了,回來後錢大儒竟然留著金錢辮回來了,這也就是主動向滿清統治者表忠心了,表示自己拋棄故國衣冠,一心一意做清朝臣子了。“髡辮頭皮癢”,“殉國水太涼”。後人一直拿這兩句調侃錢大儒。

後來他進入滿清朝廷任職,滿清估計也是看不起他這樣的文壇領袖,只是給他一個閒職,並沒有真正的重用他,他仕途不得意,稱疾

棄官歸

鄉,這還不算完,兩次被清廷逮捕入獄,要不是柳如是上下打點,拼命相救,估計早成滿清的刀下之鬼了,早知如此,何必當初。也許是對清廷的怨恨,也許是對他失節的愧疚,想做一些補救,重新樹立自己的形象,他歸鄉後又和反清復明的一些組織暗中聯絡,秘密資助,可惜,滿清入主中原,天下已經大定了,一切都於事無補了。他的最後的那一點夢想也破滅了。

貳臣傳

清康熙三年,

1664

6

17

日,錢謙益八十三歲高齡去世,葬於虞山南麓

,自此他的一生劇終了。古人是十分注重身後名的,他雖然身死了,但是影響太惡劣,滿清統治者還是沒有放過他,為了維護和鞏固清朝的統治,清高宗乾隆命人編寫了《貳臣傳》,分甲乙兩編,錢謙益這樣反覆無常,既叛明降清,又反清復明的貳臣肯定是重點照顧物件,於是點名把錢謙益收入乙編

下等,加大力度批判。直接否定了他的人品,繼而否定了他的才學,開啟了因人廢文的先例。還寫了一首打油詩諷刺他

平生談節義,兩姓事君王。進退都無據,文章那有光。真堪覆酒甕,屢見詠香囊。末路逃禪去,原為孟八郎。

蘇武持漢節牧羊

也許會有人說這樣的評價對錢謙益太苛刻了,是站在道德的制高點指責古人,更不能拿現代人的思維去評價一個古人,但是我覺得古人才是最注重名節的,有人說他是為了百姓免受戰火的屠戮不得已才投降清廷的,保全了江南百姓的性命。有功於社稷。但是以我看來,錢大儒還是為了自己的私心多一些,如果他真是為了百姓,他可以開城迎降,保全南京城百姓性命。這都無可厚非。但是他主動去發,就耐人尋味了,開城迎降後他還繼續到清廷做官難道也是繼續想為百姓服務嗎,到後來得不到清廷的信任,仕途失意才辭官歸鄉的吧。

可以說錢大儒只是一個精緻的利己主義者,一代文壇領袖的節操如此稀碎。如果這樣的人都能翻案,那屈原,蘇武,文天祥,陸秀夫,史可法,這些的忠臣義士的在天之靈又如何能安呢?他們的氣節和堅持才是我們這個民族的魂魄,這些精神也注入了我們的民族的血脈之中,才使我的們的民族不斷延續,一個民族如果沒有了這些精神,也許早就亡國滅種了,也許我們的抗戰也堅持不到

14

年。

餓死是小,失節事大,真的不是說說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