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死亡是人生的終點嗎?有可能死亡是另一種“開始”嗎?

時間是世界上最鋒利的刀劍,也是最柔軟的和風。在數億年的時間裡,

地球誕生了第一個生命藍綠藻

,開啟了一發不可收拾的生命之旅。5億年前寒武紀,生命大爆發,到1萬多年前早期人類出現,期間經歷了5次生命輪迴,才有今天的人類。縱觀歷史,生命一直處在輪迴之中。

Tips:藍綠藻又稱藍藻,由於藍色的有色體數量最多,所以宏觀上現藍綠色。大多數藍綠藻的細胞壁外面有膠質衣,又叫粘藻。藍綠藻是地球上出現的最早的原核生物,也是最基本的生物體。

人類區區百年的壽命,彈指間就從青絲變為白髮,轉瞬間化成紅顏枯骨。在人類看來,蜉蝣生命極其短暫,朝生暮死一日之間燃燒消耗了生命。然而對整個宇宙,人類又何其渺小。面對浩蕩的江水,我們感嘆“哀吾生之須臾,羨長江之無窮”。

生如朝露,去日苦多,死亡,就成了人類的終極問題。但是死亡就是人生的最後一站了嗎?

死亡的過程

死亡,英文是

death,在生物學定義中是指相對於生命體存活的一種生命

現象

,是維持一個

生物存活的所有生物學功能的永久終止。

Tips:壽命的長短一方面受社會經濟條件和衛生醫療水平的制約,不同社會不同時期有很大差別;另一方面由於體質、遺傳因素、生活習慣、生活條件等個體差異,個體的壽命長短相差懸殊。

一般導致死亡的原因有老死、死刑、謀殺、自殺、疾病、車禍等意外事故。在整個地球生態系統中,除了

燈塔水母可以直接跳過死亡重啟輪迴之外,死亡是所有生物的宿命

。死亡,是世界上最公平的,無論貧窮還是富有都難以逃脫無常的勾魂鎖鏈。

當人類擺脫吹毛飲血的矇昧時代,進入文明的聚居時代之後,死亡就成了他們所思考的話題,從上古時期到現代人們從沒放棄

弄清死亡的到底是什麼

。宗教和哲學顯然是這方面的先鋒。在歐美宗教體系中認為

人死後可能會復活

,而佛教體系中認為人

死後經過六道輪迴會重新投胎轉世

,只要打破胎中之迷就會記起前世。還有的認為死亡只是一場永眠,整個世界全是幻夢一場。

Tips:燈塔水母Turritopsis nutricula,是一種小型水母。身體呈鍾型,直徑約4-5毫米,身體透明,能夠看見紅色的消化系統,狀如燈塔,因而得名。

在現代科學體系下,生理死亡被看做是一個過程而不是一個事件。在醫學上將死亡分為3個階段。首先是

瀕死期

,也就是我們常說的

迴光返照

之時。這一時期病人漸漸與外界隔絕,神經系統被抑制,反應遲鈍,意識模糊不清,認不清人,心跳緩慢、血壓下降,呼吸微弱。

但也有極少部分人,在這一時期,突然清醒起來,面色紅潤血氣旺盛,思維極速運轉十分有條理,就像是在燃燒自己的精力一般。但是這個過程十分短暫,並且在經歷這個過程後

身體的衰敗速度以倍速加快

Tips:菲律賓女孩安娜羅謝爾珀戴爾Ana Rochelle Pondare,現年18歲,但她的身體年齡已經高達144歲,她是目前世界上年齡最大的早衰症患者。

第二階段就是臨床死亡期,這一時期病人的呼吸停止,

心臟停止跳動,神經活動消失不再發生反射

。但在這一時期,身體的某些機能還在維持運轉。這一時期有時也呈

假死狀態

可能有復活的機率

。比如:歐美國家有很多關於人埋下棺材後又復活的軼事,實際上這是人們處於假死狀態而被誤診的案例。

從18世紀中葉開始,人們對於

錯誤活埋的恐懼達到了巔峰

。試想一下,當你得了一場病認為自己命不久矣,醫生也宣判了你的死亡,你懷抱著遺憾被裝在棺材中。但是沒過多久你醒了,你看著一片漆黑的空間,你以為來到了地獄,但是隨著你的摸索你發現自己居然還有溫度,這意味著你還活著。

Tips:發現心臟驟停的患者,首先進行拍打詢問,然後撥打急救電話,在救護車還沒來時當機立斷採取以下急救措施進行心肺復甦。

你奮力地捶打著棺材,大聲地呼救,你渴望有人能注意到一丁點異常,即使會被當成魔鬼,也想要活下來。但是即使手都砸出了血也能掀開棺材,而棺材中的氧氣不多了,漸漸地你的聲音微弱,你的嘴唇乾裂,然後就窒息而亡了。

在經歷了絕望之後得到的希望是壓垮人的最後一根稻草

18世紀末,一位醫生在他的著作中寫道,在英格英格蘭和威爾士,每年有多達2700人被活埋。而其他人則估計每年有近800人被活埋。驚懼的人們為了不被活埋,發明了許多土法子,比如:

在埋葬屍體前向屍體口中倒胡椒、花椒等刺激性物質,或者將燒燙的鐵棒放在屍體的腳底,檢測他們有無神經反應

Tips:膝跳反射的神經中樞是低階神經中樞,位於脊髓的灰質內。但是,在完成膝跳反射的同時,脊髓中通向大腦的神經會將這一神經衝動傳往大腦,使人感覺到膝蓋被叩擊了。

現代醫學上也存在著假死現象。當比如說我們常常會在醫療劇中看到這樣一種場景,醫生站在手術檯上,向旁邊的護士說加大電擊,如果拋除背景就像是雷電法王又出關了。但實際上這是將陷入

心臟驟停的病人拉回正常狀態的急救辦法,醫學上稱“電除顫”

。當人在觸電以後,做一個小時或更長的心肺復甦能夠讓受到電擊刺激的神經重新恢復作用。

人們還發現,掉下冰水後失去意識的人,如果能維持他們臉部的冰冷,然後迅速送到急救室,那麼他很有可能會復活。這種現象叫做

“潛水反應”

,當人類和哺乳動物下潛到海里時,四肢的肌肉和身體器官會減少氧氣的消耗,將氧氣輸送到大腦、心臟以及肺部,用以延緩可能發生的大腦損傷。

而本身冰水就會降低身體機能,於是在低溫和潛水反應的作用下,才會發生低機率的復活事件。

Tips:多數哺乳動物是全身被毛、運動快速、恆溫胎生、體內有膈的脊椎動物,是脊椎動物中軀體結構的動物類群,因能透過乳腺分泌乳汁來給幼體哺乳而得名。

死亡的最後階段就是

生物學死亡期

,又稱

腦死亡期

。在這一階段人的身體已經僵硬,身體的新陳代謝完全停止。此時從大腦皮層的新皮質開始到整個神經系統都處於不可逆的無生命狀態,人的認知永久不可逆的消失。整個機體已經無法復活。在醫學上或法學上,專家們會用“腦死亡”或“生物死亡”來定義一個人的臨床死亡。通常情況下當一個人的腦電波停止起伏,變成一根直線就意味著他已經在生物學上死亡。

科學家們推測,腦電活動停止就代表著意識在大腦的終結。但是有些時候會發生人的意識活動停止但各項身體機能仍在執行的事件,如在睡眠過程的非快速動眼期,這一時期大腦活動降到最低幾乎沒有,但身體還在活動。另外還有昏迷狀態也會造成大腦短暫停工。

所以在醫學上腦電波的停止活動必須是長時間的。

Tips:美國一名叫克提沙·布拉布森的女子,她因為癲癇被送往醫院。經醫生診斷,她患有抗NMDA受體腦炎。醫生判定腦死亡,歷經4個月後,布拉布森甦醒但記憶還停留在去年9月。

此外,一些學者認為“腦死亡”的範疇有問題,如果以大腦停止腦電活動而斷定一個人已經死亡,那麼那些“腦死亡”的植物人應該如何定義呢?

植物人中多半的大腦都停止了活動,但是還存在一些生理反應,能夠在人的幫助下維持生命,甚至還能孕育胎兒。

隨著醫學科技的進步,人們對於死亡的判定需要更加審慎。大腦活動缺失也可能不能當做判斷一個人死亡的鐵律。

死亡是另一種新生

除了醫學外,在哲學或宗教學上存在了另一種死亡過程。在古代先民的想象中死亡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可怕,他們對於死亡十分的樂觀,陶淵明曾在詩中寫到

:“縱浪大化中,不憂亦不懼。應盡便須盡,無復獨多慮。

”意思是到了該死的時候就任其死去,何必有那麼多的疑慮!

Tips:胎兒在子宮內的發育過程是一個極其複雜而富於神奇的演變過程,其生命開始於一個小小的受精卵,逐周在子宮內發育成健康的寶寶。

漢代人視死如生

古人為什麼能夠如此坦蕩地對待死亡呢?這就要說到一個觀念,視死如生。古代人特別是漢代人,他們認為

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終點,死亡是新生活的開始,是生命的延續

。於是他們斗酒歡歌、奮力拼搏,即使死去不過是另一場生活的開始。

漢代人視死如生的觀念可以追溯到春秋時期的楚國。因為

劉邦

、蕭何等一批人都來自於沛縣。沛縣在春秋戰國時期屬於楚國,直到秦滅六國才成為秦國的郡縣。但楚國的文化已經根植在沛縣人的心底,而建立漢朝的正是沛縣人,於是漢文化不免沾染了楚文化的氣息。

Tips:劉邦字季,沛郡豐邑人。中國歷史上傑出的政治家、戰略家和軍事指揮家,漢朝開國皇帝,漢民族和漢文化的奠基者和開拓者,對漢族的發展以及中國的統一有突出貢獻。

楚人十分崇拜鬼神,在打仗、祭祀上都要經過大巫的禱告之後才成行。他們認為太一神會在戰場上庇佑他們,於是

楚人作戰悍不畏死,十分強悍

。而這種精神也流傳到了漢代。漢代人相信人死後靈魂不滅,能與鬼神共存到另一個世界去生活。

漢代人的

墓葬文化正是這種觀念的外在表現形式。

在梁孝王墓中充分體現了這一點,整個墓室完全按照人類生前的標準建造,不僅有倉儲之地,還存有大量的穀物和酒水。還有專門的冰室,也就是古代版的冰箱,裡面至今都還存有冰塊的痕跡。除此之外,墓室中鋪設了一條連線梁王妃與梁王墓室的神道,因為梁王與王妃之間感恩的愛情,這條墓道又稱“相思道”。

Tips:人類將死者的屍體或屍體的殘餘按一定的方式放置在特定的場所,稱為“葬”。用以放置屍體或其殘餘的固定設施,稱為“墓”。在中國考古學上,兩者常合稱為 “墓葬”。

在墓室的畫像磚上刻有許多飛天和鬼神之像,有的代表驅除鬼神庇佑墓主,有的代表死後與鬼神和諧相處。

古埃及人的“復活”觀

世界上相信死亡之後可以得到新生的不獨我國古人

。同屬四大文明古國的古代埃及人,也認為死亡並不是終點

。正如古希臘歷史學家

希羅多德

所說:

“埃及是尼羅河的贈禮”

,尼羅河就是埃及人心中的母親河。

古代埃及人經常觀察尼羅河的潮漲潮落,

尼羅河水氾濫時,會導致大量的人流離失所,甚至是死亡

。但當河水退去時,就帶來肥沃的土地賜予埃及人新生。這種不斷迴圈的現象就像是毀滅與新生,於是埃及人

認為生與死是一個迴圈的過程,沒有死亡就沒有新生

Tips:尼羅河Nile,是一條流經非洲東部與北部的河流,自南向北注入地中海。與中非地區的剛果河以及西非地區的尼日河並列非洲最大的三個河流系統。

古代埃及人認為肉體的死亡意味著靈魂被解放,預示著通往永生的大門開啟,太陽落下的尼羅河西岸成為靈魂復活的中轉站。

現代科學對死亡的研究

現代文明對於死亡的研究變得更加的科學和有條理,許多哲學家和

科學家都認為死亡並不是人生的終點。

科學家為了探討人死後將何去何從,進行了

“瀕死體驗研究

”。一言以蔽之,這個實驗就是透過模擬人的死亡,讓人的意識陷入模糊之後,收集意識模糊之後的所見所聞,作為科學家研究死亡的第一手調查質料。

Tips:瀕死體驗也就是瀕臨死亡的體驗,指由某些遭受嚴重創傷或疾病但意外地獲得恢復的人,以及處於潛在毀滅性境遇中預感即將死亡而又僥倖脫險的人所敘述的死亡威脅時刻的主觀體驗。

此外,學界還存在一種說法,

靈魂重21克,以為人死後體重經過稱量比原來少了21克,於是人們就認為靈魂的重量就是21克。

靈魂在離開身體後,有的認為它會入一個高緯度的宇宙,繼續以意識的形式存在。

對於死亡的暢想

死亡並非是一件令人恐懼的事。

當人的軀體漸漸分解成微生物後

,生命就以另一種形式在世界重新綻放。就如詩中所言:“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我們的軀體雖然不復存在,但是卻在自然界的迴圈中處處可見。

Tips:微生物指的是形體微小、構造簡單的生物。絕大多數個體用顯微鏡才能看到,廣泛分佈在自然界中,如細菌、立克次體、支原體、衣原體、病毒、單細胞藻類、原生動物等。

人的意識是接受人的全部感官的存在,所以只要大腦存在那麼人在某種層面上仍舊存活。就像

漫威電影中的佐拉博士一樣,即使身軀不復存在,但是可以將意識連線到大腦,成為一個活得人工智慧,也不失為一種復活的手段。

Tips:阿尼姆·佐拉是美國漫威漫畫旗下的超級反派,在《美國隊長》中是希特勒手下得力干將,一名來自瑞士的遺傳學家,也是地球歷史上第一個人類基因工程師。

死亡,在現代科學中不再是鬼神領域,而是集結了宗教、哲學、心理學的人類終極問題。

在科學家的研究中,關於死亡是否存在另一種可能性的研究還在進行中。但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對於死亡並不那恐懼,在新時代的人們眼中死亡是另一場大冒險的開始,是神秘的未知領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