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2017名人堂年度文化大事件重磅揭曉 敦煌大展雄踞榜首

(2017名人堂·年度文化大事件榜單)

1 百萬人次參觀成博“絲路·敦煌”大展

2 四川首批十大歷史名人出爐

3 江口沉銀遺址發掘3萬餘件出水文物

4 四川率先實施博物館延時開放

5 首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釋出

6 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一舉奪冠

7 《千里江山圖》再度引發“故宮跑”

8 三千萬網友線上圍觀第六屆非遺節

9 黃賓虹《黃山湯口》以3.45億元創春拍紀錄

10 周有光等文化名家相繼去世

周有光等文化名人相繼去世

2017年,“文化自信”成為時代最強音。回顧這一年,發生在中國文化領域的大事件精彩紛呈。

成都逢展必火,一場來自敦煌的復原石窟及絲綢之路沿線重寶的展覽圈粉108萬,市民看展成為都市新時尚;“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啟動以來,大禹等十人秒變“網紅天團”,市民網友點贊漲知識;轟動全國的江口沉銀考古發掘圈粉無數,3萬餘件出水文物震驚史學界,解開了“張獻忠江口沉銀”的謎團……

由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聯合打造的“2017年度名人堂”,今日重磅釋出“年度十大文化大事件”榜單。

四川大學中文系教授、著名詩人、學者向以鮮為這份文化榜單點贊,“古有功名麒麟閣,今有華西名人堂。華西都市報數年堅持,不捨初心,透過紛繁看本質,爬羅剔抉,蔚為壯觀,儼然成為一方文化風向標。”

敦煌大展

背後的文化現象發人深省

敦煌大展展示的精美洞窟

‘’“2017年度名人堂”系列評選活動,吸引眾多讀者、網友投票。在文化大事件候選榜中,108萬人次參觀成博“絲路·敦煌”大展以2712票高居榜首,成為當之無愧的“人氣王”。

來自敦煌的8個復原石窟、70幅臨摹壁畫以及絲綢之路沿線文博單位的200多件文物珍品,讓成都市民在家門口領略了絲綢之路的風土民情。這場超大規模的展覽在成都停留了3個多月,吸引了108萬人次觀眾走進成博看展覽,掀起了一股長久的“敦煌熱”。此後,與敦煌相關的自駕遊、遊學、出書、書畫展更是人氣爆棚。

四川省首屆“書香之家”獲得者、紅色收藏家姜小平從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上看到名人堂評選活動,為“絲路·敦煌”大展鄭重投票。在湖北武漢工作的他,一直對敦煌心之神往,苦於工作繁忙,敦煌自駕遊遲遲沒有成行。得知家鄉成都舉辦了規模空前的敦煌大展,他利用週末趕來參觀涅槃窟的臥佛,春節期間又扶老攜幼前來“二刷”。

“這個展覽選取了各個時代最具代表性的藝術品,系統地展示了敦煌佛教藝術的發展史,精彩不容錯過。”

敦煌學博士、四川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考古學系副教授董華鋒表示,敦煌熱背後的文化現象發人深省。敦煌大展之所以獲得持續的熱度,一方面源於展覽本身的內容策劃以及一系列配套的講座、社教活動、出版物等,另一方面在“一帶一路”倡議的大背景下,以絲綢之路為主題,契合了當下熱點。此次

展覽把成都、敦煌和絲綢之路這幾個元素很好地連線起來,觀眾能從展覽中產生多層面的文化獲得感。敦煌大展不僅滿足了市民的文化需求,也讓大家的文化自信逐漸覺醒。

延時開放

博物館各有豐富的奇妙夜

天黑之後,隨著最後一位工作人員從展廳離開,博物館的文物都活了過來:暴王龍和匈奴王破壞了大理石走廊,而雄獅和猴子則在陳列櫃中漫步……《博物館奇妙夜》系列電影的熱播,讓夜間的博物館披上了一層神秘的色彩。如今,夜遊博物館的願望,在四川成為現實。

2017年8月,四川省在全國率先實施了博物館錯時延時開放工作,四川博物院、成都博物館、武侯祠博物館、杜甫草堂博物館、金沙遺址博物館等均已施行了常態化錯時延時開放措施,夏季閉館時間由原來的18:00延長至20:00~21:00,更好地滿足了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為社會提供了更多更優質的文化產品和服務。此外,四川省屬、成都市屬圖書館、文化館、美術館也實施了錯時延時開放服務。

博物館延時開放

博物館夜間開放最早興起於歐洲。1997年,柏林發起了第一個“博物館之夜”活動,包括博物館在內的多類文化機構於夜間開放,同時還有精心策劃的音樂會、講座、舞蹈表演等文化活動,邀請市民夜遊。巴黎盧浮宮、大英博物館、美國大都會藝術博物館每週都有固定的夜間開放日,像四川這樣將博物館延時開放常態化,在國內外文博界並不多見。

成都市書協副主席鍾楊琴笙說,這一文化事件給市民、讀者帶來的方便不言而喻。“博物館等文化場所延時開放,是一種非常有效的文化惠民政策,從時間的角度延展了博物館教育、研究、欣賞等方面的功能。”

市民在博物館裡享受免費的公共文化服務

早在2017年元宵節,四川博物院試水每週六晚延時開放,首個“華燈之夜”主題活動中,近千名觀眾走進博物院,和院長擺龍門陣,聽川博首席專家解讀“揚州八怪”。他們還走進神秘的文保實驗室觀摩拓片全色,國寶級別的斯瓦特風格佛像與齊白石書畫首次走出文物庫房,與市民見面。

“用精彩的活動和優質的服務吸引觀眾,讓夜遊博物館變成習慣”,成為四川文博界的共識。四川博物院每月一次的“華燈之夜”上,國寶鑑賞會、中秋音樂會、古代體育運動會等活動精彩紛呈;成都博物館則配合臨展策劃多個主題活動,夏宮之夜、法蘭西之夜讓觀眾沉浸在異域風情,更能體會到帝國夏宮展、法國現當代藝術展的文化魅力;金沙遺址則策劃了一系列的社交活動,動植物專家夜探金沙觀察昆蟲、美國爵士音樂會等活動深受親子家庭喜愛。

千萬關注

“四川歷史名人”火遍全網

第一次全國可移動文物普查成果釋出

2017年3月,四川省啟動實施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作為中華文明的重要發源地之一,四川歷史文化積澱深厚,名人巨匠燦若星辰。特別是歷史上湧現出的一大批傑出政治家、思想家、科學家、藝術家等,承載著中華民族優秀的精神品格,閃爍著巴蜀人民獨特的氣質風範,是四川發展的寶貴資源和突出優勢。

自“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啟動以來,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搭建專題,持續推出了多組重磅報道,讓“四川歷史名人”迅速成為熱詞。特別是首批十位四川歷史名人經華西都市報-封面新聞第一時間釋出之後,大禹、李冰、落下閎、揚雄、諸葛亮、武則天、李白、杜甫、蘇軾、楊慎十人秒變“網紅天團”,名人故事、專家解讀引發社會各界的普遍關注。

江口沉銀髮掘現場提取出水文物

四川省歷史學會會長、省社科院研究員譚繼和長期從事巴蜀文化研究,他點贊“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是“一網打盡,一絡到底”,網路了廣泛的群眾參與度與歷史名人的搜尋度。首批入選的十大四川歷史名人,不僅是對推動社會和文化發展有突出貢獻的宗匠式、標誌性人物,也是中國歷史名人星空中光芒最亮的巴蜀星星。

這場貫穿全年的“四川歷史名人文化傳承創新工程”,不僅吸引了段渝、譚繼和、查有梁、黃開國、譚良嘯、謝元魯、周嘯天、吳明賢、張志烈、祁和暉等來知名專家學者深度點評,也吸引了上千萬讀者、網友參與其中,為自己心目中的四川歷史名人打call。

第六屆非遺節在成都盛大開幕

與此同時,一系列與四川歷史名人相關的落地活動,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四川歷史名人蘇東坡誕辰980週年,全國各地舉辦了一系列文化活動。在其家鄉四川眉山,第八屆(眉山)東坡文化節暨首屆四川音樂周活動精彩紛呈,東坡故里正以全新的姿態迎接來自世界各地的“蘇迷”。三蘇祠東坡文化傳承展示、“東坡文化”國際學術高峰論壇、“東坡文化”書展、“尚意東坡”中國當代名家書法精品展等諸多活動陸續上演,承續歷代先賢夢,弘揚千年英雄魂。

根據《四川歷史名人博物館建設指導意見》,到2020年,我省首批十大歷史名人博物館、紀念館將全部建成並開放;到2026年,將推動所有四川歷史名人博物館達到全國三級以上博物館標準,半數達到國家一級博物館標準。屆時市民再逛歷史名人博物館,不僅可以看到豐富的藏品和展覽,還能享受微信語音導覽、數字化展覽等智慧服務。

詩詞為王

文化類節目成一股清流

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一舉奪冠

無論是《中國詩詞大會》《見字如面》《朗讀者》,還是《國家寶藏》《如果國寶會說話》,2017年,多檔文化類節目“火”遍電視螢幕和社交網路,讓觀眾開啟電視有了電視劇、真人秀以外的更多選擇。

節目製作人從漢字、詩詞、書信這些最習以為常的中國傳統文化元素中,尋找承載節目風骨和精、氣、神的支撐。這些唐詩宋詞、手寫屬性、文學名著的美,重新喚起國人的詩心和對文學的溫柔記憶。

16歲小姑娘武亦姝在《中國詩詞大會》一舉奪冠,憑藉不俗的實力和沉著穩定的心態給觀眾留下極深印象,更成為網路內外的熱議焦點。這次入選“2017名人堂·年度文化大事件”榜單,不少網友為其拉票。

文化類節目火了,武亦姝火了,就連央視女主播董卿都成了“網紅”,讓觀眾見識到不一樣的知性美。

《中國詩詞大會》的熱播,在四川掀起了一股詩詞風,節目中的成都元素也讓觀眾倍感親切。《中國詩詞大會》第二季宣傳片,第一個鏡頭就是成都觀眾再熟悉不過的杜甫草堂。2016年小雪時節,節目組走進杜甫草堂取景,200多名學生在茅屋故居前的空地上,誦讀了《春夜喜雨》《蜀相》這兩首浸潤著成都味道的杜甫名篇,還誦讀了《回鄉偶書》《涼州詞》這兩首唐詩經典。

有趣的是,《中國詩詞大會》還讓古人行酒時的文字遊戲“飛花令”走進尋常百姓家,成為市民茶餘飯後的小遊戲。無論是校園課堂,還是微博朋友圈,有人丟擲“風”“月”“花”“雨”等關鍵字,總有許多朋友參與接龍,你來我往才情盡灑。在《中國詩詞大會》第三季四川賽區選拔活動上,學生、老師、檢察官等各行各業的詩詞愛好者匯聚在杜甫草堂,他們中年齡最小的只有7歲,透過“飛花令”、詩詞接龍、理解詩意等方式進行評比選拔。 四川賽區評委、魯迅文學獎得主、中華詩詞學會副會長周嘯天教授點贊:“這一臺好看的詩詞節目,引起更多人對中國古典詩詞文化的關注和興趣。”

封面新聞記者 曾潔 實習生 張曉雨

快下載封面新聞APP,參與“2017年度名人堂”評選活動

點選投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