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遊戲

以書為伴,鑿碎冰封

卡夫卡曾說過:“書必須是用來鑿破人們心中冰封海洋的一把斧子。”生活的壓力每每將我們的內心冰封,而書籍便用自身的溫暖給予其破冰的力量。以書為伴,心無堅冰,春日常在,花朵常開。

以書為伴,是勇於“跳出畫框”,依託書籍構建出屬於自己的精神世界。有哲人曾說過:閱讀書籍實際上就是在進行一次“頭腦中的旅行”。在寒風徹骨的冬天閱讀《魯濱遜漂流記》,便能感受到書中那夏日海島的熾熱;讀波德萊爾的詩,方能體會到那異域風情的動人誘惑。朝九晚五現實的壓迫不能影響閱讀後進入新世界的能力,而“即使再忙,也能擠出讀書的時間”。有書,內心便不疲憊;有書,依然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精神烏托邦。

以書為伴,是在絕望中尋找希望,在物質的貧瘠中尋找精神的滋養的最佳選擇。《大地上的的讀書人》一文中描繪的情景依然值得我們今日追尋,就如王爾德曾描繪的那句“出生在淤泥裡,也能仰望星空”。柏楊在獄中依舊不倦閱讀,寫出驚天地、貫古今的《中國人史綱》;北大學子王心怡曾“感謝貧窮”,即使出身物質條件並非如此豐富,寒門學子依舊可以做出偉大成就。絕望與否,貧窮與否,這便都是外在條件給予的壓力,而有書相伴,書籍中的知識也能搭建起跨越鴻溝的橋樑。

以書為伴,定要深入閱讀。若不快心到底,豈能見泉源乎?若讀書只停留於表面走馬觀花,那獲得的收穫亦只得停留於表面。付出與收穫從來都是對等呈現,“一分耕耘,一分收穫”的道理顛撲不破。只粗略瞭解了閱讀的內容,文字深處的力量便還未被激發出來;而和閱讀的文字有了深度的共鳴,自然會有潛移默化的影響發生。“書讀百遍,其義自見”的俗語本是用來形容學習知識要肯鑽研之理論,但用此話來佐證書籍的力量要靠深入閱讀發覺也一點不差。

以書為伴,利用文學的力量,在世俗的洗刷下,依舊守護那份人性最初的純潔和本真。文學這把斧子,必定能敲碎堅冰,打磨心靈成最美麗的模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