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老中醫健康長壽的秘訣:堅持幾十年的養生食療!

很多名老中醫年過花甲依然精神矍鑠、面色紅潤,身體健康。當別人問了,他們總說,我們沒有秘訣。其實,要說真的有,他們都是會有自己的一套食療方法,他們都堅持了幾十年的養生東西。下面我們來看一看他們的養生食療方法:

▲顏德馨 首批“國醫大師”,上海市第十人民醫院主任醫師,教授

1

一碗粥,喝了70多年

顏德馨出自中醫世家,也是長壽之家,祖父輩均享高壽。可他小時候體弱多病,加上彼時霍亂橫行,漸覺體力不支,人也逐漸消瘦。母親知道後,就開始給顏老熬養生粥。

“我記得吃了幾個月後,精神開始好轉,不再感覺疲勞,這個習慣就保持下來,到現在還堅持每天喝上一碗。”這一堅持,就是70多年。

材料:綠豆、薏仁、扁豆、蓮子、大棗。

做法:材料清洗乾淨,用黃芪浸泡過的水大火煮開,換小火煮40分鐘;再放入枸杞煮10分鐘。

功效:抗疲勞、強體力。

▲路誌正 首屆國醫大師,中國中醫科學院主任醫師

2

每天三片醋泡姜,吃了40多年

路老曾是北京各醫院中目前還在出診的最年長的一位大夫。人們最津津樂道的,還是另一個傳說—路老有著90歲的年齡,40歲的心臟。

路老表示,“我堅持吃了40多年的姜,每天進餐的時候吃兩三片醋泡姜。”

做法:薑切片或切絲,然後用醋泡著吃。

功效:“姜性辛微溫,辛能散,溫能祛寒”此外,姜皮能治浮腫,乾薑治胃病,炮姜能治婦科病。

▲顏正華 國醫大師、北京中醫藥大學教授

3

紅棗水,喝了30年

國醫大師顏老如今已年逾九旬,仍身體健康,面色紅潤,雙目炯炯,思維清晰。

顏老早上喝紅棗水的習慣堅持了三十年。

做法:棗倒在鍋底倒滿一層,加水沒過棗兩指到三指,大火煮開,小火燉20分鐘。每天早上吃六到八顆吐皮吐核的紅棗,喝紅棗水。

功效:紅棗有益氣養血,健脾安神的功效。

▲朱南孫 朱氏婦科第三代傳人、首批全國名老中醫、上海中醫藥大學附屬岳陽醫院主任醫師

4

西洋參湯,喝了70年

朱南孫常被人說“看起來才70歲”。事實也確實如此,除了聽力稍有下降,她面板、視力、記憶力都不錯,血壓正常,身材苗條,體重始終保持在50公斤左右。

組方:取枸杞子 15 克,西洋參 6 克。

做法:隔夜煮好即可。早上起來溫一下就可以吃了。

功效:西洋參性平,四季都適合,有滋陰補氣之效;枸杞子養肝腎,還能補血、明目。

▲李濟仁 首屆國醫大師

5

一杯藥茶,喝了幾十年

其實李老在40歲時查出高血脂、50歲查出高血壓、60歲的時候查出高血糖。後來,李老下定決心戰勝三高,終於找到一款藥茶,喝了幾十年,成功逆轉了三高。“這杯保健茶,一共有4味藥材,但並不是什麼名貴藥材,在普通藥店全都可以買到,加起來不過幾塊錢。”

組方:適量黃芪與枸杞,15克或20克黃精,10克西洋參。

做法:泡好後要用蓋子蓋一下,溫熱一下。把這個水喝完了,然後又加點開水,又溫一下,然後倒下來再喝。早上泡起,泡到晚上,(黃精、西洋參、枸杞子)三味藥都可以吃下去。

功效:黃精用於氣血調和,加上黃芪補氣,所以這碗茶又可以降低血糖、降血脂。血脂高的話可以再加兩種藥,葛根15克,澤瀉8克到10克。有的血壓高的話,可以加一點生杜仲、菊花,血壓高紅參就少吃。

注意:1、不是說吃這個藥方就不用吃降脂藥、降壓藥和降糖藥了,還是要遵醫囑堅持服藥;

2、中醫講究辨證,每個人體質不同,用這個方子之前,最好還是請教一下醫師。

▲王永鈞:國家級中醫腎病學術帶頭人,博士生導師。浙江省杭州市中醫院主任中醫師。

6

蘿蔔和姜,一年四季常吃

如今83歲的王永鈞,一週仍堅持看四個半天門診,其餘時間在工作室整理臨床經驗、著書立說、搞學術研究,還在病區會診疑難病人,工作量一點都不輕鬆。但是他走起樓梯一步兩個臺階,顯得很是輕鬆。

俗話說“冬吃蘿蔔夏吃薑”,王老平常最常吃的就是蘿蔔和嫩姜。

做法:將嫩生薑切成薄片,加糖、醋、醬油後涼拌冷藏,泡飯吃,可以散寒。白蘿蔔煮湯喝,可以化溼。

▲史載祥 國家級名老中醫、中日醫院中西醫結合心內科首席專家;黃柳華 中日醫院老年醫學科主任醫師。(圖左為黃柳華,右為史載祥)

7

八寶羹,喝了20多年

史載祥醫生和黃柳華醫生是一對名醫夫妻。史載祥,年輕時候身體不好,曾經歷三次胃部大出血,最嚴重的一次甚至要做切胃手術。黃柳華,從小體弱多病,經常發燒經常腹瀉,大學二年級時得了肺結核,後來又得了浮腫病。

原來,黃柳華醫生經過大病後,靜下來就會想一些養生理念,根據自己脾胃功能薄弱等情況,調製了碗早餐粥。每天一碗早餐粥,年復一年的堅持了20年。

材料:麥片、小麥胚芽、核桃仁、黑芝麻、葡萄乾、蜂蜜、藕粉。

做法:將2-3勺藕粉用溫水化開,迅速用剛燒開的熱水衝調,攪拌成透明粘稠狀,大約三分之二碗,然後將1勺核桃粉、2勺黑芝麻粉、2勺葡萄乾、2勺小麥胚芽粉、3勺麥片放入攪拌,待溫度稍涼後加入蜂蜜。

注意:八寶羹偏潤、偏涼,如果特別陽虛、陰寒內盛的人,或者是痰溼很重的人,最好不要吃。比如特別怕冷的人,特別是脾陽虛的人。

每天中午,黃老都會沏上一杯茶,一喝能喝一下午,黃老告訴我們,她每天喝的這杯茶叫“玫瑰花飲”,是以玫瑰花為基礎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了加減,因為黃老年輕的時候得過肺結核,屬於脾肺氣陰兩虛,所以黃老給自己製作了玫瑰花飲。

玫瑰花2-3克,西洋參2-3克(補氣養陰、不燥),石斛2-3克(養陰),黃芪3-5克(補氣),每天泡水喝,可以補氣養陰。

陰虛火旺的人群可以把黃芪去掉加上菊花。玫瑰花飲要根據每個人不同的體質和不同的疾病個體化配方,克數大概2-3克,如果是絞股藍可以多一點,5-10克左右。

這些名老中醫們堅持吃了一輩子的東西,不但便宜還方法簡便。再看看自己是不是不會吃呀,健康飲食很重要,找到適合自己的食療,堅持下去,您也會長壽!

8

附:

古代名醫養生10法:

最好的醫生是自己!

“藥王”孫思邈

 1、 常學淡食,宜輕清甜淡之物

養生要注意飲食,做到少油少鹽。清淡飲食,以蒸煮為主要烹飪手段既能體現食物本來的味道也能最大程度的保留事物本身的營養。 降低飲食中對油鹽的攝入是對抗高血壓及心腦血管疾病的有力武器。健康人一般每人每天的食鹽攝入量不超過6克。

2、 飲食不宜多,不飢不飽之間

暴飲暴食對身體傷害很大,養生應做到不過飽也不過飢。“每餐七分飽,健康活到老”。 尤其對於老年人來說,由於腸胃消化功能減弱,在飲食方面更不宜過多,少食多餐很重要。

3、 發常梳,肚常揉

常梳頭髮,常揉肚子都是很好的養生方法。常梳頭可以促進頭皮血液迴圈,起到疏通經絡的作用。常揉肚子也可以幫助消化。

“醫聖”張仲景

調節精神,內養正氣

養生先養神,養神先養心,養生最重要的是保持心境平和。遇事不生氣,生氣還是自己吃虧。 特別是患有高血壓和心腦血管疾病的人,更要注意自己的情緒變化,控制好自己的情緒,不要生氣。

“藥聖”李時珍

1、 多飲水

多喝水對保持身體健康大有好處。飲食者,人之命脈也,而營衛賴之。水者,地之血氣,如筋脈之流通者也。多喝水能更好的幫助人新陳代謝, 喝水不能等到口渴時才喝,要養成不等口渴就喝水的習慣。對於腸胃虛弱的人來說喝水不要大口大口吞嚥。

睡前少喝水,睡後多喝水。

 

2、 吃米帶糠,吃菜帶幫

飲食結構要合理,粗糧也要多吃。粗糧含有豐富的不可溶性纖維素,可以加速腸胃蠕動,可以預防肥胖病、高血脂症等。 但粗糧也不能一次吃太多,一次性攝入粗糧過多可能會加重腸胃負擔,造成腹脹、消化不良等,腸胃功能弱的人要尤為注意。

“外科鼻祖”華佗

運動保健

健康的體魄需要運動,透過運動可以消耗多餘的能量,也可以釋放我們的壓力保持心情的愉悅。 有研究表明:白天運動達到一定量,回家後心情會更好。運動也能很好的提高我們的精氣神,老話說“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運動對人體健康十分重要。

“東晉名醫”葛洪

1、 勞逸結合,重視醫藥

養生以不傷為本,此為要言也。運動勞動要從自己的實際出發,要適量,而且要做到勞逸結合。 對於老年人來說,不要做超出自己身體承受能力的運動。 身體又不舒服的地方,一定要及時就醫,不要“諱疾忌醫”,早發現才能早治療。

2、 生活有度,起居有節

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起床、睡覺都要有時間。 不要熬夜不要賴床,跟隨自然變化調節自己的作息時間。 早餐一定要吃,不吃早飯易患膽結石和消化系統疾病。

老中醫健康長壽的秘訣:堅持幾十年的養生食療!

 

“醫痴”葉天士

飲食養生,慎處寒溫

養生要從飲食入手,要做到節制飲食。力戒酒肉厚味,戒菸酒要對於預防中老年人的心腦血管疾病就有重要意義。

在氣候多變的季節,要注意寒暄保攝。尤其是對於體弱的老年人來說,要注意增減衣服,氣溫變化幅度大,要在氣溫變化之前就做好準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