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耳機成年輕人聽力下降"第一殺手"!您知道60-60原則嗎?耳鼻喉科專家楊有雄...

3月3日是全國愛耳日。根據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的一組資料,目前全球12-35歲的年輕人中,有約11億人面臨著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

3月2日上午10點,寧波市醫學會耳鼻咽喉頭頸外科分會副主任委員、鄞州區第二醫院副院長楊有雄做客“甬上名醫大講堂”直播間,圍繞如何保護耳部健康進行了科普。

數字“3”’形似耳朵

愛耳日由此而來

今年全國愛耳日的主題是“關愛聽力健康,聆聽精彩未來”。關於愛耳日的由來,楊有雄在直播中講了一個很有意思的故事。

早在1998年,經中國殘聯、原衛生部等10個部門共同商定,將每年3月3日為全國愛耳日。“因為數字3,形似人體的耳朵,更加生動、形象,也便於記憶、傳播。”楊有雄說。2013年3月,世界衛生組織又將中國愛耳日確定為國際愛耳日。

人類的耳朵由三部分構成,分別是外耳、中耳和內耳,這三個部分精密協作、缺一不可。外耳和中耳的主要功能是傳導聲音,內耳的主要功能是感受聲音並透過神經向大腦的聽覺中樞傳導,然後就產生了聽覺。

人體是如何聽到聲音的?楊有雄解釋,聲波透過聲音傳導至耳廓,透過外耳道引起鼓膜震動,鼓膜帶動中耳室內三塊聽小骨互相機械運動,最後一塊聽小骨的運動帶動了內耳耳蝸內液體流動產生電訊號,刺激聽神經獲得聽力,這是一個聲波-機械運動-電訊號的過程。

除了空氣傳導,骨頭也可以傳導聲音,顱骨振動將聲音傳至內耳,同樣能聽到聲音。

中耳炎不僅表現在耳朵

還有可能引發頭痛

楊有雄提到了臨床中的一個數據:在耳朵疾病裡,有1/3是中耳炎,發病人群非常廣,各個年齡層都有。

急性中耳炎的症狀比較多,發熱、耳痛、流膿、聽力下降、噁心嘔吐、腹瀉等。如果沒有及時治療,病程超過8周,演變為慢性中耳炎,就會反覆流膿。其中,化膿性中耳炎可能引起顱內外併發症。

不過,不是所有的中耳炎都有明顯的症狀。據楊有雄介紹,有一種非常隱匿的、但有潛在巨大危險的中耳炎,就是中耳膽脂瘤。這種不會流膿,聽力會逐漸下降,但是不明顯,所以日常很難察覺。

所謂的膽脂瘤,不是真正的腫瘤,而是脫落上皮的堆集,越聚越大,不斷地向四周擴張,甚至侵蝕骨頭,造成鄰近的骨質破壞。由於耳朵靠近大腦,一旦被膽脂瘤侵蝕頭骨後,就會刺激腦膜,出現頭痛的症狀,時間長了造成腦膜炎、腦膿腫,甚至危及生命。“最近,我剛剛為兩位這樣的患者進行了手術治療,效果十分明顯,聽力快速恢復。”楊有雄說。

人體結構的特殊性

中耳炎也會找上新生兒和兒童

新生兒也有可能得中耳炎,這與新手媽媽們錯誤的餵奶姿勢有關。

有些媽媽會讓寶寶平躺在床上喝奶,但由於鼻子和耳朵是相通的,靠咽鼓管連線,新生兒躺著喝奶時,奶水會從鼻子流到耳朵裡,引發感染。因此楊有雄建議,餵奶時最好把寶寶抱起來,或者在寶寶身下墊個枕頭,保持頭高腳低、傾斜的角度。

另外,低齡的小朋友也很容易得中耳炎,往往伴隨著上呼吸道感染而來。當上呼吸道感染出現鼻塞時,可能導致急性咽鼓管功能障礙以及咽鼓管黏膜腫脹。正常情況下,中耳腔可以分泌液體,然後這些液體透過咽鼓管從鼻咽部排出。但當孩子存在呼吸道感染,或者鼻炎發作期時咽鼓管開放就不順暢了,中耳腔積液就無法順利引流,這時細菌就會誘發急性感染。

楊有雄說,由於兒童咽鼓管不同於大人,兒童的又粗又直,而大人隨著發育咽鼓管變得細長、有角度,所以兒童更容易引發中耳炎。

耳屎有保護作用

採耳要注意乾淨衛生

在直播中,楊有雄聊到了時下流行的一種休閒減壓方式——採耳。但其實,耳屎(耵聹)的存在具有一定的保護作用,防止細菌等直接從耳道進入。

我們日常說話、咀嚼,這類面部關節運動就會將耵聹排出,不需要另外處理。如果自己感覺耳朵癢癢的,用乾淨的棉籤稍微清理一下也是可以的,但是要保證工具的衛生。否則可能導致交叉感染而造成外耳道細菌或者真菌感染,處理起來比較麻煩。

因此,他建議大家避免在衛生較差的場所進行採耳,如果出現耵聹栓塞造成聽力下降、耳朵悶、不適感,可以到醫院由專業人士處理。

耳機成聽力下降“第一殺手”

應遵循60-60原則

在直播的評論區,有網友留言諮詢:不同的耳機是不是對聽力有不同的影響?日常使用耳機有什麼要注意的?

楊有雄說了一組資料:2021年世界衛生組織公佈,目前全球12-35歲的年輕中人,有約11億人面臨著不可逆轉的聽力損失風險,而個人音訊裝置音量過大成為了聽力下降的“第一殺手”。

長期不恰當的使用耳機會讓感應聽覺的毛細胞受到損傷,甚至死亡,導致發生不可逆的聽力損失。他建議,使用耳機應遵循60-60原則,即一次使用耳機的時長不超過60分鐘,音量不超過最大音量的60%。

避免使用入耳式或質量不好的耳機。

避免長期在噪聲中使用耳機,比如公交車、地鐵、健身房等公共場所。由於這些場所的環境聲音很大,在使用耳機時往往會不自覺地提高耳機音量。

避免睡覺時使用耳機。有些朋友喜歡伴著音樂入睡,不知不覺中,耳機中的音樂播放了一整晚,而我們的耳朵也工作了一整晚,增加了聽力損失的風險。

一審 曹歆 二審 檀傳才 三審 葛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