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中國專家自主研發獲得新型奈米材料 造福角膜病患者

成果在最新一期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先進材料 》上發表。 論文截圖

中新網上海3月25日電 (記者 陳靜)中國眼科專家致力於改善圓錐角膜的診療技術,十二年磨劍,自主研發創新,終獲奈米材料上的突破:一種新型跨角膜上皮的核黃素複合奈米材料面世。圓錐角膜患者的治療有了新的曙光。

圓錐角膜(keratoconus)是一種會導致不規則散光和視力損害的角膜疾病,通常起病於青春期,會影響患者生活質量、生產能力和職業選擇,並有致盲風險。10%~20%的嚴重圓錐角膜患者需要接受角膜移植,而角膜供體來源緊張,患者和社會承受巨大壓力。

核黃素聯合紫外光的角膜交聯術(CXL)是國際公認的主要治療方法。傳統C治療方案需要去除角膜上皮,才能實現核黃素在角膜組織中的有效滲透。據瞭解,除角膜上皮,意味著上皮屏障暫時缺失,不僅術後疼痛、視力恢復慢,還可能增加角膜感染的風險;傳統方案還存在角膜厚度限制等,使得角膜太薄的中晚期病例無法被納入手術。

如何在使足夠濃度的核黃素進入角膜基質的同時,更好地保留完整角膜上皮,是臨床醫生和科研人員亟待解決的關鍵科學問題,也是國際上該領域的前沿研究焦點。

復旦大學附屬眼耳鼻喉科醫院院長周行濤,青年研究員、視光學科副主任黃錦海團隊自2010年開始圓錐角膜交聯研究。團隊透過整合多學科優勢資源,開展眼病藥物遞送系統的醫工交叉研究,針對核黃素的跨上皮遞送這一難題聯合科學攻關。

黃錦海形象地解釋,人眼表面的角膜上皮層具有保護眼睛不受有害物質入侵的功能,也阻擋了交聯藥水中核黃素的進入。研究人員研製的具有芙蓉花形狀的奈米材料,就像一把神奇的“鑰匙”,可以無創、順利地開啟角膜上皮之門,而不破壞這扇門的重要保護作用。

黃錦海表示,傳統交聯透過去除角膜上皮“摔門而入”手段過於粗暴,損傷了上皮保護層,透過增滲劑或部分機械損傷“破門而入”的方式也同樣存在損傷。

據透露,團隊選擇與這扇“門”具有相同脂溶性的MOF材料作為核黃素分子的“鑰匙”,製作成複合型的核黃素奈米材料。帶正電荷的“鑰匙”,更有利於與表面帶負電的“門鎖”相配,從而無創地開啟門鎖,釋放出親水的核黃素。

據悉,周行濤、黃錦海團隊與溫州醫科大學附屬眼視光醫院高蓉蓉團隊合作獲得的成果在最新一期國際頂尖學術期刊《先進材料》(Advanced Materials,IF30。8)上發表。(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