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一人住院不再累全家,“護理機器人”幫您減負

父親因中風住院,兒子白天上班、晚上陪護一年多後突發腦溢血去世。這樣一起病例,深深觸動了安徽省政協委員、安徽中醫藥大學第一附屬醫院主任醫師姚淮芳,因此她在安徽省政協十二屆五次會議上提交了《關於解決住院患者陪護難問題建議》的提案,希望透過改革實現患者住院“零陪護”。

河北省定州市人民醫院神經內二科的護士在幫病人翻身(資料圖)。新華社記者朱旭東 攝

一人住院全家累癱

這位父親是姚淮芳兒媳婦的舅舅,妻子已經去世,30多歲的兒子一直未婚。父親在2020年中風後住進醫院,兒子白天上班、晚上到醫院陪護。前不久的一天,父親去世,兒子當天突發腦溢血,經醫院搶救無效也去世了。

在姚淮芳看來,一個人白天工作、晚上陪護,持續一年多照顧病人吃喝,壓力太大了,“如果能由醫院統一安排陪護,悲劇或許就不會發生了”。

這件事讓姚淮芳意識到,病人住院後,陪護難成了患者家屬的另一種痛,尤其是那些病重、失能、術後、產後以及因病不能自理的住院患者。

姚淮芳解釋說,長期以來,養兒防老是中國傳統觀念,父母患病住院,子女床前侍奉是天經地義的事。“久病床前無孝子”也是對子女陪護不力的指責。但現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人們的活動範圍越來越大,子女不在身邊的老人越來越多,即使子女在身邊,很多也是獨生子女,一對夫妻要照顧4個老人甚至更多老人,老人生病全部由家屬陪護很難做到。

據她調研觀察,所有住院病人中,70%以上需要陪護。但目前陪護情況不容樂觀:我們仔細看一看,現在住院的患者的陪護人基本上是由家屬或者請護工負責。但是從目前的陪護的情況來看,家屬的陪護因為還要工作的原因,都十分感到疲勞,白天上班,晚上陪護會嚴重影響身心健康;透過熟人介紹或者是透過中介請來的護工,不部分是不夠專業的,而且流動性大,年齡大,文化程度低,僱請金昂貴等普遍現象;這些僱請的權利醫院是無權管理的。

而且,大部分護工的收費昂貴,護理質量不高,這是很多請護工家屬的怨言。所以,

一人生病住院全家累癱的重災問題。

河北省景縣人民醫院醫養中心工作人員幫助老人喝水(資料圖)。新華社記者朱旭東 攝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的工作和生活環境不斷地改變,子女不在老人身邊的家庭越來越多,生病住院陪護成了現代新的一個難題。

那麼,能否由醫院的護士承擔患者所有的護理工作呢?

姚淮芳解釋說,醫院目前的護理資源難以滿足患者需要,因為護士太缺了,應對醫療護理尚且力不從心,更談不上讓護士承擔患者的生活護理職責了。

按照國家衛生健康主管部門要求,醫院床位數與護士比應不低於1:0。4,即一個病區如有40張床位,護士應不少於16人,但現在很多醫院的護士配備基本低於這個數。

既然現在護士不夠,有沒有可能讓機器人來代替一部分的工作?

中國的第十三個五年規劃也提出把人工智慧應用於醫療行業,同時也希望能夠使用人工智慧來發展護理機器人。

中國機器人的產量是很高的,但使用的比例卻不是很高,這些機器人都應用在製造業,比如汽車製造業等,很少應用於服務行業。

但實際上,由人工智慧所推進的機器人在護理醫療領域可以大有作為。

比如患者大小便護理,老人只需像褲子一樣穿戴大小便智慧護理機器人,便可以實現排洩物秒級感應、自動抽吸、溫水沖洗、暖風烘乾,靜音無味,醫院護理人員只需定時來看望患者,再也沒有繁重繁瑣的工作量。

再比如遠端看護,機器人可以不斷地識別監控病房裡的患者,會及時蒐集到異常的訊號,機器人可以在地上行走,可以接受一些指令,比如來、去、上、下,也可以幫助你聯絡到遠端的一位護士,並且你可以透過這個裝置直接和護士進行影片的溝通。護士也可以遠端確認患者是否安全,這樣就減少了護士的工作量。

養老和老人護理是每個家庭及社會的剛性需求,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的不斷加深,而子女生活壓力越來越大、護理人才供不應求的背景之下,“機器人”將有無限的可能會,成為未來養老選擇的重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