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健康

唐朝時期的軍隊到底是什麼樣的為什麼安史之亂後國力下降,國力下降

前言:關於軍隊的管理問題,一直都是各個王朝非常頭疼的一件事,唐朝也難以跳出俗套。因為軍隊是一把雙刃劍,管理好了,可以開疆拓土,建立萬世功業,管理不好,那可是要倒戈要自己親命的。安史之亂後,唐朝國力下降,軍隊的管理也弊端叢生,甚至數次都差點結果了王朝的壽命。那麼,這裡面到底都發生了什麼,為什麼會產生這些現象呢?

中晚唐軍隊兵痞化的具體表現

什麼是“兵痞”?顧名思義,兵和痞子的結合,唐朝初年,當兵本是一件十分光榮的事情,而且可以獲得豐厚的回報。而唐朝中期以後,隨著府兵制的瓦解,當兵就變了味,軍隊的人員構成發生了巨大的改變,對軍隊的發展形成了很大的影響。那麼,中晚唐的兵痞,到底都有什麼表現呢?

唐軍騎兵

第一、以下犯上,造反成了常態,甚至出現了節度使被驅逐或殺害的惡劣事件。一說起節度使,很多人都想起了藩鎮割據,不錯,這確實是唐朝致命的痼疾,最終,這個曾經輝煌的王朝還是死在這個絕症上。表面上看,藩鎮割據是各個節度使擁兵自重,不聽朝廷的命令,事實上,也不是所有節度使的日子都好過,因為兵痞這個群體太過於龐大,且形成了利益集團,一般人真的難以統治。對於此事,《舊唐書》是這麼描述的:

玄佐性豪侈,輕財重義,厚賞軍事,故百姓益困。是以汴之卒,始於李忠臣,訖於玄佐,而日益驕恣,多逐殺將帥,以利剽劫。

這裡面所說的“玄佐”就是劉玄佐,說是他這個人輕財重義,經常對手下的部隊予以厚賞,所以,轄區內的百姓非常困頓。這些兵,從李忠臣開始,到劉玄佐,好日子過久了,慢慢就變得驕縱起來,竟然多次驅逐甚至殺害將帥,並經常燒殺劫掠。從這段描述裡,可以窺見,唐朝當時的軍紀敗壞程度已經觸目驚心。

驕兵悍將

第二、匪氣過重,掠奪百姓財物已經成了家常便飯。這個現象,其實在安史之亂期間就很嚴重了。由於朝廷平叛力量不足,臨時拉來了不少隊伍,構成非常複雜,一些人本身就是市井無賴,進入軍隊後,手握利刃,肯定更加瘋狂。而中晚唐,這種事情非但沒有得到遏制,反而更加嚴重。

比如說,上元元年的時候,也就是公元760年,劉展舉兵叛亂,淮南節度使鄧景山,由於自身的力量不足,於是請求朝廷派出援軍。於是,平盧節度副使田神功帶著大軍就奔往揚州。原本,大家翹首以盼,等著朝廷來收拾叛軍,誰知大軍進入揚州城就失去了控制,這些兵痞見到揚州的花花世界,饞蟲一下子被勾引出來了,開始大肆劫掠,很多百姓和富商都被洗劫一空。令人震驚的是,僅僅死於這場兵災的波斯商人就達數千人,可見搶劫規模之大。

激烈攻城戰

再比如,廣德二年,郭晞在邠州也幹過一件過分的事。手下士兵到處燒殺,他不但不予以制止,甚至還體現出了縱容的態度。不難想象,當地的百姓遭到了何等的苦難。幸虧,段秀實仗義執言,及時勸阻了郭晞。他說:“副元帥是功勳是非常大的,一定要有始有終,今天副元帥竟然縱容士兵行兇,這其中的罪責,你要擔起來的,到時候,對老郭家的名聲損壞也是非常大的。”郭晞聽了之後,覺得非常有道理,於是才及時制止了這場災難。你沒猜錯,這位郭晞就是大名鼎鼎的郭子儀之子。

第三,忠君思想淡薄,為了利益,連君主也不放在眼裡。儒家文化裡最重要的一點其實就是忠君愛國,教育大家要忠於自己的主公。可是,中唐之後,唐朝軍隊的忠君思想教育顯然不合格,很多士兵,只要自身的利益被侵犯,立即就刀兵相向,根本不管你是誰。

這一點,最典型的事情就屬“奉天之難”了。李希烈叛亂,戰鬥力爆表,朝廷派去的哥舒曜、李勉、劉德信等人均不是對手,經過激烈廝殺,朝廷最終退守汝州,叛亂沒有被平息。

軍隊是一把雙刃劍

無奈之下,唐德宗就只有從其他地方再調集軍力,壯大朝廷自身的實力,然後再戰。於是,涇原北庭四鎮計程車兵就接到了命令,準備開往前線,與李希烈作戰。估計唐德宗做夢也沒想到,這些本來是用來平叛的將士,竟然差點要了自己的親命。士兵們在長安外圍駐紮,路途勞頓,期待朝廷能有比較豐厚的賞賜。誰知道,朝廷的賞賜很有限,一下子,大家就炸了鍋,立即操刀造反。由於事發突然,唐德宗不得不逃離長安,一路跑到了奉天那座小縣城裡。

這個事,估計成了唐德宗一輩子的陰影,因為,這幫叛兵並未善罷甘休,而是一路追到了奉天,將皇帝團團包圍於這座小城中,長達數月,城內連耗子都吃光了,九五之尊,竟受此類大辱,何其難忘。從這裡可以看出,唐朝軍隊當時的忠君思想到底有多麼的淡漠,僅僅是因為賞賜不多,就可以革皇帝老子的命。

那麼,作為國家安全屏障,軍隊為什麼會出現這類的事情呢?這裡面到底都有什麼樣的深層次原因呢?咱不妨從以下幾個角度來分析分析。

府兵制瓦解,募兵弊端叢生

關於府兵制,咱就不展開說了,其實,簡單點說,就是兵民合一。府兵們有自己的產業,有一定的經濟實力,平時農閒時就練兵,農忙時就務農,當國家有戰事就隨軍隊出征,很多物資都由自己解決。不難發現,給國家省下了不少的開支,因此,唐朝初年的時候,府兵制還是發揮了巨大威力的。

可是,隨著均田制遭到破壞,府兵制存在的根基慢慢被啃噬,很多府兵破產,開始大量逃亡。但是,國家不可沒有兵用啊,於是乎,募兵制就登場了。也就是說,當兵成了一種職業,你來當兵,國家給你發工資。當然,一種制度的產生,肯定有其合理之處,不能說募兵制後來帶來了藩鎮割據,就把它全盤否定。

府兵作戰(示意圖)

事實上,募兵制還是有很大優點的,比如,當兵成了職業,這些募兵也就是職業軍人,有大量的時間可以提升軍事技能,一定程度上提高了戰鬥力。而且,被招募來計程車兵,多數都是破產農民和無業市井,這些人來了軍隊,社會治安自然也就好了不少,也使國家更加穩定了。

可是,朝廷大概忽略了一個比較嚴重的問題,士兵們長期扎堆,會形成各種利益集團。軍隊的統帥,國家是頻繁調動的,其實就是為了防止擁兵自重,但是,士兵們卻沒有被調動,大家長期在一個鍋裡吃飯,再加上同鄉、朋友雲集,大家久而久之就形成了鐵板,統帥能力要是比較強,還能鎮住,可要是能力有限,有可能就被架空。沒了管束,軍紀不敗壞才怪。

安史之亂留下的病根,劫掠成了習慣

戰爭本身就是殘忍的,無論是對敵還是對己,都一樣。為了能夠激勵鬥志,增強軍隊的狼性,很多將帥都會將戰勝之後的搶劫作為有效的激勵手段。事實證明,這一招是管用的。

安史之亂

安史之亂期間,為了能夠儘快平息這場大亂,朝廷向回紇借兵,並在平叛過程中發揮了極其重要的作用。那麼,回紇憑什麼會給你幫忙?這是一些見不得人的歷史,實際上,朝廷就是允許回紇劫掠財物,他們才願意提著腦袋來衝鋒陷陣。而這些激勵手段,對於漢軍士兵來說,也是十分管用的。安慶緒敗走洛陽後,回紇先進城,進行了一輪燒殺搶掠,把財物幾乎劫掠一空。洛陽人民本來覺得,事情應該就這樣過去了,誰知,官軍又來了一輪,那個慘狀,難以形容。

這種激勵手段,確實給朝廷的勝利帶來了幫助,但弊端也很明顯,大家劫掠慣了,一時還真的難以剎住車,甚至成了一種上癮的狂歡,被延續了下來。

朝廷一碗水端不平,平叛有功的將士很多得不到重用

前面說的涇原兵變,也就是奉天之難,這個事情發生的原因,當然有士兵本身的素質因素,但朝廷的政策也確實有點過分。

奉天之難示意圖

正如前面所說,涇原兵其實也都是募兵,大家是靠拎著腦袋換飯吃的。有一些士兵,全家上下幾口,全部都指望著朝廷發給他們的那點軍餉度日,所以,既然要出征,自然也就想著朝廷能多給點賞賜,給自己家人也改善改善生活。可是,朝廷帶來的卻只是一些粗糧爛布,當然會引起他們的不滿。雖然朝廷當時財力拮据,可部隊之間也存在很大的待遇差距,這種一碗水端不平的做法,無疑給了士兵們燒殺劫掠的理由。對於涇原兵,《舊唐書》曾經有過這樣一段描述:

安祿山亂,肅宗追之,詔至,即引道,(李嗣業)與諸將割臂盟曰:“所過郡縣,秋毫不可犯”。

不難理解,涇原兵也並不是天生長有反骨,至少在平叛期間還是比較忠誠的,而且軍紀也比較好。那麼,為什麼偏偏國家相對太平了,反而變成了流氓集散地?很明顯,是朝廷對他們的不公待遇造成的,常常過度使用,而不知安撫,造成了軍紀日益敗壞。

宦官監軍,難以服眾

實際上,宦官參與軍務,在安史之亂前就已經初露端倪,最主要的始作俑者就是唐玄宗李隆基。誠然,宦官當中也有人才,可宦官插手軍務,總體上是一大敗筆,至少有以下幾個弊端:

第一、宦官地位尷尬,很難受到主流士大夫的尊重,甚至受到普通人的蔑視。別看有些宦官可以權傾天下,作威作福,實際上,很多人從內心裡還是瞧不起他們。將領們瞧不起,士大夫瞧不起,很多大頭兵也瞧不起。於是,宦官統軍就造成了軍紀渙散。

宦官

第二、宦官本身素質偏低,自己都不乾淨,更難以做到賞罰分明。宦官是幹什麼的?其實,說白了就是一些雜役,宮裡面的低端勞動力。由於後宮都是女人,為了防止給皇帝戴綠帽子,於是就找來一幫男人,將其關鍵器官卸掉,進宮去幹活。有知識有文化的高素質青年,當然不會考慮把自己閹了,進宮去受罪。所以,一般都是一些市井無賴,投機取巧,前去充當宦官。這些人的素質,你能指望他們好到哪裡去。一旦監軍,當然不會考慮什麼狗屁軍隊戰鬥力和紀律,只要對自己有利就行。

第三,宦官以權謀私,竟然讓禁軍為其經商謀利,加重了軍隊的腐化。宦官一旦得勢,想盡一切辦法為自己謀私利,他們也不懂什麼聖賢書。於是,禁軍很多士兵就被撒出去做生意,然後給宦官分紅行賄,一時間,軍隊簡直成了買賣興旺之地,實在是笑談。嚴重到什麼程度?《資治通鑑》是這麼說的:

段秀實上言:禁兵不精,其數全少,卒有患難,將何待之。不聽,至是,上召禁兵,竟無一人至者。

也就是說,段秀實已經意識到了事情的嚴重性,向皇帝建議,趕緊整治禁軍,這些人天天貪汙腐敗,甚至不來上班,萬一有事,就完了。可是,皇帝不聽,於是召集禁軍,竟然沒有一個人來。從這裡可以窺見,當時唐朝的禁軍紀律已經惡化到了什麼程度,這都與宦官領兵有脫不開的干係。

影視劇中的李隆基晚年形象

從表面上看,中晚唐以來,士卒的兵痞化,好像與社會風氣有很大的聯絡,但事實上,卻是很多體制弊端的綜合顯現。這些弊端,不但對唐王朝的壽命形成了很大的衝擊,而且還給了歷朝歷代很深刻的教訓,包括現在,其實這些軍制的設定,也很有借鑑和警醒作用。

當然,軍紀敗壞的原因是複雜的,也是綜合性的,與當時社會的發展息息相關,上面的這些原因肯定只是九牛一毛,而且由於本人的才學有限,也不一定客觀,全都是個人的粗知淺見,難登大雅之堂,還請方家多多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