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血不流乾死不休的糾糾老秦人, 為何在秦朝滅亡時消失不見了

“赳赳老秦,共赴國難,赳赳老秦,復我河山。血不流乾,死不休戰……”這是電視連續劇《大秦帝國》的主題歌。

確實,在戰國末年,秦國滅六國的時候,那是一支霸氣沖天的部隊,那是一群壯懷激烈的人。可是僅僅過了15年,在秦朝末年的時候,為何那一支戰無不勝的軍隊,那些視死如歸的人,就不見了呢?

咱們先來看,當年的秦國,為什麼有那麼強悍的戰鬥力。

毫無疑問,秦國的戰鬥能力強,得力於秦國當年有個非常吸引人的軍功獎勵制度。這個軍功獎勵制度,叫做“20級軍功爵位制”,據《商君書·境內》及《漢書·百官公卿表》記載,這“20級軍功爵位制”從第1級到第20級依次包括:公士、上造、簪嫋、不更、大夫、官大夫、公大夫、公乘、五大夫、左庶長、右庶長、左更、中更、右更、少上造、大上造、駟車庶長、大庶長、關內侯、徹侯。

根據這個軍功制度,士兵在戰場上只要拼命廝殺,要想建功立業其實是很容易的。比如第1級“公士”,只要殺掉敵人的“甲士”一名,獲得“甲士”的首級,便可以獲得“公士”爵位。然後士兵就可以擁有“田一頃、宅一處和僕人一個”。

擁有不同的爵位,不但可以獲得不同的封賞,而且在軍隊裡所吃的飯菜都不同。所以,秦國計程車兵在戰場上,總是奮力爭先,拼死殺敵。其目標性非常明確,成就感非常高。

但是,秦朝建立後直到滅亡的這15年裡,一切都發生了很大的改變。有什麼樣的改變呢?

首先是“20級軍功爵位制”雖然依然存在,但基本上不起作用了。因為在這15年裡,基本上很少打仗。沒有仗可打,就不可能建立軍功。而這15年恰恰是一代人的時間。也就是說,這一代人,基本上沒有建有什麼軍功。

這一代人沒有軍功可建,但是他們並沒有因此在自己的田莊裡安居樂業。因為秦朝這時候大興土木,修建阿旁宮、萬里長城、秦直道等等各種龐大的工程。做這些修建工作,主要是剛成長起來的這些年輕人幹,而且差不多是免費幹,和以前靠戰爭建功立業完全是不同的概念。

不僅如此,由於秦朝刑罰非常嚴酷,因此,參與這些免費勞動的,不只是一般的農家子弟,絕大多數還是刑徒。刑徒其實本來也可能是曾經的建功立業者,但因為一件小事,他們的爵位就被奪去,而且還罰勞動改造。可以說,他們基本上是怨氣沖天,還只能憋在肚子裡,根本就不敢說出來。

為了逃避秦朝嚴酷的刑罰,很多人經常逃走。可是又沒有可去的地方,只能跑到深山老林裡面當強盜。《史記》就記載了,那時候“匪盜滿山”。

可以說,秦朝末年的秦朝人,包括“老秦人”,和秦國時期的秦人,其幸福指數完全是不一樣的。

當秦末農民起義爆發,諸侯並起的時候,其實一開始,秦朝士兵在軍功激勵制度下,其戰鬥力還是相當驚人的。陳勝吳廣農民軍,以及六國諸侯軍隊,都打不贏秦朝軍隊。但是後來,鉅鹿一戰後,一切都發生了改變。章邯在並沒有徵求士兵同意的情況下,因為害怕自己被趙高加害,投降了項羽。投降項羽後,項羽活埋了秦朝軍隊(主要是“老秦人”)20萬人,可以說,這些人還沒有獲得軍功呢,境況就發生了改變。

後來,劉邦攻入咸陽後,約法三章,極大地動搖了老秦人的心理。很多人對劉邦的“約法三章”不太理解,以為劉邦這樣做,是避免軍隊騷擾百姓。其實並不是這樣的。而是把秦朝那些繁複嚴苛的刑罰,減少到只剩下“三章”,所以深受老百姓擁護。在那種時候,老百姓,就算是“糾糾老秦人”,他們是願意在秦朝的嚴刑峻法下立軍功呢,還是願意享受自由的生活呢?他們肯定毫不猶豫選擇後者。

而且後來,項羽、劉邦等又實施分封制。這種分封制的吸引力,肯定是遠遠超過在嚴刑峻法下的秦朝軍功爵位制的。

就這樣,就算那時候有“糾糾老秦人”,也被劉邦、項羽,以及秦朝自己從正反兩個方面瓦解了。

(參考資料:《商君書·境內》《漢書·百官公卿表》《史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