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最新地標 光谷廣場:927塊地磚和192塊飾面欄杆乾淨

長江日報5月21日訊 光谷廣場綜合體是亞洲規模最大城市綜合體,也是最新城市地標,經過它所在的光谷廣場,人們會驚奇地發現,城市傢俱乾乾淨淨,地面上沒有一張紙片。20日中午,長江日報記者在現場探訪發現,乾淨整潔的背後的一串串數字,是一群人每天如繡花一般的工作。

927塊地磚和192塊飾面欄杆

孫柏友和兩位同事的保潔路段大約是740米。孫柏友把這個長度用地磚進行了精準的折算,“圍著這裡走一圈,是927塊地磚,每塊地磚80釐米見方。”

孫柏友的保潔範圍位於光谷綜合體地下的一個環形通道。通道共有11個出入口,人們穿行其中,搭乘地鐵或去光谷國際廣場、光谷步行街等位置都更方便。孫柏友說,通道啟用時,他就在這裡做保潔,正如他能精準算出轉上一圈的地磚塊數一樣,對這裡地面和牆面的保潔,他和同事也儘可能“精細更精細”。

“就像做自家清潔一樣過細。”每天數次清掃,地面上不留一張紙片和一個菸頭,孫柏友說,“還有牆上的192塊飾面欄杆,我們每天都要擦。”

這條環形通道以出入口劃分為三段,孫柏友和兩位同事各負責一段。每日重複著同樣的工作,孫柏友對這條通道的每一個細節都熟稔於心,哪裡沒做到位,一目瞭然,“現在大家衛生習慣好了,按說我們工作量小了,但是我感覺壓力還大了,一定要搞得更乾淨漂亮”。孫柏友說著,手中擦拭欄杆的抹布並沒有停下。

兩三天換一把新掃帚

手持掃帚撮箕的劉新元,沿光谷廣場轉盤的綠化帶人字溝清掃落葉。她的身後,纖塵不染。

“只要看得到的垃圾,我們都會及時清理。”劉新元說,每隔兩三天,她手上的掃帚就會換新。

劉新元清掃人字溝。長江日報記者王慧純 攝

做了十餘年環衛工作的劉新元對這一帶的環境變化感受最深,“以前這裡總是人擠人,走都走不動,我們做保潔,一把掃帚沒停過,現在環境好多了,但是掃帚還是廢得快。”掃完綠化帶人字溝,劉新元又開始清掃步行街口的人行道。

負責光谷廣場片區環境的武漢拓新環境技術有限公司保潔主管舒素芳介紹,光谷轉盤沿線商業體多,人流量大,公司考慮了很長時間,定下了現在的工作模式:圍著轉盤定了13個點位,都是公交站點和商業體,13個人各負其責。

包括劉新元在內的13名保潔員都工作多年,經驗豐富,可以應對人行道到車行道保潔的複雜情況,“現在車窗拋物很少,偶爾有垃圾,我們就在車流間隙及時清理,關鍵是要穩,不要搶不要跑。”

接受記者採訪時,劉新元手中的掃帚也沒有停過。

日行2萬步搬幾百輛共享單車

“我們的工作還比較辛苦,每天要搬幾百輛共享單車。”廣場管理員陳龍在接受記者採訪的時候,眼睛也還不時地四處打量。

陳龍將擋在果皮箱前的共享單車搬到劃線區域。長江日報記者王慧純 攝

“不好意思,你等我一下。”話沒說完,陳龍突然快步跑向一旁,將擋在果皮箱前的一輛共享單車搬到劃線區域,返回時呵呵笑著,“現在好多了,以前過個週末,共享單車擺成了山,搬都搬不贏。現在手機裡好幾個單車管理群,及時轉運排程就不會堆積”。

作為光谷廣場的管理員,陳龍的工作就是整理共享單車、清理牛皮癬、勸退流動攤販和發傳單的人,“現在情況強多了,不像前幾年,地上的宣傳單像撒雪片一樣,滿地燒烤籤子,經過管理,才有現在這樣的效果。”

陳龍說,僅光谷廣場,像他這樣的管理員有50名,都是年輕小夥,分早中晚三班、24小時不間斷地在轉盤沿線路面巡查、清理、搬車,“我們這個活,不是年輕人幹不了,不停地搬車子不說,我每天都走2萬步以上”。(長江日報記者王慧純 通訊員金嬋 潘婷)

【編輯:鄧臘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