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歷史上的鎮海吼是什麼樣的?為什麼說鎮海吼是文殊菩薩的坐騎之一?

鎮海吼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滄州鐵獅子,位於河北省,距今已經有上千年的歷史了,關於鎮海吼的來歷有很多種說法,首先流傳最廣的便是當地居民為鎮海而造。

有一種說法是後周世宗北伐契丹之時,為鎮滄州城而建造,還有一種說法是,鎮海吼是文殊菩薩的坐騎,因為鎮海吼在滄州開元寺前。

鎮海吼的內部刻有經文,而且他的背上揹負著蓮花寶座,因此這種說法也是比較靠譜的,可惜的是史書中關於他的記載有不少,只是來歷已經很模糊了。

在《滄縣誌》中記載,鎮海吼的頭頂和項上都寫著獅子王三個字,獅子最早記載在先秦文獻上,時稱狻猊,文殊菩薩的坐騎恰好就是狻猊。

根據二十年前的測量資料來看,鎮海吼身長6米多,體寬近3米,高5米多,重約32噸,以一千年前的水平來看,能夠造出鎮海吼實屬不易。

鎮海吼是古人用“泥範明鑄法”分節疊鑄而成,能夠儲存至今歷史價值不言而喻,為人們研究古代的冶金、雕塑以及佛教史提供了無比珍貴的借鑑資料。

這是目前為止保留最為完整的一尊鐵獅子,不過並不是說這麼多年他一直沒有受到破壞,喜歡文物的都知道,能夠儲存完整的鐵質文物還是比較稀少的,原因就是容易被腐蝕。

嘉慶八年時,滄州下了一場暴風雨,令人意外的是,這個龐然大物居然被大風颳倒了,因為其體重實在是太大,當地官員便沒有管他。

畢竟想把他扶起來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想必是當地官員不想費這個力,鎮海吼在地上一躺便是九十多年。

這一躺導致他與土壤和水長期接觸,直接導致鎮海吼的腹部,尾部和下顎被嚴重鏽蝕,光緒十九年終於有人出手將其扶了起來。

20世紀50年代,夏季澇雨,鎮海吼的腹部和腿又泡在水中數月之久,國家也非常重視此事,於是向蘇聯專家請教了一番如何更好的保護鎮海吼。

蘇聯專家也給出了自己的專業建議,修一座八角亭,將鎮海吼遮蓋在下面,這樣一來便不會被雨淋到,萬萬沒想到,正是這個措施導致鎮海吼損失慘重,因此人們稱這個建議是愚蠢且自作聰明的措施。

鎮海吼處於一個地勢低窪的地方,上面又蓋了一個小亭子,如果下雨了積水就沒法蒸發,八角亭內部形成了潮溼高溫的小氣候。

毫無疑問在這樣的氣候之下,加速了其腐蝕,如果一直這樣做,等於是在毀滅他,幸運的是後來我國專家注意到了此事。

他們做出了正確的措施,首先給鎮海吼安置一個高達2米的隔水臺,不幸的是,在吊裝鎮海吼時因為防止腿部擠壓使用了硫磺錨固合劑但未及時清除,加速了獅子腿部的斷裂。

十年之後,專家們又用鐵管支架來固定鎮海吼,只能說關於鎮海吼的幾次保護措施,都或多或少的加速了他的毀壞,因此有人戲稱,如果一開始不做任何措施,說不定現在儲存的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