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兩宋時期臨朝攝政最久的劉太后,為何會被稱為史上最淫亂的皇后

電視劇《清平樂》的故事情節圍繞著宋真宗趙恆的駕崩,宋仁宗趙禎即位,劉太后臨朝攝政所展開。

《清平樂》的開篇就將矛盾的焦點集中在了宋仁宗趙禎與劉太后的身上。既然說到由王凱主演的宋仁宗,這位在兩宋時期執政時間最長的一位皇帝,自然就要說一說兩宋時期臨朝攝政最久的劉太后。

縱觀我國古代歷史時期,頻頻發生太后臨朝攝政,但是,沒有哪一個朝代能超過西漢、東漢和北宋、南宋時期。

忽略兩漢的這段歷史不說,單說兩宋統治時期就有九位太后曾臨朝攝政,其中在這9位臨朝太后當中,以宋真宗的皇后(公元969—1103年)而位列第一,而且劉皇后還是臨御朝廷時間最長的一位。

這位章獻皇后在宋仁宗趙禎承襲帝位的初期階段,臨朝攝政的時間跨越了11年(公元1022年2月到公元1033年3月),其死時諡號為“章獻明肅皇后”。

公元1044年(宋仁宗慶曆四年)諡號修改為“章獻明”,但史籍上通常稱呼其為章獻太后。

說起這位劉皇后,其不僅是兩宋統治時期,一個非常重要的人物,更是我國古代女性歷史上也理所當然佔據有極其重要的一席之地。

關於這位劉皇后的其人其事,歷來是人們爭長論短、人言嘖嘖的焦點。

如與顧炎武、黃宗羲並稱於明末清初時期的思想家王夫之就對她大加口誅筆伐:

“仁宗立,劉後以小有才而垂簾聽政,乃至服袞冕以廟見,亂男女之別,而辱宗廟。方其始,仁宗已十有四歲,迄劉後之殂,又十年矣。” 《宋論。卷4。仁宗》

又如:明朝時期的文獻學、史學、詩學、批評家胡應麟曾對兩宋時期的諸位后妃給出了一段評價:

“宋之創業、中興其君皆弗漢、唐若也,而母后之賢獨盛焉。”《史書佔畢》

一望而知,胡應麟對劉皇后的看法與王夫之是相似的。

但是,也有人替劉皇后忿忿不平、大鳴冤屈,並讚揚其是一位好太后。

“人幾以漢之呂、唐之武並之,則冤矣。”《史綱評要。卷28》

還有,明朝晚期的學者張溥,對劉皇后也給出了極高的讚譽。

“明智英斷,亦宋一賢后……帝王大度,邈乎唐德、憲以上”。《歷代史論》

再有,蔡東藩在宋史演義中對劉太后的評價提出了全新的看法:

“劉太后生平,有功有過,據理立說,實屬過浮於功。垂簾聽政,本非宋制,而彼獨創之。” 《蔡東藩宋史演義。 第27回》

蔡東藩的評論既反對全盤肯定,又反對一概否定:

“幸劉氏有呂武之才,無呂武之惡,其事郭後也以謹,其待楊妃也以和;即宮中侍兒,得幸生子,飾為己有,跡近詭秘,但上未敢欺罔真宗,下未忍害死李侍,第不過藉此以攫後位,希圖尊寵,狡則有之,而惡尚未也。”《蔡東藩宋史演義。 第24回》

也就是說,蔡東藩認為劉皇后是“有功有過,過浮於功”。

古人對劉太后的評論雖然有以上三種不同的觀點,但是,這些評論的基礎都是建立在封建政權統治時期的思想下。

以當下的角度來看,古人的這些看法從小處來看,並非一無可取;但從大處著眼,也可以說是不足為法。

所以,關於王夫之對劉太后“惡有牝雞,始知晨幕…。。雖有庸主,猶賢哲婦”的種種惡語相加,更是荒謬絕倫。

因而,對於劉皇后的其人其事,顯然應給予重新的評說。可是,在各種歷史古籍記載中,關於劉太后正面價值的一面卻被省略了,即便是在斷代史中也僅僅是片言隻語。

可是,與史籍記載截然不同的是,劉皇后的名望在古今民間中的影響甚大,這是為什麼呢?

因為,這源自於民間流傳甚廣的一則故事《狸貓換太子》的緣故。所以,其形象被大肆扭曲,故甚感可惜。

有鑑於此,果兒將以民間孤女到當朝皇后的經過,對劉皇后的經歷略加評敘。

依據唐朝時期衡量事務的準則來說,女皇武則天是:

“偽臨朝武氏者,性非和順,地實寒微。昔充太宗下陳,曾以更衣入侍。洎乎晚節,穢亂春宮。”《資治通鑑。卷230》

但是,這種事情在宋朝時期人言而論,武則天的出身並不算低:

“武后乃是武功臣之女,合下便有無君之心。自為昭儀,便鴆殺其子,以傾王后。”《朱子語類。卷132》

相反,宋真宗的這位劉皇后的確是孤苦出身。

為何如此說呢?

劉皇后的出身有以下三點值得關注。

第一點、劉皇后出自於一個單親家庭,自小就是一個孤女。其於公元969年(開寶二年)出生於益州華陽(四川成都),從其不懂事時起就沒有了父親。【還有一說,其生於公元970年(開寶三年)】

第二點、劉皇后年幼之時就嫁人了。也就是說,她在十餘歲的時候就嫁給了本地的銀匠龔美,後隨著龔美到了京都開封去發展。

第三點、劉皇后家境中道衰落。其本是太原劉氏一族之後,祖父是劉延慶、父親是劉通,祖輩都步入仕途,身居高位,後家道破落。

綜上所述的這三點之中,第一、第二點基本屬實。但是,關於最後一點,雖說史籍中略記載,不過尚沒有確鑿的憑據證明。

為什麼這麼說呢?

口說無憑,果兒引以史籍為證:

其一、根據史籍記載:

“以其無宗族,乃更以美為兄弟,改姓劉。”《宋史列傳。卷1。后妃上》

首先、透過這段古籍來看,就是說劉皇后並不是出自於宗族世家。

其次、其使出渾身解數來拉攏當朝高官為同宗。在她坐上皇后寶座之後,又以高官厚祿為誘餌,為自己漂白身份。

關於這一點,我們可以透過宋真宗趙恆親自找開封府權知劉綜之間的一段對話來一窺究竟。

“卿與後宮近屬,已擬卿差遣,當知否?”《宋人軼事彙編。卷1》

劉綜聽聞真宗此言,一臉懵逼的說道:

“臣本是河中府人,出於孤寒,不曾有親戚在宮內。”《宋人軼事彙編。卷1》

還有,略知宋朝這段歷史的人都清楚,劉皇后和洛陽的劉氏宗族可以說是毫無關係,但其為了編造出身,竟不惜以後宮之權主動和開封府劉燁攀親戚。

“知卿名族,欲一見卿家譜,恐與吾同宗也。”《續資治通鑑。卷36》

劉燁答:“不敢”。數日之後,又“數問之”,劉燁還是“無以對”。

劉皇后這麼做的目的,很明顯,就是為了隱瞞自己的真實出身。

其二、劉皇后位居後宮正位,遭到了一些人的反對,部分朝官以“家世寒微”為理由加以阻撓。

如:時任宋朝參知政事、兵部尚書趙安仁說道:

“安仁謂劉德妃家世寒微,不如沈才人出於相門。上雖不樂,察其守正,不罪也。”《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卷27》

雖說,沈才人是宋朝初年時任宰相沈倫的孫女,但是,此時的沈氏家道早已衰落。

所以,劉皇后的身世若真的出自於太原劉氏與沈氏伯仲之間的話。

那麼,趙安仁為何會有此一說呢?

不僅如此,就在宋真宗趙恆準備冊立章獻皇后時,時任翰林學士的李迪就以劉皇后身世寒微為託詞,屢上諫言:

“章獻起於寒微,不可母天下。章獻深銜之。”《宋史列傳。卷69》

對劉皇后愛之極深的宋真宗趙恆,面對朝官的種種非議是漠然置之、也漠不關心,同時也不加以辯駁。此舉,等於是以靜默的態度承認了劉皇后並非是世族劉氏之女。

因而,時任宋朝翰林學士的楊億拒不執行草擬冊立劉氏為正宮皇后的詔書,故宋真宗趙恆對其是甚有怨言。

關於這一段的歷史,並不是果兒憑空捏造,因為有史為證。

“楊億真有氣性,不通商量。及議冊皇后,帝欲得億草制,使丁謂諭旨,億難之。… …乃命它學士草制。” 《續資治通鑑。卷30》

這就是說,宋真宗透過參知政事丁謂傳話給楊億。

“謂曰:勉為此,不憂不富貴。”《續資治通鑑。卷30》

楊億則說:

“如此富貴,亦非所願也。”《續資治通鑑。卷30》

若是非要他來執筆制詔,就必須要查清其祖宗三代,楊億此舉等於就是說劉皇后身世履歷是偽造的。

顯而易見,宋真宗的這位劉皇后並不是出自於家道衰落的太原劉氏一族,則是太原劉氏宗族的冒牌貨。

不得不說,宋真宗趙恆的這位出身於孤苦大眾階層的有夫之婦,其之所以能在日後位居中宮正位,除了她本人具有聰明智慧之外,則還與如下這些偶然性因素有一定的關聯。

第一、趙恆在做襄王的時候,就想娶一位川妹子為妻。這時,恰逢蜀人龔美入京發展,因業務需要,經人介紹與襄王府管事張耆相識,張耆便讓其為趙恆物色一川籍美女。

“蜀婦人多才慧,吾欲求之。”《續資治通鑑。卷24》

龔美因家境貧寒,遂準備將劉氏嫁給趙恆。後經襄王府管事張耆牽線做媒,劉氏得以入府。

“時給事王宮,言於王,得召入,遂有寵。”《續資治通鑑。卷24》

豈知,這樁秘密的婚事被趙光義知道了,太宗勃然大怒,就下令將劉氏趕出襄王府。一面是父命難違,一面是嬌妻難捨。趙恆迫於壓力只有將劉氏暫居它處。

“王不得已,出置旻家,旻亦避嫌,不敢下直,乃以銀五百兩與旻,使別築館而居之。”《皇宋通鑑長編紀事本末。卷27》

第二、公元997年(至道三年)三月間,宋太宗趙光義病逝。獨自生活在外十餘年的劉氏得以回到宋真宗的身邊,地位是青雲直上。

公元1004(景德元年)元月,劉氏冊封為美人,公元1009年(大中祥符二年)元月,又冊封為修儀;三年之後,正式冊封其為德妃。

公元1007年(景德四年)4月間,宋真宗的郭皇后病故,後宮正位虛席以待。

此時,宋真宗以臨近四十歲,但苦於膝下無子。這時,若是劉氏能生個兒子,就可以憑藉“母以子貴”而名正言順坐上中宮正位。

第三、後宮女官李氏是劉氏的貼身婢女,其膚色滑膩、冰肌玉膚、穩重少言,宋真宗對其甚是傾心,所以,劉氏就讓她去侍寢。

公元1010年(大中祥符三年)4月間,侍寢的李氏為宋真宗趙恆誕下了龍種,也就是後來的宋仁宗趙禎。

劉氏偷樑換柱,遂將趙禎據為己有,並交由楊淑妃替其撫育,李氏勢力單薄,故不敢聲張,所以很多人並不知情。

宋仁宗自小就稱劉氏為大娘娘、楊淑妃為小娘娘,也就是說,在劉氏稱為皇后至臨朝攝政的這個階段,宋仁宗趙禎就根本不知道自己的親生母親是婢女李氏。

所以,劉氏本來就深受宋真宗的萬分寵愛,此時又添一子,於是有了仁宗的鋪墊,其母儀天下的時機以趨於成熟。

雖說,遭到了以朝官趙安仁、李迪、楊億等為代表的一些大臣極力反對,但宋真宗頂住各方的輿論和壓力,意志堅決地冊立劉氏為皇后。

可是,劉氏身世有水分,所以她並非毫無自知之明,難免會心神不定。就在這個時候,北宋時期的一代名相,兵部侍郎王祜的兒子,更是昭勳閣二十四功臣之一的王旦因病告假。劉氏就藉以首相王旦的反對為由頭,急忙辭謝。

實際上,首相王旦並無此意,聽聞劉氏以他做藉口,遂立即上疏,奏請劉氏正位中宮,母儀天下。

公元1012年(大中祥符五年)12月間,孤女劉氏如願以償地坐上了皇后的寶座。

文述至此,果兒認為還有如下兩個觀點需要加以闡明。

第一點、劉氏之所以能坐上皇后,一是源於某些偶然性因素所促成的,二是與當時的歷史大環境有直接的關聯。

因為,劉皇后這個出身貧苦的孤女竟然能位居中宮正位,這就與當時的統治政權並沒有格外強調后妃之位,則必需出自於名門望族有關。

所以,在宋朝時期諸多后妃之中,類似像劉皇后這樣家世寒微的人實在是不乏其例。劉皇后這位曾經出嫁的婦女競被冊立為皇后,則與當時歷史時期貞節意識不甚強烈有一定的關係。

因此,縱觀整個宋朝,在後宮嬪妃當中,像劉皇后這種屬於是二婚的女人,可以說是寥若晨星、空前絕後的。

但是,若以某些意義加以形容的話,等於是當時的歷史條件、社會風氣為劉皇后創造了一種母儀天下的機遇。

第二點、劉皇后能登上中宮正位,其所走過的道路則與一代女皇武則天如出一轍,同樣是艱難曲折。所不同的是,其沒有武則天那股子狠勁,更沒有為成就千秋霸業,而枉殺無辜之舉。

世人都知道,女皇帝武則天為了爭寵,竟親手殺死了自己的女兒,以此來誣陷她的後宮情敵,乃至將一干情敵砍斷手足、置入甕中,可以說手段是極其殘忍。

相反,宋朝的劉皇后僅僅是將李氏的兒子據為己有而已,說其心狠則可以理解,但說其手段毒辣,完全是一種誣衊。

比如說:侍女李氏被其罪入冷宮,之後又漂泊流離於民間等傳說,就是出自於民間的憑空杜撰。因為,這種撲風捉影的情節,完全不合情理,純屬是荒唐離奇的傳言。

因為,現實的情況則恰恰與傳說相反,劉皇后對李氏還是或多或少有些關照的。

比如說,劉皇后就安排人手為李氏尋找到了失散於民間多年的親弟弟李用和,隨後授予官職併為其安家置地。

侍女李氏本人雖因“畏懼太后,亦無敢言”,而默默隱於宮中,但是李氏在後宮的地位也漸漸有所改善,先是由才人之位升為婉儀,後又封為順容,乃至在其臨死前又正式冊封為妃位,因此,史書稱其為李宸妃。

就在李宸妃死去的時候,劉皇后還接納了一些朝官的諫言,採用皇室一品之禮遇,為其辦理了較高規格的喪葬事宜。

結束語:結合歷史古籍的記載來看,民間人盡皆知的傳說,也就是流傳至今《狸貓換太子》的故事,將劉皇后功大於過的形象,成功地塑造成了一位心狠毒辣、刻薄寡思的反面典型,公正的說,這完全不符合真實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