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謝楠大兒子5歲突然要吃奶嘴,甚至開始爬行,這是真的,還是假的?

前兩天,看到一則關於謝楠大兒子吳所謂5歲之時突然要吃奶嘴,甚至開始爬行的訊息,一時之間有點恍惚。

也有許多網友跟我一樣,發出了疑問:

“都5歲了,為什麼會出現發育倒退的情況呢?”

甚至,還在質疑訊息的真假。

經過詳細瞭解發現,訊息是真的,這是謝楠在參加《奇葩說》時做的分享,但真相有點複雜,這裡包含著孩子對父母之愛的呼喚和期盼,特別是在二胎家庭中。

這是我們生活中十分常見的困惑,也是上期《奇葩說》的辯題之一。

而謝楠在此次辯論中擔任反方,她的觀點是:不應該。也因此,她在辯論過程中分享了令人啼笑皆非的二孩故事。

大兒子在5歲時,突然要吃奶嘴,而此時距他戒斷奶嘴,已經過去了三年零兩個月了。

不僅如此,在其他行為方面,孩子也出現了一些列“退化”表現:

在家裡但凡能爬行,他絕不會直立行走;

就連跟他說話,也很難得到回答了,因為他叼著奶嘴。

聽到這樣好笑卻又模不著頭腦的行為,連馬東也忍不住調侃:

這是一種“返祖”現象嗎?

但其實,事實沒有這麼可怕,但卻有點令人心酸。

吳所謂的一些行為很簡單:

他在模仿弟弟。

為什麼呢?

因為小小年紀的他誤以為只有這樣,才能得到父母的愛,才能得到弟弟那樣“眾星捧月”般的關注。

是不是覺得他很傻,很單純,但同時,卻也無比心疼。

有了弟弟後,他被逐漸忽視了。

很多時候,父母不是故意忽略的,甚至覺得自己很公平,一碗水端得很平,但現實往往不是。

就像謝楠,她也曾自以為做的很好,給了大兒子和二兒子同樣的關注和疼愛,直到發現大兒子的異常。

我們常常用大人的思維去衡量,但其實小孩子畢竟不是大人,他們的世界簡單,卻也敏感。

正如謝楠說的,小孩子的世界裡,父母的關注,就意味著愛。

年猶如他們,尚不知道有「安全感」這樣高深的詞彙,也不知道用怎樣精確的語言去表達自己對父母之愛的渴望,以及對失去的害怕和擔憂。

所以,他們只能做一些看起來傻乎乎的舉動,去博取爸媽的關注,去企圖再度成為家裡的「中心」。

好在謝楠意識到了問題,並及時改正過來。但生活中,依然有父母沒有發現根源所在,反而責怪大孩。

但換個角度想想,如果父母沒有進行良好的引導和教育,對大的那個孩子來說,弟弟妹妹何嘗不是一個陌生的「外來者」?

沒有弟弟妹妹前,ta可以獨佔爸媽的時間,可以盡情撒嬌。

可弟弟妹妹來了後,爸爸媽媽的時間也分割出去,原本只屬於自己的時間和關愛,也可能被弟弟妹妹“拿”走。

身為哥哥姐姐的那個小孩,當然會覺得委屈和難過啊。畢竟,ta也只是個小孩啊,ta不過比弟弟妹妹早來了幾年罷了。

所以啊,二胎家庭裡,父母的引導和教育真的特別特別重要!

二胎家庭的教育,從來就不是容易的事。

要讓大的,跟小的,感受到同樣的愛意,覺得自己沒被忽視,真的很難。

這個過程中,是有一些方法可以去借鑑的。比如:

給大寶做好心理建設,培養一家人意識;

讓大寶參與撫養,一起陪伴弟弟妹妹成長;

爸媽相愛,給足大寶底氣;

不必刻意追求「一碗水端平」,甚至要給大寶更多的關愛;

……

生活中,我們經常聽到這樣的言論:

“有了弟弟妹妹,媽媽就不愛你了?”

“有了弟弟妹妹,爸爸就不管你了?”

……

爸媽營建議:千萬不要給孩子灌輸這種思想,哪怕是所謂的“逗孩子”玩,也請不要!

一旦聽到有人給孩子說這些,請記得告訴大寶:這不是真相,真相是,無論有沒有弟弟妹妹,他都會被一直愛著。

大寶跟二寶,從來都不是競爭關係,他們更該和諧地,充滿愛意地成為彼此地陪伴,快快樂樂長大。

父母給孩子的愛,並不是一碗水,而是一股流動的清泉,能從爸媽之間流動到孩子那裡,也從大寶那裡流到二寶那裡。

最後,迴歸到問題的核心,要不要教哥哥姐姐讓著弟弟妹妹,或許,觀點因人而異;而真實情況,也與具體家庭關係有關。

但希望,不論父母們持何種態度,出發點都是真的為了孩子好,也是真的從孩子的角度出發。

總之,別忽略大的那個也是個小孩子,也不要總讓小的,活在襁褓之下。

成為父母是一生的課題,讓我們共同成長、學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