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歷史上真實的包拯是什麼樣的?他是如何從一個小人物變成一代奸臣的

大家好,我們的永仁說歷史又來了,今天起我們一起來分享歷史知識,也許你可以得到意想不到的收穫哦。

從十幾歲開始,我一直就特別迷戀包青天,由金超群、何家勁主演的包青天,不知道大家認不認識金超群,他演過的電視我基本都看過,百看不厭。我記得有個環節是:包拯六諫宋仁宗,死磕皇親國戚!

在這部劇中,包拯被塑造成了一位仗義執言的正直之臣,他黑色的臉,頭頂月牙印,剛正不阿,鐵面無私,善惡忠奸一眼便知。白天做陽官,晚上做鬼判,陰陽兩界,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當然了歷史上的包大人並沒有那麼神,人家也不是黑黑的臉,年輕時還是個非常帥氣的小夥子呢。雖然歷史上的包拯並沒有通曉陰陽和奇特的外貌,但是他剛正不阿,鐵面無私的為人,確實是事實。

包拯在職期間,不畏權貴,皇親國戚依舊照查不誤,堅持王子犯法與民同罪。不過因為包拯的性格,也讓他得罪了很多朝中的權貴。不過非常慶幸的是,包拯這麼一位剛正不阿,十分正直的大臣,遇到了處處寬以待人,善於納諫的宋仁宗。說不好聽的,換作別的皇帝,包拯不知道要死多少回了。

雖然包拯和宋仁宗,看起來是一對非常完美的搭檔。大臣正直敢言,皇帝虛心納諫,確實沒有一點問題。但是兩個人同樣都有一個缺點,那就是倔強。其實就是包拯的倔強來說,不過是剛直了一點,但這並沒有問題。而宋仁宗的倔強那就不同了,完全是出於做皇帝的小任性。

說到宋仁宗與包拯之間,一君一臣,就像鍋碗瓢盆,哪有不碰撞的時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一件事,就不得不說,包拯六諫宋仁宗的那件事了。事情的主人公,宋仁宗、包拯、張堯佐、還有一群加油助威的大臣。事情是這樣的,張堯佐是宋仁宗的寵妃,張貴妃的伯父。原本只是基層的工作人員,但是由於張貴妃,這都是實在的關係。

宋仁宗也不好意思虧待,要說親戚裡道的關心一下,提拔提拔,那都很正常。說的過去,但是令包拯等大臣,看不過去的是,張堯佐走後門,走的太明顯了。原本是基層幹部的張堯佐,在侄女張貴妃得勢之後,馬上就搖身一變,成了京官。還進入了宋朝的三司擔任了戶部判官、戶部副使。接著、天章閣侍制、吏部流內拴、兵部郎中、權知開封府、加龍圖閣直學士銜、端明殿學士、一直到了三司使。

關於張堯佐的扶搖直上,很多人都是看在眼中,恨在心裡啊。這不明顯就是走後門嗎,一年之內一升再升,未免太過分了。但是非常不幸的是他遇到了,我們剛正不阿的包大人。時任戶部副使的包拯,剛好碰到了三司使張堯佐。恰恰就是包大人的頂頭上司,不過包大人也並不是嫉賢妒才的人。在包拯眼中,張堯佐確實不適合那個位置,不僅是因為他升遷太快了,還因為德不配位,雖然升到了那個位置,但是他是個庸才,不應該在那。

隨後包拯聯合了一些人,上奏皇帝,要求宋仁宗將張堯佐改掉其他閒散職位。但是這麼明白的事情,大家都非常清楚,宋仁宗也清楚。如果宋仁宗聽從了包拯的話,不就等於,承認自己任人唯親了嗎,且任用庸碌之人,那是明君所為。於是兩個倔強的人,就開始了緊張而刺激的對決。包拯堅持彈劾,宋仁宗堅持己見。結果張堯佐受到包拯彈劾後,不僅沒被降職,反而又高升了。而且職位比以前的三司使,還要高。非常明顯,宋仁宗想要一站到底,有意挫諫官們的鋒芒。

首戰失敗,面對失敗一蹶不振可不是包大人的風格。於是就有了第二次諫言,這一次包大人,把話說得更難聽了,奏摺中直言,張堯佐身居高位,不知廉恥,是盛世的渣子,白天的魔鬼。字字誅心,言辭激烈,這話很明顯是針對宋仁宗,但又不能直接罵皇帝,只能指桑罵槐。結果,過了沒幾天也沒有了動靜。於是包拯又發起了第三次諫言,結果宋仁宗還是不動於衷。

第四次時,不僅張擇行、唐介、吳奎群等人,同是彈劾張堯佐。就連一向和氣的御史中丞王舉也發聲了,他們的理由都是,皇帝過分寵幸張堯佐,毀了江山,寒了忠臣們的心。還放話,如果皇帝不罷免張堯佐,就請皇帝罷免了他的御史中丞一職。儘管大臣們紛紛響應包拯,為他吶喊助威,但是宋仁宗也是個好面子的人,還是遲遲猶豫不決。

最後,不得以的情況下,眾大臣聯合請求廷議此事。廷議也可以理解為,眾人公開互懟,這次是大臣們直接面對面懟皇帝。廷議期間,包拯激動不已,長篇大論,措辭激烈,唾沫星子亂飛,都噴到宋仁宗的臉上。結果眾人大驚失色,宋仁宗也很尷尬,但是並沒有生氣,處置包拯,只是灰溜溜地散了。

面對這次震驚朝野上下的廷議,顯然還是張貴妃比較聰明。張貴妃在中間調和後,張堯佐也主動辭去了一些官職。這才停歇事端,結果幾個月後,張堯佐又擔任了要職。我們剛正不阿的包大人,再一次上奏摺,開懟張堯佐,說他貪心太重,勸皇帝不要給他太多恩惠。

四天後,宋仁宗遲遲沒有回覆包拯,耿直的包大人又連續寫了好幾篇奏摺,勸皇帝要慎重考慮。這兩個倔強的人,碰到了一起,真是讓人哭笑不得。面對包拯的死纏爛打,宋仁宗總算不再給張堯佐升官了。在眾多大臣中,或許有人就是羨慕嫉妒恨,但是絕大多數人還是為了防止,外戚干政的局面發生。

因為這種事情並不在少數,包拯也因為六次諫言宋仁宗贏得了皇帝的肯定和天下人的稱讚。他的大無畏精神和剛正不阿的性格,也深深地影響了一代又一代人。或許我們只是平凡崗位上的普通人,但好與壞,對與錯,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都有一個標準。正義,道德就在我們每個人的心中,我們能做的就是一直堅守下去!

喜歡的小朋友一定要多多說說自己的意見,我們一起來討論,分享自己的觀點,說的不對的也要指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