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漢景帝劉啟被讚頌千年的一代明君,這幾件事做得上不了檯面

公元前157年,漢文帝劉恆在未央宮駕崩,太子劉啟登基即位,史稱漢景帝。漢景帝在位16年,頗有政績,平定“吳楚七國之亂”,溫良恭儉,與民休息,百姓安居樂業,因此這段時期被後人稱為中國歷史三大盛世之一“文景之治”。

盛世之君通常被認為是一代明君,但是人無完人,明君劉啟做事就並非都是君子所為,有時也會有虛偽、狡詐、狠毒的另一面。

劉啟還是太子的時候,他爹漢文帝劉恆背上長了一個膿瘡,身邊有個叫鄧通的人,經常給漢文帝用嘴吸膿,漢文帝雖然痛苦減輕了一些,但心裡不是滋味,既感動又慚愧,他問鄧通這世上誰是最愛他的人?

鄧通是漢文帝的男寵,他們的關係現在來看有些不可思議,但在當時見怪不怪,漢朝的皇帝多數都有這個怪癖。

鄧通聽完不知是出於什麼考慮,如果為了溜鬚拍馬直接說自己就完了,而他卻說最愛陛下的人當然是太子了!

此話卻也沒毛病,兒子愛老子天經地義,也符合綱常倫理,但他忽略了,所謂三綱五常人人都懂,可能否做到是另一碼事。

此時正好劉啟進來彙報工作,漢文帝為了試試兒子是否真愛自己,就讓他給吸膿,劉啟吸是吸了,卻面露難色,強忍惡臭,估計轉頭就得去廁所狂吐。

在這方面劉啟明顯比不上他爹劉恆,漢文帝當年沒當皇帝之前,伺候生病的母親三年不脫衣服不睡覺,而且每次親自嘗藥再喂母親,因此被載入中華二十四孝。

僅就孝道而言,劉啟做得不夠,可是他沒有認識到錯誤,反而覺得自己受到極大的委屈,尤其後來聽說鄧通是罪魁禍首,他心生怨恨,等到自己當皇帝后,立馬把鄧通拿下,原來富可敵國的鄧通,竟然活活被餓死了,漢景帝有公報私仇之嫌。

漢景帝採取無為而治的手段,減輕百姓負擔,對待犯人也比較寬容,所以給人以溫和的感覺。

但這些都是表象,其實他從小是個暴脾氣,吳王劉濞的兒子找他下棋,玩得好好的突然起了爭執,他舉起棋盤竟然把人家打死了。估計那時的棋盤是鐵的,怎麼就能打死人呢?看來從小也是驕橫慣了,不太尊重生命。

正是這次事件導致吳王劉鼻怨恨幾十年,終於在他62歲的時候,發動“吳楚七國之亂”,險些毀掉大漢王朝。

漢景帝時期有一個重要的名臣叫晁錯,他和漢景帝是亦師亦友的關係,晁錯學識淵博,在景帝還是太子的時候,給景帝當老師,景帝非常信任他,即位後將晁錯升至御史大夫,絕對的核心重臣。

晁錯這個人算是一個忠臣,他確實是為大漢江山社稷著想,對劉邦遺留的藩王制度感到擔憂。

吳王劉濞已經很多年不上朝簽到了,並且自己造錢製鹽,儼然成了獨立王國。漢文帝在位時,因為自覺理虧,所以對劉濞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劉濞雖然有反心,但沒有正當理由,多年來沒有動作。

晁錯發現劉濞以及其他藩王遲早是個禍患,就一再建議漢景帝抓緊削藩。晁錯這個建議沒有錯,削藩肯定要削,但方法策略很關鍵,因為削不好會把自己削沒了。

晁錯只是提出一個正確的目標,而具體實施方案缺沒有,只是一個字“削”!而且還要立刻馬上就削!

這下給了吳王劉濞一個起兵的理由,他等這個機會等了幾十年,以前漢文帝一味的遷就忍讓,他也只能老老實實在家待著。

這次機會來了,劉濞聯合另外六位藩王,這些人多數是劉肥的兒子們,他們這一支曾是漢文帝的政敵,只是後來落敗了,新仇舊恨加一起,便一呼百應,起兵造反了。

他們為起兵找一個理由,就是皇上身邊出了亂臣,必須要替皇上清理掉,就是所謂的“清君側”,要清的這個人就是晁錯。

晁錯這個人哪點都好,就是過於耿直,或者說情商太低,總愛得罪人,滿朝文武,除了漢景帝他沒有一個朋友。晁錯有一個死對頭叫袁盎,與他勢不兩立,互相對彼此都進行過傷害,但袁盎更勝一籌,一招要了晁錯的命。

寧可得罪十個君子,不要得罪一個小人,尤其是有能力的小人,簡直太可怕了。

七國之亂爆發後,讓漢景帝措手不及,一時手忙腳亂,這時袁盎獻計讓漢景帝殺掉晁錯即可退兵!

其實吳王劉鼻等七國提出“清君側”只是個藉口而已,真正目的不是殺晁錯,而是直指皇位。

漢景帝思考了一夜,翻來覆去回憶晁錯這麼多年的感情,時不時落下幾滴眼淚,最後他做出一個決定,殺!

第二天,漢景帝派幾個人去晁錯家裡接他,說要找他商量事,晁錯完全不知情,喜滋滋的穿上官服,出門上了馬車。等馬車走到長安東市時,對晁錯宣讀罪狀,行刑腰斬。

晁錯怎麼也想不到,如此尊重、賞識、提拔、甚至依賴自己的漢文帝,竟然要了自己的命。

然而晁錯的死並沒有阻止吳王劉濞進攻的腳步,只不過停下歇口氣而已,然後繼續發動猛烈進攻。

也許漢景帝命不該絕,一代明君周亞夫挺身而出,歷時三個月,平定“七國之亂”。

其實漢景帝在殺晁錯之前,就知道殺晁錯也退不了兵,但為什麼還是把他殺了呢?漢景帝是在收買人心,準確的說是收買朝中其他文臣武將的心,因為晁錯得罪人太多了,丞相申屠嘉都被他氣死了。

晁錯不死朝廷永無寧日,晁錯一死,其他人可以團結一心,勸力抵抗外敵,事實也的確如此。所謂伴君如伴虎,和漢景帝相濡以沫多年的晁錯,稀裡糊塗的成為一個政治犧牲品。

人都說虎毒不食子,可皇帝不是一般人,更不是虎,卻比虎還要狠毒。漢景帝登基以後,由於皇后無子,慄姬生的長子劉榮被立為太子,按照正常情況發展,再過幾年慄姬有可能被封為皇后,即便當不了皇后,等他兒子成為皇帝,她也是皇太后。

可是這個女人太心急,現在就把自己擺在了皇后的位置,經常約束漢景帝的自由,實在是不明智。

而此時有個好機會擺在她眼前,漢景帝的姐姐劉嫖要把女兒嫁給太子,就是想和慄姬攀個親家,日後自己的女兒就是皇后了。

這本是互利共贏的好事,誰知慄姬只因劉嫖給漢景帝送來太多的美女,讓她吃了不少乾醋,為此怨恨劉嫖,斷然拒絕這門親事。

劉嫖也不是吃乾飯的,遭到拒絕後,轉頭去找漢景帝另一個妃子王美人,說要把女兒嫁給王美人的兒子,王美人是個識時務的女人,她爽快地答應了,所以她的兒子後來成為太子,接著又即皇帝位,就是漢武帝劉徹。

這一切有多方力量博弈,劉嫖玩弄權術使慄姬在漢景帝面前失寵,進而連累兒子的太子之位被廢。

自古以來,被廢的太子下場都很慘,他的父親都不會放過他。劉榮被貶為臨江王,因為佔用祖廟的地蓋宮殿,漢景帝知道後把他抓起來問罪。

主審法官是酷吏郅都,這個人鐵面無私,不畏皇權,專殺高官,是漢景帝一個鋒利的爪牙。在審理劉榮的過程中,他倒是秉公辦事,毫不留情,連劉榮要一支筆的要求都沒答應,逼的劉榮在監獄自殺。

漢景帝沒有怪罪郅都,可是漢景帝的母親竇太后暴怒,要殺了郅都為孫子報仇,漢景帝為保護郅都把他派到雁門關一段時間,再調回來時還是被竇太后殺了。

這一切都說明,郅都的所作所為是經過漢景帝的默許,那麼漢景帝為什麼要對自己的兒子痛下殺手呢?

這個問題不難理解,就是為了鞏固皇權,因為你若不死的話,將來勢必對繼任太子構成威脅,這也是不得已而為之。

天道輪迴,繼任的漢武帝晚年時期也跟他的兒子上演了同樣的悲劇,父子甚至兵戎相見,太子劉據自殺。

總的來說,漢景帝是個不錯的皇帝,對國家,對百姓貢獻特別大,對大漢江山的穩固起到重要作用,他的這一支血脈枝繁葉茂,人才輩出,東漢的劉秀、劉備都是出自他這一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