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秦軍能滅掉六國, 為啥擋不住六國貴族的反撲呢? 問題出在這裡

秦朝末年,陳勝吳廣起義軍揭竿而起,席捲全國,關東六國貴族紛紛反秦。秦將章邯率二十萬刑徒軍出函谷關,和王離合軍夾擊鉅鹿。項羽率五萬楚軍北上救援,奮力擊退章邯部二十萬秦軍,又破釜沉舟大破王離率領的二十萬秦軍,內外夾攻,將其全殲。隨後,項羽聯合諸軍追擊章邯,迫降二十萬秦軍,坑殺於新安。新安坑秦後,秦軍已經沒有成建制的軍隊了。這支二十年前橫掃六國的虎狼秦師就這樣煙消雲散了,實在令人不可思議。

楚軍在鉅鹿戰場上所向披靡,是因為有項羽這位優秀軍事統帥的緣故,但其餘各路起義軍也打得風生水起,就有些難以理解了。秦末農民起義距離秦滅六國不過十餘年,王賁滅齊還是十三年前的事,最早的滅韓之戰也不過才二十二年。僅僅一代人的時間,關東六國便死灰復燃,席捲之勢更甚於二十年前。秦軍還是那批秦人,六國聯軍卻換了一茬,難道是秦人老了嗎?

賈誼在《過秦論》中這是“仁義不施而攻守之勢異”的原因,把秦軍失敗的原因歸於不施仁政。這畢竟是很主觀的看法,根本原因是秦滅六國後,秦的戰略中心沒有完成向關東地區的轉移。

在秦之前,沒有哪一個王朝曾經統治過如此廣闊的領土,數百年的春秋亂戰導致王朝各國形成了獨立的文化面貌,相互排斥。秦軍能用武力征服土地,卻無法用武力消除文化之間的差異和獨立性,故而才會推行文字、貨幣、度量衡統一。顯然,二十年時間是不夠的。至少需要三代人,才能徹底同化不同地區之間的文化差異。

秦國雖然在關東六國建立起郡縣制,但整體上還是粗放式管理。秦始皇認為,關中才是國家的基本盤,優秀的官員要優先滿足關中地區的需要,秦國派往關東的官員都是犯過錯或業務不熟練的二流人員。秦國擁有非常完善的政治體制和法律條文,但這些東西是靠基層官員長期浸潤才能逐步展開的。短短二十年時間,無法從根本上改變分裂的局面。

秦國在關東地區的武力威懾也非常有限。秦代的軍政系統呈網狀結構,越靠近關中就越密集,距離較遠的地方只能依靠比較重要的軍政節點來實現控制。由於科學技術的限制,這是歷代王朝都難以克服的問題。為了彌補這一戰略漏洞,秦始皇有自己的辦法:收歸天下兵器運到咸陽,鑄成十二金人;強遷六國富戶至咸陽,防止六國貴族依靠宗族死灰復燃;破壞舊地城郭,修築馳道和直道,以加強對地方的控制。

這些措施起到了一些作用。陳勝吳廣起義時,由於沒有兵器,只能削木為兵,故而被稱為“揭竿而起”。但總體上來說,秦對地方上控制仍然很薄弱,以至於守城郡兵連一群手持木棍的農夫也打不過,劉邦倉促起事,也能靠一群烏合之眾攻克泗水郡。

關中地區的秦軍仍然保持著強大的戰鬥力,或者說延續了秦軍的強悍傳承。當章邯率二十萬刑徒軍出函谷關時,局面立刻發生了變化,陳勝麾下七十萬起義軍不敵章邯二十萬刑徒軍,僅僅三月便土崩瓦解。章邯連敗楚、趙,席捲關東,可惜在鉅鹿碰上了項羽。新安坑秦後,最後一支成建制秦軍被消滅,再也無力抵抗六國軍隊的反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