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項羽與其殺叔仇人章邯之間, 為何會產生惺惺相惜、同病相憐之情

公元前207年7月的一天,一句蒼涼的哭聲,在殷墟的上空飄蕩,穿透兩千年的漫長歲月,至今依然可聞。

大秦最後一輪明月——敗軍之將章邯(14)

主筆:江湖閒樂生

公元前207年5月,秦軍長史司馬欣突然孤身來到諸侯軍的楚營,為秦帥章邯全權代表,與項羽展開秘密談判,商討章邯這二十萬秦軍最後主力的歸降事宜。

這一談,就是將近一個月,雙方往來縱橫,就是談不攏。

為什麼談不攏,倒不是項羽揪著章邯的殺叔之仇不放,不肯和談。這個世界上沒有永遠的朋友,也沒有永遠的敵人,能不廢一兵一卒而收服秦二十萬大軍,項羽高興還來不及呢!

問題的焦點在於,章邯提出的條件太苛刻。

第一:他要自己二十萬秦軍的獨立指揮權,他與項羽只是同盟關係,不是從屬關係。

第二:攻入咸陽後,他要兩件東西。第一件,分王關中;第二件,趙高的頭顱。

第三:滅秦之後,項羽不得誅秦之宗室,不得毀秦之宗廟,不得傷始皇之皇陵,更不能屠秦之百姓。

項羽火了,我靠,你章邯是個什麼東西,竟敢跟我項羽提條件。第二條馬馬虎虎還可以答應,第一條和第三條,免談!

章邯也火了,不談就不談,我章邯還怕了你不成!

為啥章邯態度敢這麼強橫?要知道事情談崩了,對他可是一點好處都沒有啊!

答案很簡單,兩個字——糧食。

我們知道,章邯攻趙,是帶了很多糧食來的,所以他才能源源不斷的給王離供應軍糧,現在鉅鹿一戰王離全軍覆沒,他的糧食更是多得吃不完了。而項羽就沒那麼闊綽了,當初他破釜沉舟,楚軍只帶了三天的糧食渡河;至於東道主趙國,都城邯鄲被章邯一掃而空,鉅鹿又被王離圍了好幾個月,所以趙國也沒多少糧食給他們;至於其他遠道而來的各路諸侯軍,那就更別提了,一個個都是窮鬼,本來就是意思意思來救趙的,只是不幸被項羽綁上了自己的戰車,他們能帶多少糧食來!

所以說,章邯雖然困窘,卻也不是一點講條件的資本都沒有,司馬欣即便想死了促成秦軍的投降,但軍權在章邯手裡,章邯死不鬆口,他也沒轍。

於是,雙方又一次的僵持起來。項羽很討厭這種不死不活的氣氛,要知道,劉邦的十萬大軍此時已經攻下南陽,兵臨武關之下了。明明是我搞定了秦軍的全部主力,最後要是被這老傢伙搶先一步滅了秦,我項羽豈不是做了這世上最賠本的一樁買賣!

不能再等了,你章邯不是跟我將條件嗎?那我就打,打到你不敢講為止!

公元前207年6月,項羽突然恢復和談,答應了章邯的所有條件。

章邯大為狐疑,項羽為何驟然改變態度,這是何意?

原來,這一切都是項羽的惑敵之計。他一面許和,一面卻偷偷派蒲將軍率一部兵力,日夜兼程渡過三戶津(古漳水渡口,位於今河北滋縣西南),繞到章邯軍之後,擊敗秦軍一部,然後搶佔險要,切斷了章邯軍退路。緊接著,項羽率主力於汙水(漳水支流,位於今河北臨漳附近),再次大破秦軍。

章邯被打的一點脾氣沒有,只得無條件投降,雙方約定於七月在洹水南岸的殷墟上進行最高級別的首腦會晤,商談歸降細節。

這個殷墟,就在今天河南省安陽市西北小屯一帶,後來考古學家在這裡掘出了大量刻有甲骨文的龜甲,證明此地的確就是舊商王朝的故都。

殷墟雖是前朝故都,卻早在周初之時已經化作一片廢墟了。所以對於秦楚之際的章邯項羽來說,殷墟也算是一個歷史文化古蹟,雙方選在此地作為舉行納降儀式的所在,頗有些深意。

章邯一降,大秦帝國最後一根支柱也就崩塌了,它的歷史使命,已經走到盡頭,千古偉業,終將歸於塵土,一如故商之殷墟。

我們可以想象,章邯在窮途末路之下,在這麼一個有著特殊意義的地方,無可奈何的向勝利者低下自己高貴的頭顱,他該是種什麼樣的心情。

或許,他會想起這麼一首古歌謠吧!

麥秀漸漸兮,禾黍油油,

彼狡童兮,不與我好兮。

這首詩是商紂王的叔父箕子寫的。當年,紂王無道,箕子屢諫之不聽,殷商果為周所滅。後周武王命召公釋放箕子,向箕子詢治國之道,箕子不願作周的順民,帶領遺老故舊一大批人從今膠州灣東渡到朝鮮,創立了箕子王朝。時過境遷,箕子一次回國路過此地,見宮室毀壞一片荒涼,遍地野生麥黍,心甚傷之,欲哭則不可,欲泣則近於婦人,乃作此歌,是為《麥秀歌》。歌中“狡童”係指紂王,歌詞大意是:那時不聽我勸,如今落得宮廟為墟,你這個亡國的頑徒啊……商朝遺民聽到這首歌,無不動容流涕。

章邯此時的心情,當與箕子一般無二。

項羽就是他的周武王,胡亥與趙高就是他的商紂王。

史書記載,雙方在殷墟定盟完畢後,章邯這個曾經令諸侯聞風喪膽的秦軍大將,竟當著昔日對手項羽的面,傷心到痛哭起來:“邯因趙高讒言二世,不發救兵,反下詔賜死,拘禁老小,逼迫不過,無處容身,仰歸將軍,如嬰兒之望父母。但因昔日定陶行兵之際,奮不顧私,有傷尊叔,罪當萬死。幸將軍虛懷若谷,不計前嫌,收錄我等,章邯蒙此厚恩,敢不竭力助楚,攻入咸陽,上報將軍不殺之恩,下雪佞臣讒戮之恨。”

老淚縱橫的章邯,發須花白,面容憔悴,甚至有點佝僂,一如鄉間隨處可見的農叟,哪裡還有當年秦軍戰神的影子。

眾人無不流涕,一個統帥數十萬大軍橫掃中原的天下名將,竟被秦廷的昏君佞臣們逼到如此地步,這是一種什麼樣的悲哀?這種悲哀,大概就是所謂的哀莫大於心死吧。事實上,在司馬欣從咸陽逃歸的那一刻,章邯的心就已經死了,兩年前他兵出函谷關欲力挽狂瀾的滿腔豪情壯志,早已在殘酷的現實之中,煙消雲散。

項羽在旁,也不由流下了幾滴同病相憐之淚,想當年那個宋義,不也是這麼對我的麼?還好我夠機靈,否則恐怕也要被他給害了。這樣想著,他便不禁動了英雄相惜之意,遂對章邯說:“此舊事爾,將軍何必介懷。我與將軍當相逢一笑泯恩仇,滅秦之後,富貴共之。”

除了殺掉趙高報仇雪恨,章邯此生再也沒啥想頭了,至於項羽會不會與他共富貴,他並抱有什麼太大的希望。誰都知道,楚人與秦人的仇恨,已經深入骨髓,豈是一言兩語能化解的開的。什麼一笑泯恩仇?場面話而已!

不管項羽是不是被章邯的一把眼淚所打動,相逢一笑泯恩仇了,但為了滅秦的大局,項羽終究還是接收了秦二十萬大軍,並將章邯提前封為雍王,長史司馬欣為上將軍,率秦兵為前驅,合諸路大軍近五十萬,兵鋒直指帝都咸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