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康熙殺死姑父,處死表弟,人們卻拍手稱快,稱讚皇帝太仁慈

康熙殺死姑父,處死表弟,人們卻拍手稱快,稱讚皇帝太仁慈

權力是個好東西,它會引得人們不顧一切地去爭奪,尤其是古代皇權,那可是掌管天下事物的權利,所以在皇室中,血親之間為了得到這個權利爭個你死我活都是很常見的事情。這樣的現象在旁人看來,也就會感嘆一下人性的惡劣,但是在康熙絞死了自己的親姑父,將自己的表弟置於死地時,人們卻非常高興,認為康熙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甚至還有人還覺得康熙這麼做是仁慈的表現,這究竟是為什麼呢?

順治十年(1653),時年13歲的建寧嫁給了吳三桂之子吳應熊,而吳應熊同時也被清廷授三等子,婚後二人定居北京。建寧與吳應熊二人雖是政治聯姻,但是年齡家世相當,吳應熊相貌堂堂,建寧公主賢淑貌美,吳應熊對建寧也是恩愛異常,二人婚後也是相敬如賓,感情甚加。

吳三桂叛亂之初,清軍連吃敗仗,此時吳三桂留在北京的兒子吳應熊就成了朝廷的出氣筒。諸王大臣們再三奏請,“反逆子孫,理應誅戮,以彰國法”,“吳三桂怙惡不悛,其子孫即宜棄市,義難寬緩”。按理說即使將吳應熊凌遲處死,也不過分,畢竟他是反賊的兒子。

“朕少時即知三藩氣焰日甚一日,不可不撤,但當時天下,瘡痍未復。恤兵養民,布宣德化,共致太平,實為朕躬夙夜所思。吳三桂初叛之時,傳檄天下,煽惑愚頑,兵民相率背叛,勢成對我摧枯之勢,此實朝廷德澤不到民間所致。朕每思及國初圈地之勢,即痛疾骨髓,數年之間水旱之災,頻仍疊起,師旅疲於徵調,閭閻之民困於轉運徵徭,困苦未得更蘇,這些皆為朕之所憂。然而就當前論,不除吳三桂,所謂醇風俗,振教化,都非當務之急。聽旨!“吳三桂怙惡不悛。

吳三桂無論是背叛明朝引導清軍入關還是在之後反叛康熙,其實最根本的原因還是想要為自己的親人報仇。但是他為了自己的小家,先是造得國家滅亡,再是引起戰亂,傷害了更多的人,更多的家庭,所以才被人所憎恨。而康熙皇帝為了平定反叛,殺死了吳應熊,處死了表弟以示懲罰的時候,人們覺得是正確的做法,所以並沒有覺得康熙不念感情,反而讚美他是一個仁慈的皇帝。

1681年,三藩之亂被徹底平定,康熙帝又下了一道命令,將吳三桂“二幼孫縊殺,諸庶孫斬首棄市”。也就是說將公主所生的兒子勒死,其他女人所生的一律斬首。建寧公主雖然生在帝王家,卻淪為政治的工具,一生悲苦,康熙四十三年,63歲的建寧公主走到了人生的盡頭,孤身一人離開了這個讓她傷心的世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