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中華歷朝三十三位開國皇帝,究竟哪一位享壽最短

自姒啟(夏啟)開創家天下制度、建立世襲制王朝夏朝以來,至末代皇帝溥儀在宣統三年十二月(陽曆是1912年2月)宣佈退位、清朝滅亡為止,中華正統王朝共計經歷二十二朝(夏、商、周、秦、漢、魏、晉、宋(劉宋)、齊、梁、陳、隋、唐、後梁、後唐、後漢、後晉、後周、宋(趙宋)、元、明、清),而新、蜀漢、吳、北朝諸國、遼、金、西夏等朝(國)則均不在中華正統史觀、即“正朔”之內。在天命哲學理論、中華大一統思想、以及儒家華夷之辨等正統史觀和王朝傳承有序的政治概念之下,正統史書將新附於兩漢;蜀漢、吳附於魏;北朝諸國附於南朝;遼、金、西夏附於兩宋。而其餘十六國、十國等地方割據政權,就更加不被承認為正統王朝了。

但蜀漢、吳、北朝諸國、遼、金、西夏等朝雖然不被納入正統王朝傳承中,各朝的皇帝還是被史書所認可的(新莽例外,王莽被正統史學家痛恨了兩千年),十六國、十國的皇帝也一併被納入歷代帝王名錄中。而中華上古三朝夏、商、周,最高統治者並沒有皇帝的稱呼(夏稱後、商稱王、周稱天王、天子),直至秦在始皇二十六年(前

221年)滅六國、統一天下,秦王政以自己的成就“功蓋三皇、德兼五帝”為名,建“皇帝”稱號開始,中華王朝的最高統治者才開始自稱“皇帝”。

自秦至清,十九代王朝中,在任正統皇帝數量為:秦二人,兩漢三十一人,三國共十一人,兩晉十六人,十六國共七十八人,南北朝共五十九人,隋三人,唐二十一人,五代十國共五十五人,兩宋十八人,遼金西夏共三十五人,元十五人,明十六人,清十二人。合計四百零五人。

雖然說是十九代王朝,但因為漢、晉、宋三代各自分為兩朝,再加上新、蜀漢、吳、北朝諸國、遼、金、西夏等朝(國),所以實際上擁有

“開國君主”身份的皇帝一共是三十三人,而各開國君主壽祿長短不一,分別為:

秦:始皇帝嬴政,生於

周赧王五十六年

259年

),

崩於始皇三十七年(前

210年),年五十歲。

西漢:漢太祖高皇帝劉邦,生於周赧王五十九年(前256年),崩於高帝十二年(前195年),年六十二歲。

新:王莽,生於

漢初元四年(前

45年)

被殺於新

地皇

四年(

23年)

年六十八歲。

東漢:漢世祖光武皇帝劉秀,生於

漢建平二年(前

5年)

崩於漢建武中元二年(

57年),年六十二歲。

魏:魏世祖文皇帝曹丕,生於漢

中平

四年(

187年)

崩於魏黃初七年(

227年),年四十一歲。

季漢(蜀漢):漢昭烈皇帝劉備,生於漢

延熹四年

161年

),

崩於蜀漢章武三年(

223年),年六十三歲。

吳:吳太祖大皇帝孫權,生於

光和

五年(

182年)

崩於吳

神鳳元年(

252年)

年七十一歲。

西晉:晉世祖武皇帝司馬炎,生於魏

青龍四年

236年

),

崩於晉

太熙

元年(

290年)

年五十五歲。

東晉:晉中宗元皇帝司馬睿,生

咸寧

二年(

276年)

崩於晉

永昌

元年(

陽曆已經是

323年)

年四十七歲。

南朝

——

宋:宋高祖武皇帝劉裕,生於晉興寧元年(363年),崩於宋永初三年(422年),年六十歲。

齊:齊太祖高皇帝蕭道成,生於宋

元嘉四年(

427年)

崩於齊建元四年(

482年),年五十六歲。

梁:梁高祖武皇帝蕭衍,生於宋

大明八年(

464年)

餓死於梁

太清三年(

549年)

年八十六歲。

陳:陳高祖武皇帝陳霸先,生於梁

天監二年(

503年

),

崩於陳

永定三年(

559年

),

年五十七歲。

北朝

——

北魏:魏太祖道武皇帝拓跋珪,生於代國建國三十四年(371年),遇弒於北魏天賜六年(409年),年三十九歲。

西魏:魏文皇帝元寶炬,生於北魏

正始

四年(

507年)

崩於西魏

大統十七年(

551年)

,年四十五歲。

東魏:魏孝靜皇帝元善見,生於北魏正光五年(524年),被害於北齊天保二年十二月(陽曆已經是552年1月),年二十七歲。

北齊:齊威宗文宣皇帝高洋,生於

北魏孝昌二年(

526年)

崩於北齊

天保十年(

559年)

年三十四歲。

北周:周孝閔皇帝宇文覺,生於西魏大統八年(542年),遇害於北周孝閔帝元年(557年;宇文覺登基未建年號,以帝號紀年),年十六歲。

隋:隋高祖文皇帝楊堅,生於

西魏大統十三年

547年

),

崩於隋仁壽四年(

604年),年六十四歲。

唐:唐高祖神堯大聖大光孝皇帝李淵,生於北周天和元年(566年),崩於唐貞觀九年(635年),年七十歲。

五代

——

後梁:梁太祖

神武元聖孝皇帝

朱晃,生於唐

大中六年(

852年)

遇弒於後梁

乾化二年(

912年)

年六十一歲。

後唐:唐莊宗

光聖神閔孝

皇帝

李存勖,生於唐

光啟元

年(

885年),遇害於後唐同光四年(926年),年四十二歲。

後晉:晉高祖

聖文章武明德孝皇帝

石敬瑭,生於唐

景福元年

892年

),

崩於後晉

天福七年(

942年)

年五十一歲。

後漢:漢高祖

睿文聖武昭肅孝皇帝

劉知遠,生於唐

乾寧二年(

895年)

崩於後漢

乾祐

元年(

948年)

年五十四歲。

後周:周太祖

聖神恭肅文武孝皇帝

郭威,

生於唐

天祐元年

904年

),

崩於後周顯德元年(

954年),年五十一歲。

北宋:宋太祖啟運立極英武睿文神德聖功至明大孝皇帝趙匡胤,生於後唐天成二年(927年),崩於宋開寶九年(976年),年五十歲。

遼:遼太祖

大聖大明神烈天

皇帝

耶律阿保機,生於唐

鹹通十三年(

872年)

崩於契丹

天贊

五年(

926年)

年五十五歲。

金:金太祖

應乾興運昭德定功睿神莊孝仁明大聖武元皇帝

完顏阿骨打,生於

遼鹹雍四年

1068年

),

崩於金

天輔七年(

1123年)

年五十六歲。

西夏:夏景宗武烈皇帝李元昊,生於宋鹹平六年(1003年),遇弒於西夏天授禮法延祚十一年(1048年),年四十六歲。(此處以李元昊在天授禮法延祚元年(1038年)正式建國號為“大白高國”(即遼、宋、金所稱的西夏)的原因,將西夏開國皇帝確立為李元昊,而不以夏太祖李繼遷為西夏開國皇帝。)

南宋:宋高宗

受命中興全功至德聖神武文昭仁憲孝皇帝

趙構,生於宋

大觀

元年(

1107年)

崩於宋

淳熙

十四年(

1187年)

年八十一歲。

元:元世祖聖德神功文武皇帝忽必烈,生於成吉思汗十年(1215年),崩於元至元三十一年(1294年),年八十歲。(此處以忽必烈在至元八年(1271年)正式建國號為“大元”的原因,將元朝開國皇帝確立為忽必烈,而不以元太祖鐵木真為元朝開國皇帝。)

明:明太祖

開天行道肇紀立極大聖至神仁文義武俊德成功高皇帝

朱元璋,生於元

天曆元年(

1328

崩於明洪武三十一年(

1398年),年七十一歲。

清:清太宗

應天興國弘德彰武寬溫仁聖睿孝敬敏昭定隆道顯功文皇帝

皇太極,生於明

萬曆二十年(

1592年)

崩於清崇德八年(

1643年),年五十二歲。(此處以皇太極在崇德元年(1636年)正式改國號為“大清”的原因,將清朝的開國皇帝定為皇太極,而不以建立後金的清太祖努爾哈赤為清朝開國皇帝。)

這史書有載的三十三位歷代開國皇帝中,駕崩時年紀最大的是梁武帝蕭衍,已經是八十六歲的老人了,年紀最小的則是北周孝閔帝宇文覺,僅僅只有十六歲。所以,從正統史學觀來說,北周開國君主孝閔帝宇文覺,可以被稱為最短命的開國皇帝。但宇文覺雖然在名義上是北周開國皇帝,是從西魏恭帝手中以“禪讓”的方式奪取了社稷,自立為君的,但其實這一切都是由他的堂兄、北周晉國公宇文護所一手操辦、扶持的,宇文覺不過是宇文護的傀儡而已,沒有實際權力。就在宇文覺登基不過半年後,便因為與宇文護的權力鬥爭失敗而遭到廢黜,被貶為略陽公,然後遭到殺害。北周實際上的開國統治者其實是宇文護,只不過他沒有皇帝頭銜而已。

另外,宇文覺登基後的稱謂不是

“皇帝”,而是略低一等的“大周天王”,也沒有建年號,只是以帝號紀年,他“孝閔帝”的帝號,是其弟、北周武帝宇文邕在剷除了權臣宇文護之後,才追尊給兄長的。所以,宇文覺的這個“北周開國皇帝”頭銜,實在是值得商榷,“最短命的開國皇帝”名號,是否屬於他,還得諸位史學界專家詳細研究才能確認,我這裡不敢妄下定義。

除宇文覺之外,歷代開國皇帝中壽命第二短的,就是東

魏孝靜皇帝元善見,遇害時只有二十七歲。但元善見只是權臣高氏的傀儡,本人沒有絲毫權力,就連

“東魏”這個國家,也是高歡為了延續北魏的正統地位、對抗關中宇文氏所控制的西魏、以及便於自己更好地統治山東、河北、淮南等地,才強行建立的一個虛有其名的國家,雖然標榜為北魏正統,其實都是高氏家族統攬大權,孝靜帝空有其名、名義上是北魏帝系的延續,其實就是個牌位而已,開不開國的尊崇地位,那是半分都沒有的。

而且,孝靜帝是東魏唯一的皇帝,即是開國、也是亡國皇帝,還留下了“陛下何故謀反”、“狗腳朕”等不堪典故,實在是屈辱至極,最後還被迫禪位給高氏權臣,並被毒死。這“最短命開國皇帝”的頭銜,要不要都無所謂了。

綜上所述,真正握有實權、且壽命最短的歷朝開國皇帝中,應該就是北魏的開國皇帝、魏道武帝拓跋珪了。

拓跋珪在魏登國元年(386年)重建祖先的代國政權、並改稱魏王時只有十五歲,雖然年輕,但拓跋珪志高心堅、勵精圖治,即位後實行改革推動鮮卑政權快速進入封建社會,又發動對外戰爭,先後擊敗敵對的賀蘭部、鐵弗、高車、柔然等強敵,並在參合陂之戰大敗後燕慕容寶,又在柴壁之戰擊潰後秦姚興,使得北魏政權迅速強盛,為後世子孫統一中華北方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拓跋珪在位時,一直手握軍政大權、控制朝堂,恩威並施,諸臣無不敬服,是實實在在地實權開國皇帝。

可惜,拓跋珪晚年自以為功業昭昭,所以沉湎酒色,剛愎自用,不睦兄弟子侄,遭到宗室子弟的怨恨。北魏天賜六年(409年),道武帝因為要處罰並殺死姬妾賀氏,被早就心懷不滿的賀氏之子、道武帝次子清河王拓跋紹糾集黨羽殺入宮中,以救援母親的名義把道武帝弒殺在大殿之中。道武帝遇弒時,年三十九歲。按“握有實權、開國之君”的標準來衡量,北魏道武帝拓跋珪可以被稱為“最短命的開國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