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張湯簡介西漢時期酷吏酷吏杜陵人生平,《酷吏列傳》中張湯生平介紹

張湯(?—前116),杜陵(今陝西西安東南)人,西漢著名酷吏,太史公著《史記》,將他列入《酷吏列傳》,其酷烈之神韻,少年既顯出雛形——

張湯者,杜人也。其父為長安丞,出,湯為兒守舍。還而鼠盜肉,其父怒,笞湯。湯掘窟得盜鼠及餘肉,劾鼠掠治,傳爰書,訊鞫論報,並取鼠與肉,具獄磔堂下。其父見之,視其文辭如老獄吏,大驚,遂使書獄。父死後,湯為長安吏,久之。(《史記·酷吏列傳》)

“長安丞”,即長安縣丞,縣令的助手;“劾”,審判;“掠治”,拷打審問;“爰書”,記錄罪犯供詞的文書;“訊鞫”,反覆審訊;“論報”,把判決報告上級;“具獄”,定案;“磔”,古代分屍酷刑。太史公這裡記述的,是一出精彩絕倫的“模擬審判神劇”——張湯老爹是長安縣丞,公務繁忙,一天,他有事外出,叮囑張湯看家,回來後發現老鼠盜竊了家裡的臘肉,大怒,鞭笞之。張湯手撫鞭痕,惱恨不已,用鐵鍬掘開鼠洞,擒獲老鼠與剩肉,一邊掄鞭啪啪抽打老鼠,一邊厲聲訊問,並將審訊過程記錄在案,當場宣佈判決結果,將這隻膽大包天的“盜賊”判處磔刑,碎屍堂下。老爹見此情形,目瞪口呆,再看他的審訊報告,猶如出自一個老道法官手筆,大感驚訝,於是讓他參與辦案,學習撰寫刑獄文書。老爹死後,他順利進入長安縣衙,走上了漫漫仕途。

張湯遇到的第一個貴人,是一個在押嫌犯、周陽侯田勝。這位田勝,雖然身陷囹圄,卻是血胤華貴,大有來頭。原來他是當朝皇太后王娡異母弟、太尉田蚡胞弟、武帝老舅,正宗天潢貴胄,張湯負責審訊他的案子,罪名卻是莫須有。那時太皇太后竇漪房還健在,且凌駕於武帝之上,強力反對武帝推行的“建元新政”,藉故誅殺其黨羽,太尉田蚡受其牽連,遭到革職,其胞弟田勝也身陷長安獄中,一如虎落平川。田勝與張湯在大獄中結識,也算宿命吧。張湯知道田勝身世非凡,“傾身事之”,全身心幫助他,由此種下“騰達之緣”,成為田氏兄弟的嫡系。

田勝獲釋後,恢復侯爵之位,對當初的恩人張湯沒齒難忘,“及出為侯,大與湯交,遍見貴人”,田勝與張湯結為莫逆之交,帶他進入長安官場,結交一干貴人,不久出任內史寧成的助手,寧成由此成為了張湯的第二個貴人。

這位寧成也是酷吏一枚,“滑賊任威”,狠歹任性,“為人小吏,必陵其長吏;為人上,操下如束溼薪”(《史記·酷吏列傳》),做小吏,必欺凌上司;做長官,像捆綁溼柴火一樣掌控下屬。寧成苛酷峻厲如此,卻對張湯十分欣賞。張湯才華卓越,能力超強,在寧成麾下幹得風生水起,極受賞識,就向上級舉薦,張湯此後升任茂陵尉,主管陵墓土建工程。茂陵位於陝西省興平市,武帝登基不久,即在這裡修建自己的陵寢,歷時53年才告竣,史稱“茂陵”,因為在漢代皇帝陵中規模最大、陪葬品最豐富,被譽為“中國的金字塔”。張湯早年在這裡負責工程建設,可算是炙手可熱的肥缺了。

建元六年(前135),太皇太后竇氏去世,太后王娡躍升江湖老大,其異母弟、武安侯田蚡登上相位,開始獨斷專橫,主掌朝政——“武安侯為丞相,徵湯為史,時薦言之天子,補御史,使案事。治陳皇后蠱獄,深竟黨與。於是上以為能,稍遷至太中大夫。”(《史記·酷吏列傳》)

田蚡出任丞相,徵召張湯為丞相史,田蚡由此成為了張湯的第三個貴人。此後,田丞相將張湯推薦給武帝,出任御史,負責監察朝廷百官。至此,張湯進入漢廷,成為朝官,為日後飛黃騰達奠定了基礎。他查處的第一起大案,就是武帝第一任皇后陳阿嬌的“巫蠱案”,其結果,直接導致阿嬌被廢,棄置長門宮中,抑鬱悲泣,香消玉殞,演繹了一出傳誦千古的“長門悲劇”,也催生了司馬相如的名篇《長門賦》:“夫何一佳人兮,步逍遙以自虞。魂逾佚而不反兮,形枯槁而獨居……”

所謂陳皇后“巫蠱案”,發生在元光五年(前130)。這其實是一樁因醋海風波而引發的“後宮迷案”,其間的波譎雲詭,令人恍惚而怔忪。且看《史記·外戚世家》之記載——

初,上為太子時,娶長公主女為妃。立為帝,妃立為皇后,姓陳氏,無子。上之得為嗣,大長公主有力焉,以故陳皇后驕貴。聞衛子夫大幸,恚,幾死者數矣。上愈怒。陳皇后挾婦人媚道,其事頗覺,於是廢陳皇后,而立衛子夫為皇后。

“上”,漢武帝劉徹;“長公主”,景帝老姐、武帝老姑、阿嬌老孃劉膘;“恚”,惱怒。武帝做太子時,娶了長公主劉膘之女阿嬌為妃,後來繼位稱帝,阿嬌升任皇后。其實,當初劉徹與阿嬌訂婚,是一樁典型的“政治婚姻”,劉膘開始想讓女兒嫁給太子劉榮,豈料遭到劉榮老孃慄姬拒絕,只好退而求其次,轉向了膠東王劉徹,劉膘與劉徹老孃王娡一拍即合,兩個女人敲定這樁姻緣之後,開始連番運作,將劉榮拿下,扶劉徹上位,這才有了後來的漢武帝。因為老孃當初的扶持之功,皇后陳阿嬌傲慢驕橫,跋扈後宮,搞得武帝束手無策,老姐平陽公主心有不忍,於是向皇弟推薦了一枚絕世美女衛子夫,一時間寵冠後宮,阿嬌撒潑大鬧,尋死覓活,“幾死者數矣”,武帝勃然震怒,說她“挾婦人媚道”,意欲廢黜,令張湯偵訊此案。

張湯辦案的原則,一向是揣測聖意,唯皇命是從,至於他如何偵辦陳皇后“巫蠱案”,太史公只寫了四個字:“深竟黨與”,深入追究其同黨,嚴加懲處,其結果是——陳皇后廢棄長門宮,衛子夫躍登皇后位。

阿嬌廢居長門,老孃劉膘氣恨難平,數次責問平陽公主:“帝非我不得立,已而棄捐吾女,壹何不自喜而倍本乎!”她說,若非我當初扶持,皇帝哪得上位,如今他卻把我女兒廢了,怎能如此忘恩負義呢!面對老姑責難,平陽公主無言以對,只好喃喃道出原委:“用無子故廢耳”(《史記·外戚世家》),因為無子,所以被廢;至於“巫蠱”之事,則根本沒有提及,不免令人生疑。倒是班固在《漢書·外戚傳》中,對此案所述略詳,說陳皇后“聞衛子夫得幸,幾死者數焉”,阿嬌先是哭鬧咒罵,翻江倒海,“後又挾婦人媚道”,被察覺,由此惹下禍端——

元光五年,上遂窮治之,女子楚服等坐為皇后巫蠱祠祭祝詛,大逆無道,相連及誅者三百餘人,楚服梟首於市。使有司賜皇后策曰:“皇后失序,惑於巫祝,不可以承天命。其上璽綬,罷退居長門宮。”

“楚服”,傳說中的女巫,其史蹟無傳,她被控協助陳皇后大搞巫蠱活動,“大逆無道”,被判梟首,受其牽連者達300多人。武帝對阿嬌的判詞十分峻厲,說她無德失序,倒騰巫祝,難承天命。唉唉。班先生此記,是耶非耶,難以論定,反而印證了御史張湯偵訊此案之剛厲殘暴,誅連無辜之多,令人駭然,他並因此受到皇帝表揚,“上以為能”,提拔他為太中大夫,成為主掌朝廷議論的四品大員。

將豔麗如花的陳阿嬌送進長門冷宮,張湯已是皇帝身邊寵臣,雄視四方,威震朝堂;而他混跡官場的手腕,也日益精進老道。他與太中大夫趙禹共同擬定各種法律條文,務求嚴苛峻厲。趙禹也是酷吏一枚,曾出任丞相周亞夫的助手,大家稱讚他廉潔公正,周丞相卻對他嗤之以鼻:“極知禹無害,然文深,不可以居大府”(《史記·酷吏列傳》)。周丞相說,我曉得趙禹才華過人,但他執法嚴苛,且羅織害人,不能掌握重權。

張湯與趙禹沆瀣一氣,聯手編織了一道道細密“法網”,套牢各級官員,贏得武帝青睞,爵祿高登,趙禹升任少府,掌管宮中御衣、寶貨、珍膳等,相當於皇帝的私人管家;張湯升為廷尉,成為最高司法長官。兩人均躋身九卿之列。“湯為人多詐,舞智以御人。始為小吏,乾沒,與長安富賈田甲、魚翁叔之屬交私。及列九卿,收接天下名士大夫,己心內雖不合,然陽浮慕之”(《史記·酷吏列傳》)。“舞智”,玩弄智謀;“乾沒”,吞沒人家財物;“交私”,私下交往;“陽”,同“佯”,假裝。

此時的張湯,歷經宦海激盪,已然成為狠角,為人狡黠,奸猾善變,一如官場“變色龍”,他當小吏時,即貪得無厭,巧取豪奪,與長安富豪田甲、魚翁叔之流打得火熱,等到位居九卿時,便熱衷於結納天下名士與各界大佬,心底雖然不屑,臉上卻裝出一副仰慕已久的豔羨笑容。

是時上方鄉文學,湯決大獄,欲傅古義,乃請博士弟子治《尚書》、《春秋》補廷尉史,亭疑法。奏讞疑事,必豫先為上分別其原,上所是,受而著讞決法廷尉,絜令揚主之明。奏事即譴,湯應謝,鄉上意所便,必引正、監、掾史賢者,曰:“固為臣議,如上責臣,臣弗用,愚抵於此。”罪常釋。即奏事,上善之,曰:“臣非知為此奏,乃正、監、掾史某為之。”其欲薦吏,揚人之善蔽人之過如此。(《史記·酷吏列傳》)

“鄉”,同向,嚮往;“傅”,附會;“亭”,平判;“讞”,審理定案;“豫”,預;“絜令”,刻在木板上的法令;“釋”,赦免。那時候,武帝醉心於儒學,張湯每次判決大要案,撰寫判詞時就挖空心思附會儒家觀點,要求博士弟子們研讀《尚書》《春秋》等儒學經典,以彌補學識之不足。每次上奏疑難案件,他都預先給皇上分析原委,聆聽指教,皇上說對的,就記錄下來,作為判案法規予以公佈,以此頌揚皇上聖明。一旦遭到皇帝否決,他趕緊低頭謝罪,並向皇帝表揚自己的僚屬:他們本來曾提示我,正如皇上指出的那樣,可我沒有采納,我蠢啊!他如此自責,皇上哪好意思再問責呢?事情至此,不了了之。有時他向皇帝奏事,得到誇獎,便一臉誠懇地說,我本來不曉得如此陳奏,奏章都是屬下寫的。如此揚人之善,蔽人之過,贏得屬下歡心,也是必然的啊!

張湯譎詐如此,上下通吃,其悠遊宦海之深湛技藝,日臻爐火純青,其辦案原則有三:其一,辦案宗旨,謹遵皇命——“所治即上意所欲罪,予監史深禍者;即上意所欲釋,與監史輕平者”。“上意”,皇上意旨;“監史”,廷尉的屬官監與掾史。皇上想要嚴懲者,就交給酷吏偵辦,從嚴治罪;皇上想要寬恕者,則交給平和官吏偵辦,務求脫罪。總之,辦案結果,要千方百計達到聖上滿意。

其二,甄別身份,區別對待——“所治即豪,必舞文巧詆;即下戶羸弱,時口言,雖文致法,上財察。於是往往釋湯所言”。”“舞文”,利用法令文書;“巧詆”,巧言詆譭;“財”,通“裁”。對那些豪強嫌犯,則羅列法律條文,千方百計構陷詆譭;對那些貧民百姓,或弱勢群體,則向皇帝做口頭彙報,說按律應當判刑,也有可恕之處,請聖上裁決吧。皇帝也就順水推舟,予以寬恕。應當說,一嚴一寬之間,還是表現了張湯內心殘存的幾絲淳樸。

其三,身居高位,俯身交友——“湯至於大吏,內行修也。通賓客飲食。於故人子弟為吏及貧昆弟,調護之尤厚。其造請諸公,不避寒暑”。“行修”,修養;“造請”,登門晉見。作為九卿大員,張湯與各界朋友喝酒吃肉,杯觥交錯,自然打成一片;對於老友家的子弟,以及在貧窮線上掙扎的弟兄們,多方照顧,盡力幫忙;對於朝廷三公等大佬,經常登門拜謁,不避寒暑。

張湯心機如此細密,其人設猶如一面多稜鏡,詭秘而複雜,世人難以窺見其廬山真面目,儘管他執法嚴酷,處事狡詐,依然贏得了一個好名聲。而他此後偵辦的淮南、衡山、江都三郡謀反案,更是天下矚目,將他一舉推上了御史大夫之高位。

淮南王劉安,乃漢高祖劉邦之孫,淮南厲王劉長之子,“為人好讀書鼓琴,不喜弋獵狗馬馳騁,亦欲以行陰德拊循百姓,流譽天下”(《史記·淮南衡山列傳》)。“弋獵”,射獵,狩獵;“拊循”,亦作“撫循”,撫慰。劉安博學多才,是當時頗負盛名的文學家、發明家、古琴演奏家,著有《淮南王賦》《群臣賦》《淮南萬畢術》等,他編纂的《淮南子》一書,亦稱《淮南鴻烈》,更是一部不朽經典。因為老爹劉長驕縱跋扈,圖謀叛亂,事發被捕,發配蜀郡(今四川成都一帶),死於途中,劉安對此心懷怨望,時有叛逆之志。

史載,劉安愛才若渴,門下賓客眾多,最著名的有蘇非、李尚、田由、雷被、伍被、晉昌、毛被、左吳,號稱“八公”,眾人在壽春(今安徽壽縣)城郊北山上築爐煉丹,世稱“八公山”。劉安後來走上反叛之路,與武帝老舅田蚡的蠱惑有很大關係。建元二年(前139),劉安入京朝見,時任太尉田蚡跑到灞上迎接,忽悠他說,當今皇帝沒有太子,一旦駕崩,大王德高望重,應該繼位稱帝啊!劉安聞言大喜,送給他大批財物,此後“陰結賓客,拊循百姓”,開始為繼位接班做準備。

建元六年,彗星見,淮南王心怪之。或說王曰:“先吳軍起時,彗星出長數尺,然尚流血千里。今彗星長竟天,天下兵當大起。”王心以為上無太子,天下有變,諸侯並爭,愈益治器械攻戰具,積金錢賂遺郡國諸侯遊士奇材。諸辨士為方略者,妄作妖言,諂諛王,王喜,多賜金錢,而謀反滋甚。(《史記·淮南衡山列傳》)

“竟天”,滿天;“賂遺”,賄賂;“滋甚”,急速滋長。建元六年(前135),天上出現一顆拖著長尾巴的彗星,劉安心裡嘀咕,擔心有災害發生,有人忽悠說,當年吳楚七國之亂,彗星長達數尺,流血千里,您看今天的彗星貫穿天頂,預示起兵大成啊!劉安忽然想起田蚡之言,預感即將變天,各路妖魔鬼怪也紛紛來到淮南,諂諛忽悠,劉安暈頭轉向,大肆賞賜,暗暗加緊了謀反步伐。唉唉。野心猶如蟒蛇,一旦出籠,必成災禍啊!

淮南王預謀叛亂,時日已久,而最後引爆的原因,則令人啞然失笑。“淮南八公”之一的雷被劍術精湛,人稱“淮南第一劍客”,淮南太子劉遷不服,兩人較量,雷被失手擊傷劉遷,自知大禍臨頭,索性反戈一擊,向皇上舉報淮南王謀反。武帝將信將疑之際,劉安的孫子劉建又跑到京城告狀,說自己的爺爺想謀奪天下,惹得武帝雷霆震怒,元符元年(前122),武帝斷然下令剿滅,朝廷大軍進入淮南,包圍王府,劉安被迫自殺,與他串通一氣的弟弟、衡山王劉賜,也隨之自殺身亡。

如果說,淮南王劉安之謀反,是起於野心,終於忽悠;那麼,江都王劉建之謀反,就更令人啼笑皆非了。劉建是個荒淫無恥的混世魔王,《漢書·景十三王傳》載,劉建為太子時,邯鄲人梁蚡要將美貌女兒獻給劉建老爹、江都易王劉非,“建聞其美,私呼之,因留不出”,劉建聽說梁女絕美,搶去據為己有,氣得梁蚡到處喧嚷:天下竟有與老爹爭奪女人的孽子啊!劉建派人殺死梁蚡,居然逃脫懲罰,繼續作惡。老爹易王死了,尚未入葬,劉建便急不可耐姦淫老爹的女人,“召易王所愛美人淖姬等凡十人與奸”,他的老妹劉徵臣嫁給了蓋侯王信的兒子,聽到老爹死訊,回來奔喪,也遭到他的姦淫。這樣一個無恥藩王,聽到淮南王密謀造反,也聞風而動,開始準備——

建亦頗聞淮南、衡山陰謀,恐一日發,為所並,遂作兵器……作治黃屋蓋,刻皇帝璽,鑄將軍、都尉金銀印,作漢使節二十、綬千餘,具置軍官品員及拜爵封侯之賞,具天下之輿地及軍陳圖。(《漢書·景十三王傳》)

然而,曾幾何時,武帝強勢出擊,劉安灰飛煙滅,劉建也被逮進大牢,他大肆賄賂獄吏,逃出生天,不思悔改,又開始到處招搖,“佩其父所賜將軍印,載天子旗出”,如此耀武揚威,晃盪數載,終於被人告發,眾臣議曰:“當以謀反法誅。”劉建被迫自殺,結束了惡濁的一生。

淮南、衡山、江都三郡謀反大案,武帝詔令張湯嚴厲偵訊,“皆窮根本”,連根扯節,誅戮深重。這是一連串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吏因捕太子、王后,圍王宮,盡求捕王所與謀反賓客在國中者,索得反具以聞。上下公卿治,所連引與淮南王謀反列侯二千石豪傑數千人,皆以罪輕重受誅”;“王后荼、太子遷諸所與謀反者皆族”(《史記·淮南衡山列傳》)。三郡王室置下的王后、太子、王妃,及一干宗室親族,都慘遭族誅,身滅國除。然而,在處置嚴助與伍被的問題上,張湯與武帝產生了分歧。

嚴助及伍被,上欲釋之。湯爭曰:“伍被本畫反謀,而助親倖出入禁闥爪牙臣,乃交私諸侯如此,弗誅,後不可治。”於是上可論之。其治獄所排大臣自為功,多此類。於是湯益尊任,遷為御史大夫。(《史記·酷吏列傳》)

此前,武帝寵臣嚴助已經在江湖上兜了一大圈兒,先自請出任會稽太守,叵耐政績黯淡,受到皇帝責備,上書請求回朝,侍從武帝,承旨作文,寫了不少頌聖文字。嚴助因為與淮南王劉安交誼深厚,受其牽連,被捕入獄,面臨殺頭之災,武帝認為他並未參與其事,有意赦之。伍被乃春秋著名悲情英雄伍子胥之後裔,“淮南八公”之一,曾再三諫祖劉安謀反,劉安嗤之以鼻,下令抓捕其父母為人質,逼令他參與,伍被被迫答應為之謀劃,卻引經據典、拐彎抹角予以阻止,後來謀反事件爆發,叛亂失敗,劉安自殺,伍被自首,如實供述其事,“天子以伍被雅辭多引漢之美,欲勿誅”(《史記·淮南衡山列傳》),武帝認為伍被先生屢次稱頌皇恩浩蕩,傳播“正能量”,想留他一條活命。可是,張湯義正辭嚴地說,伍被曾參與謀反,罪不容赦,而嚴助是陛下的心腹之臣,出入禁宮,私交諸侯,不誅殺這兩人,今後如何治理臣下啊?

武帝被懟得啞口無言,只得預設。兩個人的淋漓鮮血,染紅了張湯頭上的那頂官帽,不久升任御史大夫,官職相當於副丞相,俸祿二千石。

(圖片來自網路。侵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