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袁紹(三十一)袁譚出任刺史的時間分析及其在青州的發展過程!

小A點評三國風雲人物:袁紹(三十一)譚至青州

文:小A斯蒂芬

關於袁譚出任青州的時間,在各種史書中的記載裡是有不同說法的。比如《三國志》的記載中,袁譚出任青州是發生在袁紹徹底消滅公孫瓚之後。可是在《後漢書》中,范曄卻把這件事插入到了興平二年(即公元195年)到建安元年(即公元196年)之間的時間段裡。

我們都知道,袁紹徹底消滅公孫瓚是在建安四年(即公元199年)的時候。從這時候開始袁紹算是基本上統一了北方青冀幽並四州。假如袁譚在這個時候出任青州的話,他就應該是屬於坐享其成。

但是在《九州春秋》的記載中袁譚剛剛出任青州的時候,領地不過平原郡而已,之後他在與田楷、孔融經過了一番爭奪之後才逐漸平定了青州。原文記載是這樣:“譚始至青州,為都督,未為刺史,後太祖拜為刺史。其土自河而西,蓋不過平原而已。遂北排田楷,東攻孔融,曜兵海隅,是時百姓無主,欣戴之矣。”在《後漢書公孫瓚傳》中也有“紹乃遣子譚為青州刺史,揩與戰,敗退還。”的記載。

由此可見,袁譚到青州之後並不是無所作為的,而是經歷過一番艱辛磨難,才得到了青州的全境。所以陳壽《三國志》中所記載的袁譚在袁紹消滅公孫瓚之後的建安四年出任青州的說法,存在著邏輯上的錯誤。

那麼真實的時間線究竟是怎麼樣的呢?經過我的一番梳理,袁譚出任青州的時間應該是在臧洪之後。

據《後漢書公孫瓚傳》記載,在初平四年年底拒馬水之戰之後,公孫瓚二次派遣田楷佔據了“齊地”青州。隨後袁紹又派遣數萬兵馬去與田楷爭奪青州。原文記載是這樣:“紹復遣兵數萬與揩連戰二年,糧食並盡,士卒疲睏,互掠百姓,野無青草。紹乃遣子譚為青州刺史,揩與戰,敗退還。”

在這段記載中,雖然提到袁紹派遣數萬的兵馬,但是卻並沒有提到是由誰來帶領這數萬的兵馬。我在對這件事進行追查的時候,注意到了另一本傳記中的類似闡述的方式。這就是臧洪的傳記中。

據《後漢書臧洪傳》記載,臧洪奉張超的命令北上去見劉虞的時候因為遭遇了“幽冀交兵”而被迫寄居在袁紹這裡的時候,得到了袁紹的賞識,被袁紹表為了青州刺史。在這本臧洪的傳記中,范曄說他“在事二年”,也就是在青州刺史的任上兩年,後來由於袁紹忌憚他的才能而將他改任為東郡太守。

這裡的“在事二年”與《後漢書公孫瓚傳》中的“連戰二年”,個人感覺有著一定的關聯性,而且在《三國志臧洪傳》中也有類似的“洪在州二年,群盜奔走”的闡述,這種關聯性的感覺就更加的強烈。所以個人猜測,這兩個“二年”指的應該是同一個時間段。這裡的“二年”指的也並不是實際意義上的兩週年,而是經歷了兩個年份的意思。

也就是說臧洪應該就是被袁紹派遣領兵數萬與田楷爭奪青州的將領。由於臧洪是劉虞的支持者,而當時的劉虞已經被公孫瓚所擒獲,這一點給了臧洪幫助袁紹對抗公孫瓚提供了藉口。於是就接受了袁紹的委派,領兵前往青州與田楷爭奪青州。

可是在這個過程中,在臧洪剛剛奪回了平原郡之後,兗州卻發生了張邈陳宮“叛曹迎呂”的重大事件。兗州的這種混亂局面讓袁紹非常的擔憂,他害怕戰火會波及到自己的冀州,於是就從青州召回了臧洪,讓他前往東郡擔任太守,以代替曹操成為自己新的,在兗州的代理人。

臧洪在青州的這個時間段,正好是從初平四年(即公元193年)的年底到興平元年(即公元194年)的春天。這種經過兩個年份的情況,才應該是袁紹“遣兵數萬與揩連戰二年”,臧洪“在事二年”“在州二年”所闡述的時間段。

袁譚應該是在這之後,接替臧洪出任了青州。這種猜測也符合我們在上一篇中所闡明的,時任豫州刺史的劉備察舉袁譚為茂才的時間觀點。袁譚有了茂才的身份,在袁紹一方看來,也就有了擔任青州刺史的基礎條件。所以在《後漢書》中,無論是袁紹的傳記還是公孫瓚的傳記中,袁譚出任青州都是以刺史的身份出現的。但是在漢獻帝朝廷看來,這都是屬於違法的行為。所以在《九州春秋》中才會有袁譚初到青州“為都督,未為刺史”的記載,後來曹操到洛陽東迎漢獻帝,佔據了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先機,為了平復袁紹的的不滿,曹操讓漢獻帝授予袁紹太尉的官職,但是袁紹不願意屈居曹操之下而不肯接受,最終還是曹操把大將軍的位置讓給了袁紹,才算是平息了這場風波。袁譚應該也是在這個過程中,被朝廷正式任命為青州刺史。時間是建安元年。

從興平元年的年底,袁譚接管青州開始一直到興平二年的年底,這個過程中袁譚應該是一直與田楷交戰,並最終將田楷擊敗,逼迫他退出了青州。這就是《九州春秋》中所說的“北排田楷”。之後,袁譚才開始了與孔融之間爭奪北海的戰事。

在這裡需要說明的是,雖然袁譚出任青州是在興平元年的年底,但是袁紹以諸子出任四州的做法至少應該是在建安元年前後,甚至是更為靠後的建安四年以後。

這件事的大致經過被《後漢書袁紹傳》記載下來。按照《後漢書袁紹傳》中的說法,袁紹任命袁譚為青州刺史的初衷,並不是因為袁譚足以擔當重任,而是另有深意。史書原文記載是這樣:“紹有三子:譚字顯思,熙字顯雍,尚字顯甫。譚長而惠,尚少而美。紹後妻劉有寵,而偏愛尚,數稱於紹,紹亦奇其姿容,欲使傳嗣。乃以譚繼兄後,出為青州刺史。”

也就是說袁紹在這一時期產生了對自己繼承人的確立意向,他有了“廢長立幼”的想法。雖然他的這種想法是受到了“後妻劉”的左右,但也是他偏愛三子袁尚,欲要以袁尚作為自己繼承人的本心使然。為了達到這一目的,袁紹不惜將長子袁譚過繼給了自己已經去世的哥哥,以此為袁尚升為嫡長子鋪平道路。

他的這種此地無銀的障眼之法,在明眼人心裡自然是不言自明,所以也遭到了許多幕僚的反對。其中反對最為激烈的就是沮授。

沮授直接指責袁紹說道:“世稱萬人逐兔,一人獲之,貪者悉止,分定故也。且年均以賢,德均則卜,古之制也。願上惟先代成敗之誡,下思逐兔分定之義。若其不改,禍始此矣。”

袁紹被人就這樣直接的揭穿了心思,自然非常的不高興。但是面對沮授有理有據、苦口婆心的這番話,他也無法反對。於是這才為自己辯解說道:“吾欲令諸子各據一州,以視其能。”

我正是要讓這些孩子們分別管理一個州,以此看看他們誰更有能力。

袁紹的這番話顯然是他“知錯不認錯”的搪塞之詞,但是為了圓自己的話,最終他還真就是分別任命了次子袁熙出任幽州刺史,外甥高幹出任幷州刺史,而三子袁尚則被留在了自己的身邊,不言而喻的就是將來的冀州刺史。

不過當然了,袁紹的這種以自己的兒子們和外甥出任各州的,這種類似於“分封制”的做法不可能只是為了搪塞幕僚,主要還應該是看到了袁譚在青州的優秀表現,認為這種方式更加有利於自身的發展。於是才產生了分派諸子出任各州的想法。

關於袁紹把袁譚過繼給自己哥哥這件事,我在本系列袁紹第二篇《兄弟真相》中,曾經以這件事作為否定袁紹過繼說的一個旁證。當時主要是站在人情倫理的角度上來看待這件事的。當一個人在幼年時被過繼給別人之後,在他成長的過程中往往就會對這件事非常的耿耿於懷,無論是以後是貧窮還是富有,都改變不了這種心理陰影的存在。所以這樣的人往往不會接受類似於過繼自己的兒子給別人作為繼子的事情,即便是再不喜歡的孩子,也不會做出這樣的事情。在我的身邊就有許多類似的現成的例子。

我們反過來看這件事,袁紹既然這樣做了,是不是就說明在袁紹的心中沒有類似的陰影。所以從側面來看,袁紹並非袁逢過繼給袁成的兒子,而是袁成所親生是可以肯定的事實,無論在史書記載中還是在情理上都是屬於事實。而這裡所說的袁紹的哥哥,應該並不是被董卓所殺滅滿門的太僕袁基,而是另有其人。

袁成生前受到大將軍梁冀的賞識,擔任過左中郎將,所以去世的時候估計至少也要二十歲以上。按照古代提倡早婚早育的情況,袁成在十六七歲的時候可能就已經育有子嗣,只不過後來過早的夭折,就沒有留下其他的記載。按照《英雄記》中“紹生而父死,二公愛之”的說法,袁紹出生的時候,袁成正好去世,所以他應該也沒見過這個哥哥,也不會有太多的感情。他把袁譚過繼給這樣一個哥哥,完全就是為了消除掉袁譚嫡長子的身份,以為袁尚成為自己的繼承人而讓路。

袁譚自然會對這件事產生不滿的情緒,進而發展成為奮發圖強的心理。所以也可能正是這個原因,袁譚在青州發展的非常順利。從建安元年春天開始,袁譚只用了最多不到四個月的時間就擊敗了孔融,導致孔融只剩下孤城一座,數百人在手,最終又被袁譚攻破城池。孔融不得不逃往東山,連妻子都被袁譚所虜獲。

袁譚出任青州的過程大致就是這樣,那麼袁熙和袁尚,以及袁紹的外甥高幹的發展過程又會是怎麼樣的呢?袁紹面對曹操獲得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先機這件事又會是怎樣的態度呢?請看紀傳體三國評傳下一篇,繼續為您解讀!

小A斯蒂芬發表於2020年10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