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穰山之戰,曹操或許故意放走劉玄德,趙雲勇猛也只是“假象”而已

初出茅廬的劉玄德,被曹操手下耍的團團轉,為何還能全身而退

要說起我國曆史上,有哪些以弱勝強的戰役?東漢末年發生的“官渡之戰”,應該榜上有名。“官渡之戰”並非是小說《三國演義》杜撰的,確實在真實歷史上也有發生,曹操以不到3萬的人馬,擊潰袁紹大約12萬的大軍,這場戰役雙方約相持一年半,最終袁紹內部出現矛盾導致一敗塗地。可是在“官渡之戰”前夕,劉備與曹操卻發生正面碰撞,並且在河南鄧州一帶發生了“穰山之戰”。

此戰中,劉備集結周倉、劉闢、裴元紹,三位黃巾匪帥,本方也有大約10萬人馬,加上與袁紹的支援劉備,攜關羽,張飛,趙雲浩浩蕩蕩向曹操老巢許昌而來。可是此戰中劉備還是初出茅廬,沒有諸葛亮也沒有龐統,被曹操手下滿寵耍的團團轉,最後還是在趙雲的掩護下狼狽逃脫。不少愛好歷史的朋友覺得,此戰中之所以劉備能僥倖逃脫,還是因為趙雲力敵許褚、于禁、李典,這三位猛將,僥倖保得劉皇叔一條性命。

可是筆者卻認為,或許曹操是有意要放走劉備,趙雲的勇猛也只是假象。我們看看《三國演義》對這場戰役的記載,起初劉玄德讓關羽和張飛,呈南北合圍之勢,埋伏在曹軍必經道路之上,劉備則與趙雲以及大軍埋伏在中路,呈三方品字形合圍之勢來個甕中捉鱉。可是滿寵卻先劉備一步,將關羽和張飛南北合圍軍調走,讓大將張郃於曹魏主力,從中路徹底擊潰劉備數10萬烏合之眾。最終還是趙雲力戰許褚,等其他曹魏將領保護主公逃脫。

此戰中,趙雲正面高大上的形象,躍然於紙上,不禁佩服羅貫中先生筆墨功力,可是趙雲是否如此勇猛,而曹軍在掌握戰場主動權的情況下,居然被劉玄德意外逃脫,這些似乎都不符合常規。筆者有個大膽的設想,是否曹操故意放開個口子,讓劉玄德逃離當場。大家也先別急著否定我的這個推斷,首先我們從當時局勢來分析,“穰山之戰”是發生於官渡之戰前夕,也就是建安3~4年左右,當時劉備還是個初出茅廬的菜鳥,投奔袁紹的麾下擔任馬前卒。

關羽,張飛,趙雲,雖後人知道他們勇猛,可彼時在袁紹手下也並非什麼了不得的人物。由於袁紹和劉備暫時結盟,二人商議讓劉備先打頭陣,從豫州汝南,發動對曹操老巢許昌的襲擊,緊接著在“官渡之戰”中,袁紹率領主力徹底擊潰曹操。而曹操本身就勢單力薄,面對劉玄德突然襲擊,雖緊急調派主力將其打退,可是本著“窮寇不宜猛追”的想法,我覺得曹操或許並非有意要在此戰中徹底了結劉玄德的小命。

我們可以反向思考一下,如果曹操非要正面擊潰劉備,且要了他的性命的話,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對於曹操來說,無非是解決了袁紹手下一個將領,他既得不到大量的土地,也沒什麼金銀財寶和戰利品,當時的劉備幾乎是一窮二白,率領的大軍還是靠三寸不爛之舌忽悠來的”黃巾反賊,對於東漢正統的曹操而言,沒必要放下身段和劉玄德進行“貼身肉搏”。況且曹操屬於守方,他只要將劉玄德成功擊退便以目的達成,根本不需要和劉玄德有太多糾纏。萬一劉玄德和袁紹設下伏軍,那麼就會影響到整個“官渡之戰”的大局勢。畢竟曹操的主要敵人,是“四世三公”之首的袁紹,而並非“招搖撞騙”的劉玄德。

所以曹操或許提前授意屬下將領,只需要擊退敵人,並不需要猛打猛撞,將劉玄德等人打發走了也就可以,並且滿寵已經率領曹軍,消滅了許多劉備帶領的人馬,換言之當時劉玄德已是孤家寡人,狼狽不堪,被手下將領被趙雲掩護逃走之後,猶如喪家之犬一般,曹操也不需要對劉備痛下殺手。所以趙雲在此戰中,鏖戰一天一夜,或許這些將領,並沒有與趙雲正面死戰的想法,畢竟許褚也是三國中超一流猛將之一,于禁、李典、張郃、滿寵這4人再怎麼說,合圍一個趙雲必能將其擊潰。更加上當時曹軍已佔據主動權,沒必要在乎一人一將的得失,破壞整個戰場的節奏。

“穰山之戰”,劉備大敗而歸他沒有討到任何便宜,相反差點小命還丟掉,曹操屬於獲勝的那一方,以自身傷亡極小的代價擊潰了劉備,也重挫了袁紹和劉備聯盟的想法,才能將更多精力放在即將到來的“官渡之戰”中。所以“穰山之戰”趙雲如此勇猛,固然和他忠義無雙、捨己救主有關係,但是也和曹操不想與劉備繼續糾纏下去有關。如果真的雙方不死不休,筆者覺得或許僅憑趙雲、關羽、張飛這三人,還無法掩護劉備安然逃脫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