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巫蠱之禍害死太子劉據,悔悟後的漢武帝是怎樣報仇雪恨的

漢武帝一世英名,一代雄主,可惜晚年陷入昏聵不能自已,故而在被人利用的情況之下,親手導演了一場“巫蠱之禍”,致使子孫遭殃,家國威信受損。漢武帝一生強勢,那吃過這虧,這不明顯是在老虎嘴上拔毛嗎?所以,憤怒的老虎有多可怕,漢武帝的復仇就有多徹底。

(漢武帝劇照)

漢武帝做事全是大手筆,征戰、巡遊、封禪、求仙全都做到了極致,但是這四樣事情除征戰得到了疆域拓展的回報外,其他三樣都如撒出去的網,只兜回一堆汙泥與水草。因此,多年的巨大耗費不僅將大漢王朝數十年積蓄掏空,而且還陷入入不敷出的困局。

更為重要的是,匈奴問題懸而未決,漢武帝不得已從公元前99年到前91年對其連續發動三次大規模的打擊,結果勞師糜餉,並無取得優勢性的勝利。三次失敗,宣告漢武帝有生之年對匈奴戰爭的結束。而戰爭的負面影響遠沒有結束,不光是國力的消耗,還有青壯勞動力的銳減,土地荒蕪,民生凋敝等。一系列的連鎖反應之後是陷入困頓百姓揭竿而起的一大難題突顯,漢武帝不能迴避。所以現實的種種打擊,讓漢武帝心情沮喪,神疲力乏,遲暮感越來越強烈。

通常,一個性格軟弱的人會主動逃避現實,而剛烈者會迎風而上,漢武帝屬於後者。但這樣的人敏感多疑,對權力的把控欲強,愈是受挫折的時候,越不容別人覬覦。因為,在漢武帝看來,這種覬覦不僅是窺視皇權,還代表了一種對曾經強者的漠視與羞辱。而正是由於漢武帝的思維邏輯,決定了他“風聲鶴唳”的晚年生活狀態。

人越是精神緊張,越是容易對發生的事情產生誤判,因此一個普通事件引發了軒然大波。

公元前92年,丞相公孫賀之子公孫敬聲因挪用軍餉被告發,漢武帝交廷尉治罪。公孫賀怕兒子小命不保,於是出手營救。怎麼個營救法呢?當然不是劫獄,而是交換。原來漢武帝正因緝拿不到遊俠朱安世而憂心忡忡,公孫賀提出願用捉拿朱安世來為兒子贖罪。漢武帝應允。不出幾日,朱安世果然被抓獲,投入大牢,公孫敬聲被釋放。

按理說,公孫賀完成任務,漢武帝兌現承諾,朱安世治罪,一切塵埃落定。但沒想到朱安世這傢伙地痞本色出演,臨死還要拉個墊背的,因為他混跡京城多年對皇親貴胄們平日的“小動作”瞭如指掌,所以他在獄中給漢武帝上書,揭露公孫敬聲用巫蠱詛咒漢武帝及同陽石公主亂來的諸多罪行。

漢武帝最忌憚巫蠱之術,看到上書之後恍然大悟,似乎一下子找到了身體長久不適的原因 ,於是命酷吏杜周嚴查。結果,在朱安世指明的地方果然挖出“蠱物”,公孫賀一家遭殃,不僅被滅族,而且還株連衛青長子衛亢,及陽石、諸邑二位公主。

公孫賀其實與漢武帝是連襟關係,他的妻子衛君孺同皇后衛子夫是親姐妹。所以,漢武帝這次出手明顯是針對外戚集團。而漢武帝在治罪公孫賀家族之前,至少應該考慮了兩個問題:

一、自己下令嚴拿朱安世,結果久久沒有抓不到人,而丞相公孫賀為什麼短短几天就將其擒獲?這充分說明皇帝的威信在下降。為此,漢武帝不能接受。

二、公孫敬聲行巫蠱之術的目的是什麼?背後還有哪些陰謀,都有誰參與其中?外戚勢力是否已經到了不可控制的地步?

因此,介於以上原因,漢武帝借“巫蠱”打壓外戚集團勢在必行。這就是第一次巫蠱之禍的由來。那麼,這次巫蠱之禍沒有牽連到太子劉據身上,是否說明劉據能夠“獨善其身”?其實未必,只不過漢武帝沒有抓到把柄,或是不想深究而已。我們只要看看被“處理”那幫人的身份就能猜測一二。首先,公孫敬聲、衛亢都是劉據的表兄弟,而陽石、諸邑公主完全是劉據的一母同胞兄妹。所以,第一次巫蠱之禍時,劉據雖置身事外,但明顯有被漢武帝“敲山震虎”的嫌疑。

那麼,漢武帝會就此打住嗎?顯然不會,倒不是他糾纏不休,專門和兒子過意不去,而是他已經暴露了自己的“軟肋”,被一些居心叵測的人趁機抓住、利用。

劉據是漢武帝的長子,母親衛子夫,出生於公元前128年,7歲時被立為太子,公元前91年去世,做了31年的太子。因此,從時間跨度上講,劉據經歷了非常複雜、漫長的考驗。但是,有些事情往往是經受不起時間考驗的,尤其對一個於皇位可望而不可及的太子來說,更是一種莫大的煎熬與賭注。因為,只要沒有等到登上皇位的那一天,他的一切等待與付出就可能付諸東流。原因很簡單,垂涎太子之位的人很多,而且防不勝防。

所以,在這三十餘年間,劉據在有意無意間都會被動樹敵,而且越積越多,這就是“太子”這塊蛋糕惹的禍。而實際能威脅到劉據的只有兩類人,一類是爭位太子派,以鉤弋夫人為代表,因為漢武帝已經顯露出立她兒子劉弗陵為太子的端倪,她很有必要再“燒上一把火”,她的擁躉是漢武帝的近侍蘇文、常融、王弼等人;另一是漢武帝平時重用的人如按道侯韓說、酷吏江充等人。這些人都是漢武帝打壓皇族的走卒、工具,隨著劉據登基必然會被清算。因此,劉據一旦登基,這些“敵人”必統統灰飛煙滅。反過來,這些“敵人”才會千方百計將劉據扳倒,這就是一個無法化解的矛盾。

然而,蘇文等人雖然煞費苦心地搞了許多針對劉據的花邊緋聞及小計謀,但並不沒起到作用,為此小黃門常融還搭上了性命,因為他們的小伎倆被漢武帝識破。接下來輪到江充上場。

江充原來是趙國王太子劉丹的門客,為了巴結劉丹,還把妹妹雙手奉上。但是劉丹的作風太差,對母親的嬪妃及同胞姐姐都敢堂而皇之地亂來,相比較而言,江充的妹妹在他那裡成了可有可無的擺設。劉丹也不傻,他了解江充為人秉性,擔心醜事被江充向父親劉彭祖洩露,於是想置江充於死地。江充預感苗頭不對,於是急忙逃往長安,並且向漢武帝揭發劉丹的醜惡行徑。

漢武帝對於江充“大義凜然”的作風非常讚賞,於是重用之,專門對付那些驕奢淫逸的皇親國戚。而江充為得到漢武帝的信任,從不徇私情,就連太子劉據的賬也不買,因此後來因“太子下人走皇帝御用馳道”事件與劉據結怨。所以,江充最擔心的是“一朝天子一朝臣”,日後被劉據清算。如何化解?只能向鉤弋夫人等人靠攏,雙方聯手對付劉據。

有蘇文等人失敗的前車之鑑,江充必須另闢蹊徑,如此才能奏效。思來想去,江充決定繼續用“巫蠱”來做文章,因為漢武帝最在乎的就是自己的健康,失去健康意味著皇權的遺失。而漢武帝恰好不接受年老體衰的現實,而是將諸多病患都歸咎於一些人暗中的“使壞”。因此,當江充提出為漢武帝生命健康著想而繼續清查巫蠱時,漢武帝本能性地與其一拍即合,全然不知已經中了江充的圈套。

明槍易躲,暗箭難防,劉據很快被早有預謀的江充坐實罪證。而漢武帝尚在甘泉宮避暑,江充又不給劉據當面向漢武帝澄清的機會。所以劉據唯一的活路就是“先斬後奏”,剷除江充,然後向父親請罪。但是,讓劉據始料未及的是,江充雖然被成功誅殺,但是由此也引發了京城的混亂,更可怕的是漢武帝沒有徹查混亂的原因,而是輕信太子造反的謠言果斷出兵鎮壓。此刻,劉據騎虎難下,況且他還有一個漢武帝究竟是否在世的顧慮,於是最終選擇了抵抗。

總結劉據同漢武帝的對抗,共分四個階段:

一、利用母親衛子夫的皇后璽綬調動長樂宮衛士同丞相劉屈氂的軍隊作戰。

二、將獄中囚徒釋放,並分發給他們武器同劉屈氂對抗。

三、持符節調動長水、宣曲兩地胡人騎兵失敗後,組織長安百姓參戰。

四、在向北軍使者任安徵調北軍參戰未果後,敗逃。

連續數日的激戰,雙方十多萬人殞命,漢武帝怒不可遏,回到長安下令繼續追捕劉據,並許諾重賞立功者。最終,劉據在湖縣(今河南靈寶市北)泉鳩裡一農戶家被逼殺,一起出逃的二子同時遇難。

通常人在憤怒的時候會失去理智,在失去理智的時候就會做出一些過激的事情,而事後知道無法挽回的時候又追悔莫及。漢武帝就經歷了上述過程,劉據的死訊傳來,他徹底清醒。然而人死不能復生,漢武帝能做的只有利用手中的權力發洩失去兒子的憤懣。因此,只要是同太子有過節的人都成了漢武帝誅殺的物件。

巫蠱之禍,太子被冤殺,罪魁禍首是江充,但江充已死。顯然,以漢武帝的個性,此事並不能因江充之死而一了百了,所以又下令將其滿門抄斬。同樣,費盡心機陷害劉據的黃門蘇文更沒有落得好下場,他本人被放在用木材堆上燒成灰,家人同樣遭誅。另外,為得獎賞捕殺劉據的新安懸令李壽、“勇士”張富昌及參與計程車卒,全部滿門抄斬。

表面上看,害死太子的人都已經伏誅,實際上還有幾條大魚沒有落網。不過,漢武帝沒有急於下手,一來他們無路可逃,二來漢武帝需要最佳的理由與時機。

一、徵和三年(公元前90年),丞相劉屈氂、二師將軍李廣利(本人投降匈奴)被滿門抄斬,原因還是施巫蠱詛咒漢武帝,另外就是為昌邑王劉髆謀取太子之位。顯然,不難看出,劉、李二人始終站在了劉據的對立面,間接充當了害死劉據的推手。

二、公元前87年,漢武帝決定傳於幼子劉弗陵,鉤弋夫人笑到了最後。然而,漢武帝雖然日薄西山,但依舊明察秋毫,鉤弋夫人也不可以能成為漏網之魚。因此,最終漢武帝以防止“子幼母壯,大權旁落”為由將鉤弋夫人賜死。雖然這個理由沒有絲毫為太子劉據報仇的痕跡,但並不能掩蓋漢武帝“一石二鳥”的意圖。

感謝朋友們閱讀與關注!歡迎評論、點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