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古代鬧饑荒時,為啥災民寧可吃觀音土啃樹皮,也不願下河抓魚吃?

1987年,我們國家在整體上基本解決了溫飽問題。

在古代的時候,作為平民老百姓,其實是經常要捱餓的。所以,在很多的影視劇當中我們都會看到類似場景。在整個的封建社會當中,饑荒現象可以說是比較多的。但是很多人有個疑問,在古代鬧饑荒的時候,為什麼那些老百姓不去河裡面抓魚吃,而是要吃草根啃樹皮?

在古代的時候,饑荒的原因是有很多的,其中,最多的原因還是來自於自然災害。其中對老百姓影響最大的自然災害,莫過於乾旱。在當時,老百姓主要的收入以及養家餬口的來源都是靠種莊稼。所以,如果天氣乾旱,就會影響到糧食作物的收成,嚴重的話,很多糧食作物會在乾旱缺水的情況下,大片大片的死亡。

在這種情況之下,老百姓是沒有辦法生存的。那個時候不像現在,在糧食生產上有那麼高的產量。在當時,一旦遇上旱情,整個的收成便是寥寥無幾,甚至是顆粒無收的結果,因此很多人也會面臨饑荒的問題。在當時,就是“以農為本”的小農社會,;老百姓能依靠的,也就是那半畝三分田罷了。

其實,在饑荒剛開始的時候,那些在山村的百姓還是可以解決基本的吃食問題。不管是山裡的野菜,還是野果,或者說山中的一些動物,都可以當做他們的食物來讓他們維持生存。但是,並不是所有的百姓都處在這種環境之下。由於地域的差別,當他們面對饑荒的時候,那些遠離山區的百姓,基本上就面臨著很大的困境。

那為何不去捉河裡的魚,而是選擇吃樹皮草根?其實我們理性分析一下就知道,河裡的魚數量也是有限的,村民們一開始的時候肯定也會尋求這些辦法來果腹。但是時間久了,他們是沒有辦法一直依賴著河裡的魚蝦來生存的。在那些能夠讓他們續命的食物都已經被消耗之後,他們便開始啃樹皮,吃草根。

另外,並不是所有的地方都有魚蝦的,即便是有,面對幾十萬的受災人民,河裡的魚蝦是遠遠不足夠的。所以,那河裡的魚蝦,並不足以能夠幫百姓們度過饑荒。更為重要的一點是,捕捉魚蝦是需要時間成本的,而災民最最重要的就是在最快的時間內將自己的肚子填飽。所以,那些野菜、樹皮、草根才是他們最容易得到的東西。

雖說,在老百姓遇到饑荒的時候,會有朝廷幫助,但是,在那個時候,也需要有好的官員才行,如果遇到的官員不是那麼好, 那麼朝廷發放的物資,能到老百姓手中的則少之又少。

現在,整個社會都在進步,整個歷史也在向前發展。即便現在真的遇到了饑荒這種問題,也會有國家在背後支撐著我們,帶著我們一起度過難關。所以,慶幸我們活在一個好的環境下,也為我們國家的日漸強大而感到自豪。相信在未來的日子裡,定會越來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