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他生於七夕,卻又死於七夕,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為悲情的帝王!

他生於七夕,卻又死於七夕,詞畫雙絕,才情俱佳,堪稱中國歷史上最為悲情的帝王!

作者:月潤江南

全文4820字,預計閱讀時間5分鐘。

1

【陰差陽錯】

大宋建隆二年(公元961年)六月,南唐元宗李璟卒於南昌,兒子李從嘉繼承皇位,在歷史上他還有另外一個名字:李煜。

李煜是李璟的第六子,李煜前面還有五個哥哥,因此,無論怎麼算,似乎這皇位也輪不著李煜。

所以,李煜從小就對當皇帝的事情沒什麼興趣,但是對於詩詞之類的文雅之事卻相當上心。

雖然,李煜在皇位的爭奪方面表現的極為低調,但是他的大哥李弘冀卻對他仍然不放心。

不放心的原因大致有兩個。

第一個原因是,在李煜小盆友成長的過程中,他的另外四個哥哥卻相繼夭折,成人後的李煜一下子成為了繼承順序排在第二位的皇位繼承人,這讓李弘冀很不爽;

而第二個原因則和李煜的長相有關。

據史書記載,李煜長得“豐額、駢齒”, 豐額就是指額頭很寬,也就是中國人常說的天庭飽滿,富貴之象,而駢齒就是指牙齒很整齊,簡而言之,就是一個帥鍋。

當然,長的帥並不算稀罕,稀罕的是,李煜的眼睛長得異於常人。

《新五代史》稱李煜“一目重瞳子”,也就是說,李煜的一隻眼睛長有“重瞳”。

重瞳的字面意思就是眼睛裡有兩個瞳仁,至於這個重瞳到底是什麼樣,鄙人也沒有見過,實在是無法描述,所以我不知道。

但是我知道,史書上記載著長有重瞳的都有哪些人,現列舉如下:

中國古代有名的明君典範虞舜、推翻暴秦的大英雄西楚霸王項羽。

可見,有重瞳的人,註定不是平常人,就算當不了皇帝,也能當個霸王。

所以,我們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李弘冀對這個聽話的小弟弟仍然如此忌憚了。

然而,面相這種東東,真是不好說,但是事情就是這麼巧,雖然,李煜無心於皇位,可是皇位還就跟著他跑,太子哥哥李弘冀後來因暴病而亡,使得李煜毫無懸念地成為了南唐的皇位繼承人。

就這樣,本無心於政治鬥爭的李煜卻被歷史的洪流推向了風口浪尖。

這一年,李煜二十五歲。

【掛科的皇帝】

李煜生於七夕之夜,這也就註定了這位南唐後主天生就是個風流種子。

李煜繼位之初,就立即冊封愛妃周氏為皇后,這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大周后。

這位大周后是個音樂發燒友,不僅能歌善舞,而且善彈琵琶,而李煜對音律也頗為精通,於是,在兩人的通力合作之下,李煜和周後居然將已經失傳近二百年的唐代著名曲譜《霓裳羽衣曲》修改整理,重新面世,創造了中國古代音樂史上的奇蹟。

因此,這兩人的結合真可以稱得上琴瑟和鳴,天作之合。

得到了大周后這樣的絕世極品,李煜自然對其倍加寵愛,兩人郎情妾意,如膠似漆。

好景不長,乾德二年(公元964年),大周后病重,而恰在此時,周後的妹妹入宮探視,又被李煜看上了,一來二去,李煜和周後的妹妹又走到了一起,這位就是後來的小周後,而大周后也因為李煜此舉動了肝火,最終病重而死。

小周後當時正是天真爛漫的年紀,且美貌才情絲毫不遜於乃姐,李煜得此佳人,很快忘卻了亡妻的痛苦,興致勃勃地和小周後享受起了二人世界。

為討美人歡心,李煜在宮中後花園的萬花叢中修建了一所亭子,上以紅綢覆蓋屋頂,四面飛簷上則飾以珍珠玳瑁,亭子中央另設一榻,鋪以綾羅綢緞、柔被香錦,榻面不寬,僅容兩人,一時亂花迷眼、香韻撲鼻,號稱“錦洞天”。

這個安逸之所不愧是李煜的手筆,果然極富情調,浪漫溫馨,與今日遍佈大街小巷之情趣酒店可謂神似,亦令小周後開心至極,從此,李煜和小周後二人便經常在這錦洞天裡,淺杯酌飲,眉目傳情。

李煜不但愛情生活很愜意,而且文學創作也很得意。

李煜的文學造詣很深,其在文學方面的能力遠遠高於其治國能力。

由於李煜生於深宮之中,長於婦人之手,因此他早期的作品大多婉約清麗,如這一闕《浣溪沙》:“紅日已高三丈透,金爐次第添香獸,紅錦地衣隨步皺。佳人舞點金釵溜,酒惡時拈花蕊嗅,別殿遙聞簫鼓奏。”

後來,隨著人生閱歷的增長,尤其是家國情仇的浸潤,其詩詞之中漸次透出一股悲涼之風,如其妻大周后去世時,李煜所做的一首輓詩:“又見桐花發舊枝,一樓煙雨暮悽悽。憑闌惆悵人誰會,不覺澘然淚眼低。層城無復見嬌姿,佳節纒哀不自持。空有當年舊煙月,芙蓉池上哭娥眉。”其中詩意令人心神俱碎,實在不忍卒讀。

以上簡單的兩例,已可看出李煜確實是詩詞大家,其文學成就確非常人可比,其被後人譽為“一代詞宗”也可謂名副其實。

作為文學家,李煜無疑是成功的,但是可惜的是,李煜的職業並不是文學家,而是皇帝。

多愁善感的性情對於文學家是必不可少的元素,但是對於皇帝來說,卻是最致命的因素,因為,政治家最忌諱感情用事。

一個成功的政治家,不應當多愁善感,而應當多謀善斷。

所以,李煜註定只能成為一個成功的文學家,卻無法成為一個合格的政治家。

歷史的陰差陽錯將這位文學家捲入了政治鬥爭的漩渦之中,李煜終究沒有做成自己期待的蓮峰居士,卻被歷史硬生生地拽到了另一條他不願走但又不得不走的路上,這條路註定孤獨,而結局也註定悲劇。

習慣率性而為的李煜在治國理政的大事上,犯了一個君王的大忌:憑個人喜好治理國家。

李煜“善屬文,工書畫”,因此對於有著文學藝術特長的人,李煜尤其偏愛。

南唐國家交響樂團的一位演奏家(教坊)袁承進在音樂藝術方面的造詣頗深,他也就由此得到了李煜的青睞。

李煜曾經多次想把戶部侍郎(財政部副部長)孟拱辰的宅院賜給這位袁藝人。

御史張憲認為有失國體,上疏力諫,李煜卻是充耳不聞,我行我素。

最終,胳膊擰不過大腿,堂堂副部級官員不得不給一個戲子挪窩騰地方。

折騰完音樂,李煜又開始折騰文學。

因為看重內史舍人張洎的文學造詣,於是李煜心血來潮,特授張洎為清輝殿學士,並准予其與太子太傅徐遼、太子太保徐遊就近居住於皇宮附近的澄心堂,方便隨時召見。

張洎等人藉著李煜的寵幸,索性於澄心堂內處理軍機大事,並由徐遊的侄子徐元楀宣旨下發,這樣一來,一個研究文學詩畫的澄心堂卻成了處理國家機務的中樞機構,而原來的中書省、樞密院卻形同虛設。

將個人喜好氾濫於治國理政之上,以一種遊戲的心態對待國家大事,李煜如此胡來,也難怪南唐政治烏煙瘴氣了。

【東風破】

開寶六年(公元973年)十月十八日,宋朝大將曹彬率軍自開封出發,平定江南之戰正式開始。

宋軍主力在採石磯搭建浮橋成功渡過長江,迅速展開正面戰場,攻勢凌厲,勢如破竹。

這三個月的作戰實在是無須贅述,因為整個戰鬥過程南唐潰不成軍、節節敗退,所有的戰鬥幾乎都可以用一個固定句式來表示:××(人名)敗江南兵於××(地名)。

經過四個月的鏖戰,曹彬終於率宋軍主力抵達金陵城之下,大軍隨後在金陵城北西南三面安營紮寨,形成了對金陵的半月形包圍態勢。

自從金陵被宋軍合圍之後,李煜就成了甕中之鱉,插上翅膀也飛不出去了。

為了敦促李煜早日投降,宋軍總指揮曹彬謹遵趙匡胤的指示,採取邊打邊拉的措施,在加強軍事攻勢的同時,不斷對李煜進行政治勸降。

為了爭取時間,李煜先是假意答應投降,並與曹彬約定,先派自己的兒子清源郡公李仲寓歸降。

曹彬聞言大喜,於是滿懷希望,盼星星盼月亮盼著李仲寓來降,並且為此開出了很誘人的條件:只要李大公子一抵達宋營,那麼宋軍立刻停止對金陵的圍攻。

可惜李煜是不見棺材不落淚,根本就沒有真心投降的意思。

於是,曹彬盼來盼去,最終卻盼來李煜這麼一句話:“我兒子的衣服還未置辦好,來不了了。”

曹彬一聽,氣得簡直吐血:這叫什麼藉口嘛!你兒子又不搞時裝表演,哪有那麼多行頭啊?!

雖然被李煜耍弄了一次,但是為了以最小的傷亡換取最大的勝利,曹彬仍然沒有放棄勸降的努力,為了表達誠意,曹彬最後甚至將宋軍對金陵城發起總攻的日期——十一月二十七日都告訴了李煜,希望李煜看在一城生靈的份上,不要再做無謂的抵抗。

曹彬的勸降仍然被李煜拒絕了。

為了表示決不投降的決心,李煜甚至下令在宮中堆積柴禾,聲稱,若金陵城破,將攜全家赴火而死。

曹彬見李煜態度強硬,勸降可能性不大,於是決定對金陵發起總攻。

十一月二十七日,總攻開始,當日,金陵城破。

金陵城破之時,李煜正在深宮之中與小周後賦詩填詞,一闕《臨江仙》剛起了首句“櫻桃落盡春歸去”,話音未落,宋軍已經衝入宮中,從此,這首詞再也沒了下文,成了名副其實的千古“絕句”。

面對明晃晃的軍刀,李煜不寒而慄,原來那句“金陵城破,舉家自焚”的誓言早就丟到爪哇國去了。

於是李煜立刻命人備好降表,向宋軍投降。

不久,曹彬派遣大將郭守文護送李煜一家及臣屬北上開封。

出發之日,淫雨霏霏,霧靄沉沉,李煜默默無語,匆匆登船,船至江心,回首一瞥,只見,金陵故國,漸行漸遠,青山綠水,一籠煙雨,李煜不覺悲從中來,潸然淚下,一首《破陣子》脫口而出:

四十年來家國,三千里地山河。

鳳閣龍樓連霄漢,玉樹瓊枝作煙蘿。

幾曾識干戈?

一旦歸為臣虜,沉腰潘鬢消磨。

最是倉皇辭廟日,教坊猶奏別離歌。

垂淚對宮娥。

【千年一詞】

不久,李煜一行抵達開封,白衣素服於開封城外明德門待罪歸降。

趙匡胤詔釋李煜之罪,賜其錢物,給予其的規格和待遇超過了先期歸降的南漢國主劉鋹,算是給足了李煜的面子。

不過,有一點小委屈李煜還是不得不擔著的。

為了與宋軍出兵江南的藉口保持前後的一致,趙匡胤特封李煜為“違命侯”,以示李煜抗旨不朝之罪。

江南的戰火就這樣平息了,而曾經身為江南主人的李煜卻從此與江南作別,此後再也未能迴歸故土。

不過,趙匡胤對這位降王還算厚道,沒有過多地難為李煜,再加上退休金給的也很足,所以李煜在開封最初的日子還是很滋潤的。

可是,沒過多久,李煜的噩夢就開始了。

就在李煜歸降的同一年,宋朝發生了一件大事。

趙匡胤駕崩,皇弟趙光義繼位,是為宋太宗。(此事後面詳述)

更要命的是,宋太宗看上了小周後。

從此,李煜的幸福生活戛然而止。

眼看著自己的老婆隔三差五地被召入宮中,再隔個三天五天的被抬回來,作為一個男人,李煜真可謂痛不欲生。

更令人氣憤的是,趙光義居然命宮中畫師將自己威猛的POSE畫了下來,這就是歷史上有名的《熙陵幸小周後圖》。(趙光義死後葬熙陵,此處代指趙光義。)

在那個沒有相機的時代,趙光義有如此“藝術追求”,實在是和冠希老師有得一拼了。

備受蹂躪、飽含屈辱的小周後,在趙光義面前敢怒不敢言,只好將一腔怨憤統統發洩到丈夫李煜的身上。

國仇家恨,臣死妻辱,如此種種,令李煜鬱鬱寡歡,生不如死。

曾經的江南故國,曾經的良宵美景,似乎無時無刻不在磕擊著李煜已經漸漸憔悴的心靈,萬般痛楚,滿腔悲憤,都化作了一首《虞美人》: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

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可惜的是,這首詞沒有多久就傳到了趙光義的耳朵裡。

趙光義反覆念著詞中的那句“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不禁怒火中燒:在我的地盤明目張膽地懷念故土,難道是想再回到江南嗎?!

作為一個亡國之君,務必時時謹小慎微,否則一旦有所差池,很可能招致殺身之禍,李煜如此不謹慎,實在是令人惋惜,不過,李煜本是性情中人,情之所至,興之所起,自然為之,也實在無可厚非。

只是,在殘酷的政治鬥爭面前,再委婉的性情都是多餘的。

同樣,在動了殺機的宋太宗面前,再有才的李煜也是多餘的。

太平興國三年(公元978年)七月初七,李煜四十二歲生日。這一天也正是傳說中牛郎織女相會的七夕節。

趙光義派人送來了一瓶御酒,為李煜慶生。

磕頭謝恩之後,李煜喝下了這瓶美酒。

此時,月光如水,清風微拂,李煜遙望夜空,只見銀河霄漢,繁星點點,此刻,恐怕牛郎織女正在鵲橋之上,互訴衷腸,共度良宵吧。

詩興大發的李煜,輕輕站起身來,準備賦詩以助酒興。

突然,一陣劇痛自腹中襲來,頭顱和四肢開始劇烈的抽搐,李煜立刻翻倒在地上,頭和腳不停的來回晃動,做牽機狀,李煜拼命地掙扎,試圖想盡力地掙脫死神的束縛,然而,一切終究只是徒勞,最終,在小周後的懷中,李煜痛苦地死去了。

李煜死時的模樣極其悲慘,頭和腳已經並在了一起,全身佝僂成一團,完全不成人形。

而這一切,都是拜趙光義那瓶美酒所賜。

這瓶酒中其實混入了一種毒藥——牽機藥,也就是中藥馬錢子,喝了這種毒藥的人,都會頭腳相抵,全身劇痛而死。

趙光義用這種不太光彩的方式結束了李煜不太精彩的一生。

七夕而生,七夕而死,斯人已逝,千年一詞。

《傷李煜》

作者:月潤江南

憶昔當年違命侯,芙蓉帳裡恰風流。

春宵尚暖干戈起,秋葉初染江南紅。

雲堤千里堆錦繡,鐵甲萬乘破長空。

最是一江東流水,化作人間無限愁。

每天三分鐘,輕鬆讀歷史!

歡迎關注,給你有料、有趣、有意思的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