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明末三大懸案之梃擊案

明萬曆年間,因為立儲之事明神宗朱翊鈞與文官集團發生了激烈爭論。萬曆皇帝想立寵妃鄭氏之子朱常洵,可是文官集團集體擁護長子朱常洛,值此風口浪尖之時,發生了一件令所有人都難以置信的事,改變了這一切。

太子慈慶宮

此案上報萬曆皇帝,萬曆命巡城御史劉廷元徹查此案,劉廷元審訊時得到的有用資訊不多,只知道此人叫張差,薊州井兒峪人,然後他就開始胡言亂語,不知所云,像個傻子一樣。

劉廷元深知此案背後牽扯的勢力複雜,因此便欲儘快結案,以免生出更多是非,他把此案交由刑部定論,由刑部郎中胡士相等人對他重新提審。

再審時,張差的精神好了一些,據他交代,他被同鄉的李自強欺負,燒了他家的薪柴,他進京告狀,路上他遇到兩個人,他們說要想告狀必須拿一根棗木棍,進皇宮,他信以為真,迷迷糊糊地拿著木棍進宮後打傷了宮人。

胡士相聽了覺得此人精神恍惚,給他定了一個“瘋癲”的結論,並且上報要講張差立即問斬。

但是,胡士相等人的審訊結果難以服眾,宮廷內外,大街小巷,人們都在議論此案,而且輿論的矛頭逐漸指向了萬曆的寵妃鄭氏,作為朱常洵的母親,此時的鄭氏毫無疑問的成了眾矢之的。

萬曆對這些輿論十分不滿,加上鄭氏想他訴苦,他要求刑部嚴加看管張差,待此事平息後,再作處理。

王之寀(劇照)

刑部衙門一個叫王之寀的主事,此人為人正直,極賦正義感,他對梃擊案的審訊結果十分不滿,於是他便利用職務之便,悄悄的提審張差,這一審便審出一場軒然大波。

王之寀曾做過縣令,審訊經驗豐富。有一日,王之寀領著一班獄卒在牢中分發飯菜,當他發到張差時,他見張差身強體壯,不像是個瘋癲之人,於是把飯放到了離張差有一定距離的地方,對他說:“實招與飯,不招當飢死”。

此時的張差飢餓難忍,小聲說“不敢言。”於是,王之寀命令其他獄卒退下,只留了兩個獄卒在旁聽審,張差招供說:“父張義病故,有鄉人馬三舅,李外父,叫我跟一老公,說事成之後,與我幾畝地種!我與老公,初四到京。到一大院子,一老公交給我一根棗木棍,後領我由厚載門入宮,守門阻我,我擊之墮地。已而老公多,遂被縛。”

案子審到這,誰都看的出了,張差闖慈慶宮是受太監指使。於是,王之寀上報萬曆皇帝,請求朝審或由九卿、科道及三法司會審。

鄭貴妃

五月二十日,刑部會同十三司官,原審人員王之寀,再審張差,張差迫於壓力有交代了一些新的口供“馬三舅名三道,李外父名守才,都在井兒峪居住。還有姊夫孔道本州城內,領路的太監,是修鐵瓦殿的龐保。大院子,是太監劉成的。馬三道、李守才以及劉成逼著我,打上宮中,說見一個打一個。”

此案的真相已然浮出水面,太監龐保、劉成指使張差棒擊太子,並且龐保、劉成二人都是鄭貴妃的人,人們不禁把矛頭都指向了她。

審訊結果傳出後,大臣和言官的彈劾奏章一封接一封,其中多是涉及外戚,大臣們還沒有把矛頭指向鄭國泰,他自己卻坐不住了,五月二十一日,他寫了一個揭貼。他這個此地無銀三百兩的舉動正好被給事中何士晉抓住了把柄,於是,上書彈劾鄭國泰,鄭國泰的愚蠢之舉,不但把自己捲入案中還給鄭氏帶來了巨大的麻煩。

為了擺脫嫌疑,鄭氏在明神宗面前日夜哭訴,萬曆為了面子就為鄭氏和太子說和,朱常洛也是個聰明人,為了保全皇帝的面子,他表示願意相信鄭氏是無辜的,可是鄭貴妃是不是無辜的,恐怕只有她自己知道。

五月二十八日,已經整整25沒有上朝的明神宗在慈寧宮召見群臣。

太子朱常洛

縱觀全案,鄭貴妃應該是梃擊案的最大指使者,但是她使用的手段卻過於低劣,想當年燕太子為了刺殺秦王嬴政,請了荊軻,命徐夫人打造了一把見血封喉的匕首,以樊於期的人頭為誘餌,可謂是無所不盡其用。相比之下,鄭貴妃讓兩個太監,在下鄉找了個種地的農夫拿著一根棗木棍來刺殺大明帝國的太子。這就有點太說不過去了吧。

幕後指使是不是鄭貴妃?萬曆皇帝為何要如此草草結案?這一切恐怕永遠都是密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