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晉文公設清明節紀念介子推,真仁君?《呂氏春秋》看完充滿血腥

《春秋那些事》11-晉文公霸業

公元前636年初,在拿了楚楚成王釋放善意後的互不侵犯條約,還有秦穆公幫助復國的風投後。流浪19年的重耳終於結束流亡生涯,隨秦軍渡黃河,復國成功,祭告太廟成了春秋五霸之一的晉文公。

成晉國新君的晉文公,做董事長時,已是62歲垂暮老者,留給他的時間不多了。

可經歷20年磨難的重耳並沒懈怠,反而在後續8年親政歲月中,風光無限,留下中原無敵手的晉國。而這一切,都和燒死曾經救主與危難的介子推息息相關!

要弄明白前因後果,需要追溯下當時晉國政局。

話說在秦軍護送下回國的晉文公,安居君王位後,秦國也在收穫了河東五城報酬後,撤走了軍隊。外軍一走,反動派就蠢蠢欲動,以呂省、郤芮為首派系,密謀叛亂。

他們計劃燒燬晉文公居所,讓這個老來得志的人,葬身火海。計謀可謂歹毒,但卻被原先的晉文公仇敵宦者履鞮洩密,也讓晉文公躲過一劫。這宦者履鞮是很有意思一個人,有後世趙國義士豫讓風采,曾經三番兩次刺殺晉文公。

第一次,在蒲城此說未遂,砍了晉文公衣袖。

第二次,在狄國國君和重耳狩獵的機會,追蹤謀殺又沒有成。

但第三次,他卻主動告密,救了晉文公!

隨後還弄出了管仲和齊桓公故事,說明自己言行的合理性,也算奇人一個啊。

得知呂甥、郤芮陰謀後的晉文公並沒硬對硬,而是低調潛逃秦國,又一次要來秦穆公的援軍,平定了叛亂。隨後,還獲得老丈人秦穆公給的3000衛士,這老丈人仗義。

終於搞定內部後的晉文公,也有機會犒賞那些追隨自己流亡的功臣和賢士了。

一場論功行賞的宴會,在歌舞昇平中開始。

擬定名單的時候,卻獨獨少了一個人,那就是”割肉伺主“的介子推。一個如此大功臣,居然不在名單之上,讓無數一起流亡的人大惑不解。

原來這介子推,因為之前渡河時,同為功臣的狐偃邀功之舉,很是不滿,於是留下了一句話就走了。

這話意思大概是:晉獻公(文公爹)有九子,現僅剩文公活著,原來的惠公、懷公都因胡作亂搞,成孤家寡人,晉國不滅,就一定會有君王,這位置除了文公誰能做?文公繼位是天意,身邊臣子卻將這當功勞,太荒謬了?

就如盜賊一樣,將原本的天命所歸當做功勞,以掩飾自己罪過,為君的人如果給這群人賞賜,只會引發上下矇騙。這群人我共處不了。

隨後,他就一個人瀟灑的帶著自己母親隱居了。

讀完這話之後,我是對介子推肅然起敬的,這人不要功勞,不要賞賜,功成身退,絕對的義士啊。但是看過《呂氏春秋》之後,我感覺我被忽悠了,因為書中記載了這件事的後續。

《呂氏春秋》中記載,這介子推在留下振聾發聵的言語,隨後退隱之前,曾經賦詩一首,懸掛於宮門之上。

有龍于飛,周遍天下。五蛇從之,為之丞輔,龍反其鄉,得其處所,四蛇從之,得其露雨,一蛇羞之,橋死於中野。”

這話啥意思咧?

不過是說,晉文公流亡時,有五賢臣跟隨,最後晉文公回到了原本該在的晉國成了國君,跟隨者也分享了晉文公的勝利果實,唯有我,這個跟隨者羞於和他們同列,最後肯定死於野外。

這首詩,寫的怪怪的,怪在時機和地方。

按理說,之前留下振聾發聵言語然後隱退,瀟灑點走不就好了嗎?為何賦詩一首!

賦詩在宮門之前,給誰看的?當然是晉文公!那麼目的何在?

讓老闆晉文公尷尬,隨後屁顛屁顛的來求自己,這不是自己打臉?

所以介子推並不是傲嬌,不是真的深明大義,而是有訴求!

這訴求就是,為何我連自己肉都割給你吃了,卻還當不得功臣第一。這是屬於文人士子特有的氣質,他們羞於談利,但又想要,扭扭捏捏後,才有這傲嬌的舉動。

先說走,後又留書,矛盾心態盡顯出來。

這就讓晉文公有點騎虎難下了,找吧,有受脅迫的感覺,不找吧,這介子推要是到處亂說不是壞自己名聲嗎。於是,才有了介子推最後的結局。

按正史說法:晉文公在看到介子推詩後,後悔不已,於是派人到處找介子推。

可介子推卻隱居於綿山之中,就是不讓晉文公找到,即便晉文公親來,他都避而不見。沒辦法的晉文公,為了逼出介子推,居然在山下放了一把火,逼他出山。硬氣的介子推就是不願出山,最後靠在一棵樹上被燒死了。

見到被燒死的介子推,晉文公後悔不已!

於是將這個地方封給了介子推,順帶下令全國每年這一天都不準開火做飯,以緬懷介子推,這就是民間寒食節的由來。

按正史鎖眼,這無疑是個溫情滿滿的故事!

但看過《呂氏春秋》,後不覺得奇怪嗎?

這正史故事,如果細細思量,其實讓人毛骨悚然。

真相不過一個傲嬌臣子,因為不聽話,被冷酷君王派人殺臣子,最後怕影響不好,又惺惺作態弄各種紀念而已。

至於為何如此?

之前說了,晉文公歸國後,國內不安內亂不止,借秦軍撲滅了,後來功臣要分封,各種鬧意見,搞不好這群人就要起異心,他們的胃口根據功勞來,功勞大胃口越大。

這時該咋辦?晉文公想到了一手借刀殺人加借勢營銷連環計。

首先:借功臣爭奪功勞大小的心態,引爆矛盾。

其次:基於對介子推傲嬌性格的瞭解,刻意不待見介子推,也對他要死,要活,要出走不管不問,這是製造事件。

再次:事件製造了後,介子推如文公所料出走了。

然後群臣疑惑,於是來問,這問的真相可不是介子推,而是他們的待遇問題。

最後:晉文公帶人假裝找介子推,卻在旁人勸說下,就貿然的一把火燒了山,這是立威,讓臣下知道,我也不是那麼好說話的。

燒死了介子推後,剩下功臣一看,心驚膽戰之餘,胃口也變小了。

然後,在行一出懷柔之計,痛哭流涕紀念介子推,還弄了一出寒食節出來,標榜自己的後悔和仁慈。這連環計一出,臣子胃口小了,臣服了,臣民聽聞,也有感君王的知錯能改,順帶經過節日的廣為告知,讓晉文公獲得了人心。

那麼最後的勝利者是誰?答案當然是晉文公啊!

作為主政者,即便人格魅力爆表,也必有陰暗面,這陰暗面,就是皇權一直是孤家寡人的根源。他們哪能有真朋友?

最後基於《呂氏春秋》詩句,這推斷僅限人心推理,不具真實性,只能算一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