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此女貴為六宮之主,終生未得順治寵愛,卻成為清朝在位最久的太后

副標題:她是順治正牌皇后,無兒無女不得寵,但康熙視若親母屢次為其破例

在整個清朝268年的歷史當中,共計出了27位皇后,其中又有11人有過皇太后的經歷。在之前的分享中,史海君有為大家講到過清朝最長壽的皇太后——孝聖憲皇后鈕祜祿氏(乾隆生母),那麼今天我們再來講一講關於有清一代在位最久的皇太后——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在位最久的清朝太后

從1661年(順治十八年)順治帝駕崩之後,一直到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病逝,博爾濟吉特氏(以下均以此指代孝惠章皇后)在皇太后之位時間長達57年,不僅位居清朝之冠,而且在整個中國歷史上都十分罕有。

孝惠章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科爾沁貝勒綽爾濟女。順治十一年五月,聘為妃,六月,冊為後。

說到博爾濟吉特氏,就不得不先說一下這個龐大又顯赫無比的蒙古貴族世家。孝莊文皇后想必朋友們都不會陌生,她的父親是科爾沁部忠親王宰桑,宰桑一生有四子,其中次子察罕的孫女便是我們今天的主人公博爾濟吉特氏,所以按照輩分來算的話,博爾濟吉特氏是孝莊的侄孫女。

1641年(崇德六年),博爾濟吉特氏出生於科爾沁大草原。說到她的入宮,也算是一件頗為偶然之事。我們都知道,自努爾哈赤時期開始,便有“滿蒙一家親”的說法。早在1651年(順治八年)八月之時,她的姑姑(孝莊長兄吳克善之女)便在攝政王多爾袞的主持下成為了大清朝的皇后,也是順治的第一位皇后。

上好簡樸,後(順治廢后博爾濟吉特氏)則嗜奢侈,又妒,積與上忤。即日奏皇太后,降後為靜妃,改居側宮。

但由於這位皇后愛嫉妒耍性子,而且公然違背順治旨意極盡後宮奢侈之風,最終在順治的堅持下,於1653年(順治十年)將這位皇后貶為靜妃,並且令其改居側宮。一年之後,時年14歲的博爾濟吉特氏被詔選入宮,也成為了順治後宮當中的一員。這一年的六月十六,她被順治冊立為後,繼姑母之後成為順治朝的第二任皇后。

老實木訥,難得聖寵

雖然貴為六宮之主,但如此高位並沒有給博爾濟吉特氏帶來該有的聖寵和令人豔羨的生活。雖然她佔據了年輕貌美的優勢,但由於自身不善逢迎,所以即使做了皇后也沒能得到順治的另眼相待,這也進一步說明了博爾濟吉特氏的入宮是姑祖母孝莊和科爾沁部落的刻意為之。

值得一提的是,在皇后位上的第四個年頭,發生了一件險些讓博爾濟吉特氏步姑母后塵之事。1656年(順治十三年)八月,一位女子的入宮,讓順治後宮眾人感覺到了萬分的緊張感,她就是號稱順治摯愛的董鄂氏。董鄂氏入宮的第一年,就從賢妃變為了皇貴妃,連跳兩級,充分說明她在順治心目當中的地位獨一無二,說她寵冠後宮一點也不為過。

十五年正月,皇太后不豫,上責後禮節疏闕,命停應進中宮箋表,下諸王、貝勒、大臣議行。三月,以皇太后旨,如舊制封進。

本來在被封皇后之後,博爾濟吉特氏就未受重視,結果董鄂氏的出現,更加讓她備受冷遇。甚至在順治有了董鄂氏之後,一度想廢掉她這位正宮皇后以愛妃董鄂氏取而代之,只是苦於一直沒有合適的藉口。1658年(順治十五年)正月,在春節的大好時光中,終於讓順治找到了機會,以博爾濟吉特氏對其母孝莊“禮節疏闕”為由,取消她的“中宮箋奏”之權,只保留皇后位號與冊寶。

所謂的“中宮箋奏”之權,就是說,每當遇到國家慶典或者重大節日,駐守在外的封疆大吏都會例行對位於皇宮之內的皇帝、太后以及皇后遞呈賀表,而“中宮箋奏”,特指中宮皇后所享有的接受賀表之權。而取消這一權力,意味著以後凡遇喜慶之事,不必向皇后遞呈賀表,看似博爾濟吉特氏的皇后寶座還熱乎著,其實已經與形同虛設無二,所以足以看出順治皇帝的廢后決心。所幸最後在孝莊和董鄂氏兩方的苦勸下,博爾濟吉特氏的“中宮箋奏”被恢復,而且自此順治再沒有動過廢后的心思。

時來運轉,得康熙敬愛有加

所以,沒有夫君寵愛的博爾濟吉特氏,終生無兒無女。1661年(順治十八年)正月初七,順治駕崩於養心殿,年僅24歲,此時博爾濟吉特氏年方21歲,由此開啟了她長達50餘年的寡居生活。雖然在順治朝她沒有受到該有的重視,但在繼位的康熙眼中,卻將其視為親母一般奉養,讓博爾濟吉特氏的後半生享受到無人可及的待遇。

之所以繼任的康熙會對這位嫡母尊敬有加,主要原因有以下三點:

第一,境遇相同。順治一生當中立過兩位皇后,妃嬪也有20多位,但真正被順治在意過的女子僅孝獻皇后董鄂氏一人而已。所以不論是誕育一子的康熙生母庶妃佟佳氏(順治朝時為庶妃),還是空有尊貴身份的博爾濟吉特氏,均為境遇相同之人,也正因此,康熙會覺得這位嫡母與生母一般較為親近;

第二,知恩圖報。1661年(順治十八年),博爾濟吉特氏被康熙尊封為母后皇太后,而他的生母佟佳氏被尊封為聖母皇太后。只可惜,佟佳氏在兩年後便去世了。自此,一生無子嗣的博爾濟吉特氏將玄燁(康熙)當作自己的親生兒子一般對待,從各個方面對這位少年天子噓寒問暖,呵護備至。康熙是一個十分重孝懂得感恩之人,對於嫡母的關愛,他十分感動,所以必將以加倍的孝敬來回報;

第三,性格優勢。前面我們說到了博爾濟吉特氏不善逢迎,是一個十足的老實人。但也正是這種老實憨厚,得到了宮內除了順治之外大部分人的一致尊重,而康熙自然在其列。

柳暗花明,新君為己屢次破例

上奉太皇太后謁孝陵,幸盛京,謁福陵、昭陵,出古北口避暑,幸五臺山,皆奉太后侍行。

由於生母的早早過世,祖母孝莊和嫡母博爾濟吉特氏便是康熙僅有的兩位值得尊敬的長輩。在他一生當中,曾經先後五次為嫡母加尊徽號,並且在與嫡母50餘年的相處時光中,每逢外地巡遊(謁祖陵、盛京,巡幸塞外等),必會攜嫡母一同前往。如遇嫡母千秋聖誕,康熙必以最隆重之儀慶賀。說到博爾濟吉特氏的壽誕,最為稱道的一次,便是在1710年(康熙四十九年)七十大壽之時,為了讓年屆七旬的嫡母高興,已近花甲之齡(時年58歲)的康熙竟然在大庭廣眾之下為皇太后獻上“蟒式舞”,如此孝心之舉被傳為了當世美談。

以上的“蟒式舞”便是康熙為表孝心的一次破例,要知道就連孝莊作為親祖母都未曾享受到如此待遇。但康熙對於嫡母的破例之舉並非僅此一例。1680年(康熙十九年)十月初三,嫡母40壽辰之際,康熙破例在這一天“勿理政務”,全身心地投入到嫡母的誕辰慶賀之事上。

五十六年十二月,太后不豫。是歲,上春秋六十有四,方有疾,頭眩足腫,聞太后疾甚,以帕纏足,乘輭輿詣視,跪床下,捧太后手曰:“母后,臣在此!”

1717年(康熙五十六年)十二月,博爾濟吉特氏病重,當時尚在暢春園忙於政務的康熙聽聞嫡母病重的訊息,帶著隨行數人快馬加鞭趕回寧壽宮親自探視,由於此時康熙也已64歲高齡,所以在侍奉不久之後也有了腳部浮腫行走困難的病症,但即使如此,對於看望嫡母一事,康熙從未鬆懈,腳步疼痛難忍就“以帕纏足”,一句“母后,臣在此!”,令當時在場所有人無不動容落淚,二人的母子之情之深厚可見一斑。

丙戌,太后崩,年七十七。上號慟盡禮。五十七年三月,葬孝陵之東,曰孝東陵。

雖然在孝子的殷勤看護之下,博爾濟吉特氏還是在十二月初六這一天與世長辭了,享年77歲。年事已高的康熙身為孝子,不顧自己多處病痛的折磨,整日為嫡母守靈盡孝。為了回報嫡母恩德,康熙毫不猶豫突破祖制,行割發之舉並且以白布戴孝。因受順治時期停“中宮箋奏”影響,禮部擬不附順治帝之諡號,遭到了康熙的嚴厲申斥,最終以“孝惠章皇后”為諡。並且康熙還為嫡母破例單獨建孝東陵,開創了清代皇后單獨建陵的先例。

史海君說:

縱觀博爾濟吉特氏一生,雖然出身名門,而且也位居六宮之主,但尊貴的出身和名分並沒有讓她得到夫君順治的喜愛,也使她終生未能誕育子女。

但繼位的康熙卻讓她本來預示孤獨終老的人生實現了驚天逆轉。這自然得益於她自身憨厚淳樸與世無爭的性格,也正是因為康熙的格外孝敬,所以博爾濟吉特氏的後半生每一天都是充滿快樂與欣慰的,心情的愉悅是長壽的必備秘訣之一,博爾濟吉特氏也因此成為清朝在太后位最久之人、清朝皇太后壽命排行榜第二位。

孝惠之事例,告訴我們一個道理:面對挫折不氣餒不放棄,柳暗花明的那一天,遲早會來。

參考資料:

孟森《清史講義》

《清世祖實錄》、《清聖祖實錄》

趙爾巽《清史稿。世祖本紀》、《清史稿。聖祖本紀》、《清史稿。卷二百一十四。列傳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