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東吳國力遠超蜀漢,為何陸遜不率軍北伐呢?原因很無奈!

在陳壽的《三國志》中,除了帝王諸侯之外,只有兩位大臣被單獨列傳,一是蜀漢丞相諸葛亮,二是東吳丞相陸遜。就諸葛亮來說,前後六次北伐中原,多以糧盡無功。終因積勞成疾,於蜀建興十二年(234年)病逝於五丈原(今陝西寶雞岐山境內),享年54歲。在三國中期這一歷史階段,諸葛亮北伐成為主要的歷史事件。不過,在蜀漢多次北伐的背景下,東吳雖然也有針對曹魏的進攻,但是,在頻次和戰果上,卻無法和蜀漢相提並論。特別是陸遜,幾乎沒有像諸葛亮一樣多次北伐中原。那麼,問題來了,東吳國力遠超蜀漢,為何陸遜不率軍北伐呢?

首先,就蜀漢和東吳的國力來說,在呂蒙偷襲荊州之前,蜀漢擁有益州全境和半個荊州,東吳則擁有揚州、交州以及半個荊州。由此,對於當時的蜀漢和東吳,在實力上可謂旗鼓相當。但是,在關羽大意失荊州後,東吳基本上全據荊州了,此消彼長的是,蜀漢則只有益州這一州之地了。所以,東吳在國力上,無疑是遠超蜀漢的。不過,雖然國力強大,東吳卻沒有諸葛亮、姜維這樣的頻繁北伐。特別是陸遜這位大將,在北伐上更是無法和諸葛亮相提並論。對此,在筆者看來,原因主要分為以下幾點。一方面,和蜀漢比起來,東吳的防禦壓力更重。

眾所周知,在魏蜀吳三國中,曹魏的實力是遠超蜀漢和東吳。當然,蜀漢有山川之險,東吳有長江之險。對於蜀漢來說,在防守上只要守住一些關隘,基本上就能遏制曹魏的進攻了。與此相對應的是,東吳偷襲關羽雖然獲得了荊州,不過,這也導致東吳的防禦壓力更大了。和蜀漢比起來,東吳和曹魏的交界區域更加廣闊,所以需要防守的兵力也更多了。並且,相對於蜀漢“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關隘,東吳的長江天險則沒有這樣的防禦優勢。正是因為防禦壓力較大,投入的兵力較多,導致陸遜無法像諸葛亮一樣北伐。

另一方面,諸葛亮之所以能夠多次北伐,是因為自己以丞相的職位掌握了蜀漢的大權,也即能夠全面調動蜀漢的一切資源,以此投入到北伐曹魏中。與此相對應的是,根據《三國志》等史料的記載,黃龍元年(229年),孫權稱帝后,以陸遜為上大將軍、輔佐太子孫登並掌管陪都武昌事宜。赤烏七年(244年)拜為丞相、荊州牧、右都護、總領三公事務,領武昌事。雖然陸遜也是東吳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大臣,但是,陸遜面對的是孫權這位君主,而諸葛亮面對的是後主劉禪。就劉禪來說,可謂充分信任諸葛亮。不過,就多疑的孫權,顯然不會放陸遜全面掌握東吳的大權。

最後,就陸遜來說,因為捲入到孫和、孫霸二宮之爭時捲入孫權父子相爭中,所以受到了孫權的逼迫,最終憂憤去世。由此,陸遜在東吳顯然無法像諸葛亮一樣全面掌握兵權,更談不上多次北伐中原了。除此之外,相對於蜀漢,東吳的孫氏家族需要平衡江東世家大族的利益,而對於世家大族來說,在北伐中原上比較消極的。也即東吳的內部情況比較複雜,加上東吳計程車兵組成上,很多一大部分是由各個將軍分別掌管,或者可以說是“部曲制”的存在,也讓陸遜很難集中兵力和進攻曹魏。綜上,雖然東吳國力強於蜀漢,但是陸遜等人沒有像諸葛亮、姜維一樣多次北伐中原。對此,你怎麼看呢?

文/情懷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