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劉邦被項羽追擊,數次將兒女踹下馬車,非冷血無情,乃大愛大智慧

對於劉邦一直以來都是譭譽參半,喜歡他的人認為他是知人善任,雄才大略,不喜歡他的人認為他是自私自利、殺功臣的惡人。

特別是公元前205年,劉邦在一次戰敗逃跑過程中,為了保命,數度將自己的兒女踢下馬車一事,讓劉邦的惡名上升到巔峰,虎毒尚且不食子,更何況是生生骨肉。

對於劉邦推兒女下馬車這事,在筆者看來,反而是作為父親對兒女最大的愛,劉邦的行為並不是在害孩子 ,反而是真正的救孩子。

為什麼這麼說呢,我們先看一下這事發生的故事背景。

公元前207年,楚懷王熊心號召六國後裔群起而分秦(真正說了算的是項羽),秦國的當家人也換成了贏子嬰,子嬰雖然是傀儡,但也血性地說:“我爺爺當年能滅了你們,今天我也要像我爺爺一樣,再滅你們一次。

按當時楚懷王的孫子熊心(仍叫楚懷王)的號召,大家誰先入關中,誰就是秦王。

當時戰鬥力爆表的項羽帶著各國兵團在鉅鹿瘋狂的暴揍秦將章邯,而此時劉邦卻成功的繞過鉅鹿悄悄地抵達咸陽,贏子嬰見大勢已去,也不再抵抗就開城投降了。

此時秦帝國退回到秦王國不到50天,劉邦因此戰成了僅次了項羽的二號人物。

項羽得知劉邦先入咸陽後,大發雷霆,帶領楚兵團氣勢洶洶的到達了鴻門,準備活捉劉邦。接下來就發生了中國歷史上的著名飯局——鴻門宴。

鴻門宴結束後一個月,劉邦退出咸陽,項羽進入咸陽成了中國之主,按當時的世界格局來看,項羽稱帝的可能性不存在,六國後裔也絕不會俯首稱臣拜項羽為帝,所以項羽選擇了分封諸侯,項羽不是無敵的,至少此時,他還不想和所有諸侯為敵。

就這樣,項羽將舊秦國一分為四,恢復周朝天下共主的模式,劉邦被封為漢王,領漢中和巴蜀之地。

同時又將章邯、司馬欣、董翳被封為三秦王,三分關中,其實就是堵住了劉邦東出之路。更噁心的是,項羽還強行將劉邦的家眷——劉太公、呂雉、劉盈和魯元公主留在沛縣,讓他們做人質。這樣有了雙保險,劉邦想和項羽爭天下,幾乎不太可能了。

很顯然項羽這個恢復戰國狀態的舉措絕對是錯誤的,項羽必然為他這個復古的決定付出代價。第一個挑戰他的並不是耿耿於懷的劉邦,而是復興齊國的丞相田榮。

田榮是齊國的王室成員,他趁著陳勝吳廣起義的時候復興了齊國,但在之前天下諸侯圍攻秦國的時候,田榮消極怠戰,在項梁攻打章邯的時候,拒絕出兵提供幫助,導致項梁戰死,鉅鹿之戰時,慢慢悠悠到達戰場,這讓項羽對他耿耿於懷,所以天下封王時,項羽根本沒搭理田榮。

對此田榮自然記恨在心,趁著項羽回江蘇後不久,直接殺了項羽在齊地所立的國王,自己佔有全部齊地,然後起兵挑戰項羽,顯然田榮根本不是項羽的對手,就在田榮快支撐不住的關鍵時刻,劉邦順勢幫了他一把。

就這樣,劉邦拉開了楚漢之爭的序幕。

正當項羽全力對付齊國的時候,劉邦集結了50多萬大軍,輕而易舉的拿下了項羽的老巢彭城,項羽在前線得知老巢被端之後。留下主力繼續攻齊,自己帶領3萬精銳部隊晝夜兼程,對著彭城一頓猛攻,劉邦大敗,屍橫遍野。

《史記·樊酈滕灌列傳》記載:至彭城,項羽大破漢軍。漢王敗,不利,馳去。見孝惠、魯元,載之。漢王急,馬罷,虜在後,常蹶兩兒欲棄之,嬰常收,竟載之,徐行面雍樹乃馳。漢王怒,行欲斬嬰者十餘,卒得脫,而致孝惠、魯元於豐。

劉邦倉皇間外逃,同時派人緊急向沛縣進發,試圖救出自己的家眷,但項羽快一步,先下手為強,劉邦老婆呂雉和劉太公都被項羽抓住了,只有劉盈和魯元公主僥倖逃脫,在逃的路上正好遇到了劉邦,於是趕緊讓他們上車一起逃。

這時候項羽的楚國兵團一路呼嘯著就追了上來,劉邦的侍衛趕緊上前阻擋,但卻被兇猛的楚人砍得人仰馬翻,劉備見狀不妙,於是一狠心一人一腳直接將自己的兒女踹下了馬車,這時駕車的夏侯嬰眼看著兩小孩子掉下馬車,不忍心他們受到楚國人的荼毒,因此冒險停車,將兩個孩子又抱了上來。

之邦劉邦多次將兒女踢下馬車,夏侯嬰又多次讓他們救了上來,氣得劉邦恨不得要殺掉夏侯嬰,最後幸好遇上了呂澤的軍隊,劉邦才順利脫險

從此之後,這件事就成了劉邦的黑歷史,為了逃命,連自己兒女都能犧牲,虎毒尚且不食子。表面上看來劉邦是殘忍的,但實際上卻是一種高明和機智的表現。

首先對於當時的楚國追兵來講,他們的主要目標是劉邦,而並不是劉盈和魯元公主。對漢家兵團來講,劉邦在一切都在,如果這兩個孩子被楚國兵團抓住,項羽還可以將兩個孩子作為人質要挾劉邦,至少這兩個孩子還能得到活命的機會。

畢竟只要劉邦還活著,即使兩孩子被俘虜,項羽也不會真殺了他們,就如同項羽多次揚言要煮了劉太公一樣,但最終還是沒有下手,原因很簡單,不過是因為劉邦還活著。

但如果劉邦被抓住,事情就嚴重了,劉邦連自己都保不住,這兩孩子連人質的價值都失去了,可能就更保不住了。

所以在這種關鍵時刻看來,劉邦踢孩子下車,不僅是為了保自己的命 ,同時也是為了保孩子的命,最終三人都得以成功脫險,這並不僅僅是運氣。

當然夏侯嬰的做法也未必是錯,畢竟這是人之常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