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周培公為康熙平定三藩出智出力、立下戰功,他最後為何死於盛京!

在清朝康熙年間,有許多能力出眾的大臣為康熙帝出謀劃策、南征北戰。他們共同輔佐皇帝,公而忘私,立下汗馬功勞。我們常常會說到“康乾盛世”,假如沒有朝臣們的鼎力支援,恐怕那個時代就會黯然失色。

年幼的康熙繼位後,鰲拜、吳三桂、噶爾丹、鄭經等許多強大的對手猶如阻擋在前進路上的巨石。但康熙憑藉自己對局勢的判斷,加上任用了一批智謀雙全的大臣,大清社稷化險為夷,實現了平穩過度。

康熙十三年(1674年),割據雲南的平西王吳三桂發動叛亂之後,其它各方勢力紛紛響應,大有席捲清廷的架勢,人們把這一事件稱為“三藩之亂”。

康熙大帝剛剛親政不久,如何處理這個問題,化解危局,是對他執政能力的考驗。

在這場持續了八年的叛亂中,康熙任用了一些有能力、敢擔當的人才,把大清王朝成功帶出困境。

周培公便是眾多立國功勳的人才之一。他幫康熙平定三藩立下了赫赫戰功。但是,周培公最後卻被處死,這是為什麼呢?

據《先賢詩佩》記載,明崇禎五年(1632年),周培公出生於宛城(今河南省南陽市宛城區一帶,一說他出生在湖北省荊門市一帶)。周培公從小喪父,生活艱辛。在他十歲的時候,闖王李自成作亂,他的母親孫夫人不幸遇難,周培公無依無靠,前往州郡擔任了小吏。

在州郡跑龍套期間,周培公結交了一個地位顯赫的人,並依附著他進入京城,被任命為內閣供奉。雖然沒有接受過系統培訓,但是周培公憑藉聰明的天資,贏得了振武將軍吳丹的喜歡,病立下功勞,被封為七品官。

吳三桂發動叛亂後,唆使陝西提督王輔臣響應。王輔臣盤踞陝西,勢力座大,對首都北京構成巨大威脅。

為了贏得先手棋,康熙派出東閣大學士黃錫袞調兵遣將,對王輔臣形成了圍剿態勢。兩年後,康熙皇帝又任命圖海為大將軍,統領十萬大軍進攻陝西。

大將軍圖海兵臨潼關,周培公趁機獻上自己的計策,“陝西關中一帶梁山夾峙,地勢險要,可謂天下脊樑,具有十分重要的戰略意義。吳三桂不從四川北上進攻陝西,卻將重兵陳列在湖南、湖北一帶,在那裡和官府對峙,實在是下策。如今,王輔臣非常重要,他的舉動關係著天下的安危。”

“現在,王輔臣因為一時激動而叛投吳三桂、耿精忠,其實他心中是感念國恩的。這就像盲人渴望能看見東西,癱瘓的人想要站起。如果派遣能言善辯的人去給他講明道理,他一定會歸降朝廷。”

是呀,圖海一聽,周培公所言極是。他採納了這個建議,對周培公高看一眼。從此,周培公成為圖海的忠實幕僚。

王輔臣手下的總兵黃九疇、布政使龔榮遇二人是周培公的同鄉。周培公透過他們多次勸說王輔臣歸降。王輔臣的心裡七上八下,很是糾結,拿不定主意。

黃九疇、龔榮遇二人將這一情報告知周培公,周培公又將這一重要資訊上報給圖海。看來還得加大說服王輔臣的力度。誰去合適?圖海這次選擇了周培公。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周培公明知道這一去凶多吉少。但是,他“欣然應命、並無難色。”

一個以大義為重的人,往往在關鍵時刻表現得越發沉靜,越發堅毅。“周昌訴伊父亡時、母孫氏、剜目破面、觸棺盡節而死。未蒙旌表。今情願為國捐軀、表揚母氏。語畢。遂冒矢石、挺身入城。將皇上浩蕩之恩、與招撫之意、盡行宣佈。往來數次,實獲成功。”

有內線策應,能言善辯的周培公很快帶著王輔臣和他的大臣們出城拜見圖海。

周培公一戰成名,為清廷解決了心頭大患。朝廷按照事前的承諾,滿足了他的願望,將他的母親追封為貞烈恭人,加贈夫人銜。他的父親被封為朝烈大夫,加贈中奉大夫銜。

康熙大帝封周培公為山東登萊道,攝布政使。

在地方任職,因為與山東總兵常常意見不一致,分歧劇增,周培公於是憤然辭官。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噶爾丹反清,周培公以賦閒之身提出了平叛建議,上呈康熙帝。於是,他受封盛京提督。

就是在盛京,周培公逝世了。

有人認為周培公死於氣候寒冷,乾燥不堪,水土不服。

有人認為周培公前往盛京,是康熙皇帝為了處死他而採用的一個技巧“卒於家”,成為人們猜測不斷的一個話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