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推網

選單
歷史

雍正臨死前下了兩道什麼密旨,讓乾隆穩坐63年江山!

在雍正帝剛剛即位時,大清國庫僅有800萬。而等到乾隆即位時,大清國庫高達6000萬。是康熙皇帝不如雍正皇帝嗎?顯然不是。

其原因之一在於康熙帝連年征戰。康熙一生平三藩、徵葛爾丹、抗擊沙俄和收復寶島臺灣,可謂千古一帝。也正是因為連年的征戰導致國庫並不富裕,但這並不是主要原因。

最主要的是康熙帝晚年出現了九子奪嫡,九個兒子之間的內耗導致大清國庫空虛。當年九子奪嫡手足相殘,狀況之慘烈堪稱歷史少有。

雍正帝登基後鐵腕執政,整飭吏治。他認為國庫虧空是貪官造成,於是加大力度整頓吏治,他不像康熙帝那樣仁慈,凡有犯者即革職抄家。

雍正留給乾隆的可不止這6000萬。經歷過九子奪嫡的雍正深知選立儲君的重要性,為了避免此類事件發生,他創立了秘密立儲制度。

由此也因出了雍正帝留給乾隆的第一道密旨。這道密旨分為兩份,一份藏於乾清宮正大光明匾額之後。而另一份放於內府,用來核驗密旨真假。而在雍正帝去世前,這道密旨被交於了四位大臣手中。他們分別是果親王、莊親王、張廷玉和鄂爾泰。這四人不僅是雍正帝的親信,更是在當年奪嫡之中幫助過雍正帝的人。

在雍正帝去世後,眾人取下了正大光明匾額後的密旨。而這四位大臣也同樣宣讀了密旨,這才保證乾隆皇帝順利登基。可以說正是雍正帝的先見之明才讓乾隆坐穩了63年江山。

說起這第二道密旨之前,先來看看密旨中提到的兩個人,他們是張廷玉和鄂爾泰。這兩位,一個是滿人,一個是漢人。他們都是雍正帝的股肱之臣,都為雍正帝順利登基立下汗馬功勞。

這第二道密旨是讓乾隆帝親自開啟,密旨的內容是讓張廷玉和鄂爾泰作為輔政大臣。這份密旨看似平平無奇,不就是老皇帝為新皇帝選了輔佐的大臣嗎,每朝每代都有。但史學家就不這麼認為了。這份密旨中雍正將張廷玉寫在了鄂爾泰前面,後人認為這顯示了雍正帝對張廷玉的信任,在雍正帝心中張廷玉的地位要高一些。

而另一種說法是因為張廷玉是漢人,雍正帝此舉被看成安撫漢人。這麼說其實也沒錯,畢竟當時雖是滿人統治,但漢人畢竟在人數上佔優勢。拉攏漢人有利於民族的大團結,更有利於國家穩定。

不管是出於哪種原因,雍正帝的這第二道密旨可以說對乾隆穩固江山有了極大的幫助。主要是因為在乾隆剛即位時,對於朝政並不是很熟悉,需要有人帶著他一步一步成為成熟的君王。

鄂爾泰和張廷玉正是扮演著這樣的領路人。鄂爾泰輔政10年,張廷玉20年,為乾隆時期出現盛世的局面打下了穩固的基礎。

這第一道密旨確保乾隆順利登基,不至於出現九子奪嫡的局面。穩固了清朝統治的根基,同時也極大的儲存了國力,使得國庫充盈。第二道密旨相當於推波助瀾,讓清王朝走得更遠,讓乾隆帝成為一個真正的帝王。由此說來,這倆道密旨讓乾隆帝坐穩63年江山是不為過的。